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二):(中共中央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
分類: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王波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版次: 1页数: 45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I S B N : 978750045244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的文献与史料价值在于:
记录了毛泽东与蒋介石斗智斗勇人心斗力量的历史瞬间;
1945年9月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在美元和美国海陆空部队的支持下,计划在3到6个月内消灭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面对险恶局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是怎样决策的;
毛泽东是怎样冒着像张学良那样被扣押的危险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
将帅们在前线是怎样与毛泽东反复敲定各个战略方向作战方案的;
陈赓、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在同蒲线南段、在平汉线、在津浦线、在平绥线,是怎样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和战术阻止蒋军北上平津及东北的。
林彪、罗荣桓在辽西是怎样扭打蒋介石王牌军的;
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战略策略战胜蒋介石赢得胜利的;
毛泽东是用《易经》和《三国演义》指挥战争的吗?
本书记录的正是这一历史瞬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破坏统一战线、制造摩擦及发起全面内战,毛泽东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寸步不让,调兵遣将,发起解放战争的决策过程内幕。全书史料丰富,人物故事真实可靠,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宏伟场面及革命领袖和将帅们的伟大形象,是一部党史、国史的生动教材,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使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作者简介
王波,正师,大校,男,汉族,1945年9月生,河北涉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曾任职总后勤部保卫部干事,总后勤部军事法院法官,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局秘书,中央军委法制局3组组长,《中国军法》杂志主编,总后司令部研究室副主任,洪学智将军回忆录组、传记组组长,中国法学会会员。 作品有长篇小说《女秘书去毛家湾》、《爱神与邪魔》、《将军沉浮录》,长篇报告文学《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中篇《越狱大王》、《机遇、事业、“壮丁”》,短篇小说《开屏市长》,侦破小说《邪恶之梦》以及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一书主笔等。主要从事长篇小说以及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同时从事军事、军史、战争决策的研究。
目录
序
一、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瞬间
二、毛泽东把美国人比作英国将军斯科比
三、党中央派万毅等部队到东北“做眼”
四、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五、斯大林催毛泽东上路
六、毛泽东采取的非常紧急措施
七、刘少奇与毛泽东每日电讯往来
八、刘少奇代主席决定调10万主力军抢战东北
九、林彪衔命直奔大帅府
十、刘伯承、邓小平的任务是守住华北的大门
十一、蒋军从四个战略方向进犯平津
十二、“草上飞”将军罗荣桓的山东方向
十三、陈毅的中心任务就是截断津浦路
十四、中央在晋冀热察建立基本根据地的构想
十五、贺龙、聂荣臻关系我党在北方地位的平绥战役
十六、林彪关于“沈阳大保卫战”的作战计划
十七、刘邓看上了“滏阳河与漳河的河套”
十八、改变了蒋介石战略的“平汉战役”
十九、毛泽东电示林彪主力师锦州决战时用
二十、林彪在辽西走廊战事不顺利
二十一、彭明治、梁兴初歼灭杜聿明一个正规团
二十二、蒋介石不允许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
二十三、美国的大炮轰掉了美国的和平鸽
二十四、“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附录 战争史上最壮观的战争画卷——毛泽东驾驭解放战争的战略策略
后记
书摘插图
二毛泽东把美国人比作英国将军斯科比
进入8月,陕北高原天高云淡,气爽风轻,几只老鹰在高空盘旋。不过,有时候天气不稳定,一不高兴,就刮起裹着黄沙尘的西北风。
延安古城东北,延河水清澈见底,阳光下波光闪闪,有小鱼虾在卵石间自由自在地玩耍。走过延河水上的一块一块跳石,在延河北岸伸出来的山脚下,有一条土路,路旁的小片土地上长着茂密浓绿的玉米、谷子、高梁、豆子等农民种的庄稼,知了在不停地鸣唱着。
顺着这条绿色的小路上去,可以看到长着几片茂密小树林的山坳,两侧的山峦比较开阔,那就是枣园。好比现在北京的中南海。
枣园的沟比较宽,有几十亩的样子,沟底的平地上有几处疏密有致的枣树林子,还有高大茁壮的梨树林。东山坡上梯田一样的坡地上新建了一排排窑洞,每排窑洞前都有一个大小不同的院落。
毛泽东住在一排新砌成的窑洞,在山腰,比较高大豁亮,是半窑半屋式的,前墙有大窗户,有套间,里屋办公,外间有两个老式的木扶手沙发和帆布躺椅。窑洞前有一个宽大的院落,外沿有半人高的围墙。院子里有枣树、槐树和桃树,树下有一方石板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