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脊梁--隋唐五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分類: 图书,传记,历史人物,
作者: 董迎建著
出 版 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42255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凤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的话
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充斥着帝王将相,几乎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甚至贬低、丑化老百姓。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人在电视上颠倒历史,为清兵入关的屠杀、文字狱喝彩。按此逻辑,奋起抗清的扬州、江阴、嘉定等百姓,岂不是成了愚夫愚妇?媒体应当让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抛弃英雄史观,弘扬百姓史观,以“中国的脊梁”为荣、为傲!
——本丛书主编王春瑜的话
越过苍茫的历史时空,你会发现,像你我这样的老百姓,正是以勇敢与智慧、品格与气节……永远地留在了辉煌的史册!
——本丛书编辑的话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
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隋唐两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
作者简介
董迎建,女,1952年生于天津,1969年参加工作,后从事文物管理工作。参与撰写了《罗汉堂》、《康熙政风录》、《古本聊斋》等书。
目录
能工巧匠
李春:千年不坠赵州桥
陶玉与霍仲初:景德镇的制瓷名家
毛婆罗:杰出的模具铸造匠
杨惠之:首创壁塑的“塑圣”
张爱儿与刘九郎:草根里的塑像师
奚乐山:神奇的造车工匠
马待封:皇宫内的平民工匠
卢眉娘:巧夺天工的刺绣名家
薛涛:“薛涛笺”的佳话
木工:最伟大的工程师
朱遵度:文人漆匠著《漆经》
胡令能:读书人“胡钉铰”
法师高僧
陈玄奘:勇敢坚韧的取经人
鉴真:中日交流的文明使者
张一行:天地宇宙的立法者
善导:莲社第二祖
惠休:深明大义唐朝僧
皎然:赋美学予诗歌的诗僧
齐己:衡越沙门忧国僧
海印:出口成章的诗尼
懒残:文才武略“大明禅师”
邹和尚:制糖业的祖师
常俨:舍粥廿年的慈悲僧
辩才:命丧《兰亭序》
文人雅士
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吴彩鸾:民间女书法家
孟浩然:唐代第一位田园山水诗人
李涉:绿林豪客夜知闻
文房三宝:李廷硅墨、龙尾砚、澄心堂纸
杨生:生活中的绘画范本
张素卿:下笔如神“一代画手”
孙位:洒脱不羁的壁画大师
姜道隐:恃才傲物的壁画家
刘茂德:鬼神画匠
李照:文物鉴赏与收藏家
万宝常:善识五音的雅乐大师
王令言:痛解亡国之音
唐五经:“三变之说”警后世
陆羽:知书通音的“茶神”
汪台符:造福于民《九患书》
卜天寿:手抄儒典广传诵
杜环:大食国的亲历记
坎曼尔:“学字不倦疲”的回鹘诗人
贞洁烈女
赵女:谁言忠孝难两全
王阿足:操守节义的楷模
李氏:孝敬公婆传美名
卢氏:勇斗歹徒护婆婆
郑女:守孝终身遵礼义
王和子:历尽千辛葬父兄
林家女:终究虎洞续姻缘
窦桂娘:窦烈女计杀仇敌
卫无忌:孝顺刚烈蒙皇赦
贾氏:代弟求死忠孝女
郑氏:勇抗淫威保贞节
卖艺女:刚烈不屈的歌女
裴淑英:为夫守节终团圆
淮河妇:祸起萧墙的悲剧
吕荣:守妇道以死殉节
广陵女:商人妇卖身救夫
仆人妻:有勇有谋斗强盗
成州女:村妇巧用天仙子
村妇:巧用开水退贼兵
谢小娥:烈女智报父夫仇
商人妇:离奇女誓报夫仇
义军首领
医药奇士
脱俗处士
德师益友
奇侠怪杰
书摘插图
能工巧匠
李春:千年不坠赵州桥
隋炀帝大业初年(605),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了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境)汶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汇人釜阳河)上的大型石拱桥——安济桥,一名大石桥,简称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它的突出成就,是开创了在大拱的两肩上对称地叠置四个小拱的所谓敞肩式石拱桥形式,即空腔式的拱桥。桥的净跨度为37.02米,净矢度为7.3米,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横跨于主拱之上。这种空腔式的拱桥有许多优点。首先可以减轻桥身自重,减轻对桥基的压力,延长桥的寿命;其次,小拱能够起到分洪的作用,发大水的时候,洪水可以从小桥拱中排泄出去,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量,而单孔的大弧拱,又可以增大排水面积;再就是这种大跨度、低弧形、单拱的建筑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工料。为了避免两侧各拱券向外侧倾倒,李春又采用了横向联系法,拱两侧有护拱石,拱石之间用铁腰子相连,并用九根铁拉杆,横贯于拱背之上,以增加桥的整体强度。李春建桥所用的石料,棱角非常平直,方形石板砌缝严密,一百块石头连在一起,就像一块一样,以石灰填塞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