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材料,
作者: 本社 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0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GB/T14316-20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GB/T l4316--2008《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EC 60918:1987《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第一号修改单IEC 60918:1992-06《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内容也纳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线标识。
本标准根据IEC 60918:1987重新起草.在附录M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EC 60918:1987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 60918:1987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标准与IEC 60918:1987差异如下:
——为了统一结构尺寸检查试验方法,增加“撕裂槽尺寸检查”(本标准4.3.3条)和“撕裂槽尺寸检查”试验方法(本标准附录K);
——为指导使用,增加“检验规则”(本标准第8章和附录L)。为便于使用,对于IEC 60918:1987,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918:1987的引言和前言;
——第2章采用了适用于我国标准的引用语,删除了IEC 60918:1987的引用语。
本标准代替GB l4316--1993《间距1.27 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与GB l4316--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详见附录N):
——增加了概要(见本版第3章);
——删除了部分内容(1993年版的第3章、第4章、5.1.1、第9章和附录K),例如删除产品代号、产品标记等内容;
——不再划分绝缘材料耐热等级(1993年版的5.1.2和5.3.2;本版的5.2);
——不再划分不同规格产品检验规则(1993年版的5.3.9;本版的5.4);
——增加了试验项目“绝缘硬度试验”(见本版5.5);
——将表修改为附录(1993年版的表4;本版附录A);
——修改了撕裂槽撕裂试验的技术要求(1993年版的附录C;本版的5.4和附录C);
——增加了冷热冲击试验的时间要求(本版的附录E);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绝缘热失重试验”(见附录F);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绝缘电阻试验方法”(见附录H);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浸水耐压试验方法”(见附录J);
——合并了“试验”和“检验规则”的内容(1993年版的第6章和第8章;本版的附录L);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新老版本标准条款对照”(见附录N)。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M和附录N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了、附录K和附录L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扬、忻济民。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4316-1993。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目的
3 概要
4 电缆结构
5 机械性能
6 热稳定性能要求
7 电性能要求
8 检验规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绝缘线芯颜色标识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折叠试验方法
B.1 试样制备
B.2 试验步骤
B.3 试验结果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撕裂槽撕裂试验方法
C.1 试样制备
C.2 试验步骤
C.3 试验结果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柔软性试验方法
D.1 试样制备
D.2 试验步骤
D.3 试验结果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冷热冲击试验方法
E.1 试样制备
E.2 试验步骤
E.3 试验结果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绝缘热失重试验
F.1 试样制备
F.2 试验步骤
F.3 试验结果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1 试样制备
G.2 试验步骤
G.3 试验结果
附录H(规范性附录) 绝缘电阻试验方法
H.1 试样制备
H.2 试验步骤
H.3 试验结果
附录J(规范性附录) 浸水耐压试验方法
J.1 试样制备
J.2 试验步骤
J.3试验结果
附录K(规范性附录) 撕裂槽尺寸检查
K.1 试样制备
K.2试验步骤
K.3 试验结果
附录L(规范性附录) 检验规则
L.1 检验规则
附录M(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EC 60918:1987章条编号对照
附录N(资料性附录) 新老版本标准条款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