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德]康德 著,韩水法 译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3-8-1字数:版次: 1页数: 200印刷时间: 2003-8-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002699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康德的代表作,是其三大批判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详尽阐述康德的认识论,《判断力批判》主要阐述其美学和世界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本书则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道德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伊曼努尔.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8岁时他进入本城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为其日后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40年,16岁的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6年因家庭经济措据当了9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完成学业,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于故乡去世。
实践理性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主导和领先的地位。道德高于认识,伦理学高于认识论,行高于知。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准则。
这个批判为什么不题名为纯粹实践理性批判,而是简单地题名为一般实践理性批判,虽然它与思辨理性批判的对应关系看起来需要前一个名称,对此这部著作做出了充分的说明。这个批判应当单单阐明纯粹实践理性是存在的,并且出于这个意图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如果它在这一方面成功了,它就无需批判纯粹能力本身,以发现理性是否以这样一个过分僭越的要求,超越了自己(一如发生在思辨理性那里的情况)。因为如果它作为纯粹理性是现实地实践的,那么它就通过事实证明了它的实在性和它的概念的实在性,而反驳它有可能具有实在性的一切诡辩便是徒然的了。
凭借这种能力,先验自由从现在起也就确立了起来,而且这里所谓自由是取其绝对意义而言的,思辨理性在应用因果性概念时需要这种意义上的自由,为着当它要在因果联结的系列中思维无条件者时,将它自己从它不可避免地陷于其中的二律背反中挽救出来;但是思辨理性只能将自由概念以或然的,即并非不可思维的方式树立起来,而不能确保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且思辨理性如此办理,只是以免将那些它至少必须承认可以思维的东西,假定为不可能,从而危及了理性的存在,使它陷入怀疑主义的深渊之中。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包括构成其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以及《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道德形而上学导论》(1785)等。
目录
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第一节 定义
注释
第二节 定理一
第三节 定理二
系定理
注释一
注释二
第四节 定理三
注释
第五节 任务—
任务二
第六节 任务二
注释
第七节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注释
系定理
注释
第八节 定理四
注释一
注释二
一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原理演绎
二 纯粹理性在实践应用中的一种拓展权利,这种拓展对于思辨应用中的理性本身乃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对象的概念
有关善恶概念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范型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的批判性阐释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概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决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法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二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扬弃
三 纯粹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的结合中实践理性所占的优先地位
四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一——灵魂的不朽
五 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之二——神的存在
六 概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七 如何才可能思想:不用扩展思辨认识,同时就可以在实践观点下扩充纯粹理性?
八 出于纯粹理性需要的信念
九 人类认识能力与其实践本分的巧妙配合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索引
译后记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