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含光盘)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中国教育 ,
作者: 杨东平 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67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内容简介
2008年四川大地震损失惨重,灾后教育重建成为重大主题。国家安排专项基金,提高抗震标准和建筑质量。四川省确立三年完成所有学校、幼儿园恢复重建任务的目标。
国家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 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增加0.3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城市义务教育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学杂费,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各地在解决农村代课教师、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方面,有新的进展。
山东省劲刮“素质教育风暴”,取得显著成效。但城市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择校热”问题依然严重,师生关系和教德问题凸显,引起社会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仍很严重。大量撤并乡村学校和兴建寄宿制学校,造成学校向城镇、城市的集中,以及农村学校的“空壳化”。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同样令人关注。一些教育政策由于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础和因地制宜的概念,引起社会争议和质疑。
据2008年度对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得分在3.385至3.018之问,即介于比较满意到一般之间,明显偏于一般的评价。济南、杭州、南昌位居前三名,而太原、昆明、北京名列末三位。
国家着手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重大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目录
总报告
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年度主题
汶川地震中教育的损毁与灾后恢复
政府主导下的地震灾区灾后教育
反思中国校舍安全政府
亦喜亦忧的灾后心理援助
基础篇
逐步突破“制度瓶颈”,促进义务增教育均衡发展
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
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平静中酝酿突破
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问题与建议
变动中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
特别关注
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进展
幼儿教育发展的争议与观念冲突
全纳教育: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新进展
“择校费”与名校长腐败
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状况
“发展教育”在香港
教育调查
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
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查
建设外来民工“自己认同的”学习型社区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调查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调查
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实证研究
教育评价
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
2007年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分析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
2008年地方政府教育网站信息公开的质量评估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公益评选
附录
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教育大事记
2008年度十大教育新闻
书摘插图
总报告
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一四川大地震后的教育重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已确认69227人因灾遇难,374643人受伤,l7923人失踪。
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校舍倒塌、大量学生伤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和质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5月l4日,倒塌房屋21.6万间,各地共倒塌校舍6898间(未包括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国家有关部门组成专门调查组,调查了解校舍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研究提高校舍安全标准。
灾区教师用舍生忘死、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行为,奏响了中国教育最动人的乐章,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尊重和赞誉。灾区学生临危不惧、舍身救同学的壮举同样感天动地,用鲜血和生命扭转对“80后”、“90后”的流行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