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还是世界的中国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江西元 著
出 版 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0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3220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文化本原的视角,探讨了21世纪中国外交理念变化及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存在的若干理论和战略问题,并从“全球化”和“藏天下干天下”两个实践层面考察了当代中国与国际体系之间关系变化的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主要向你探讨了21世纪中国外交理念变化及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存在的若干理论和战略问题。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从找回中国战略文化“自性”走向“藏天下于天下”;从拒斥、回归,走向综合——中国对外关系思潮变化的特点、趋势;国际体系变化趋势与中国;和谐世界与祖国统一;和谐世界与亚洲和谐等。
作者简介
江西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与大国关系研究部副研究员。1952年生。1985—1988年7月,北京外交学院战后国际关系史专业硕士生;1989—1992年,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中美关系史专业博士生;1992—1997年,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所美国研究室研究员;1997年至今,历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综合室,美国室尉研究员,亚太室,战略室副主任。出版的专著有:《大国战略与未来中国》、《中国和平崛起》(与夏立平合著)。参与撰写的专著有:《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世界格局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挑战》、《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等。主要从事美国外交战略、亚太安全、中国对外战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万字。
目录
上编 文化本原与理念选择
导论
一、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
二、从找回“自性”,走向“藏天下于天下”
三、中国对外关系思潮变化特点、趋势
四、国际体系结构变化与中国
五、和谐世界与亚洲和谐
六、和谐世界与祖国统一
第一章 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文化本原与理念选择
第一节 从和平崛起,走向和谐世界
一、和平崛起核心思维的文化本原
二、和谐世界核心思维的文化本原
第二节 和谐世界与中西文化的综合
一、中西文化思想特质及其成因
二、中西文化本原综合及其前景
三、和谐世界理念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章 从找回中国战略文化“自性”走向“藏天下于天下”
第一节 全球化与“藏天下于天下”
一、中国战略文化重塑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二、中国战略文化的历史流变
三、中国战略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从找回“自性”,走向“藏天下于天下”
一、中国战略文化研究现状
二、找回中国战略文化“自性”
三、走向“藏天下于天下”
四、陆权还是海权:中国大战略选择
第三章 从拒斥、回归,走向综合——中国对外关系思潮变化的特点、趋势
第一节 民族本位还是天下本位:中国对外关系思潮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对外思潮现状与分野
二、从民族主义到新民族主义
三、文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观
四、从天下主义到新天下主义
第二节 从“拒斥”走向“回归”:“新左派”与“新儒家”
一、“新左派”对西方的拒斥
二、“新儒家”走向“回归”与“综合”
下编 结构重组与”中国天命”
第四章 国际体系变化趋势与中国
第一节 从无序到有序:国际体系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容纳
一、国际体系结构转型:范式界定、特点与趋势
二、国际体系宏观结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三、国际体系微观权力结构变化特点与趋势
第二节 从体制外到体制内:国际认同与中国和平发展
一、国际认同范式界定与中国的选择
二、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认同
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体系观
第五章 和谐世界与亚洲和谐
第一节 变化中的亚太格局:特点与趋势
一、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二、东亚多边合作框架变化趋势与中国
第二节 亚洲和谐与中国
一、东亚格局与中国选择
二、亚洲区域整合与中国
三、朝核问题与中国
第六章 和谐世界与祖国统一
第一节 世界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一、世界和平与祖国统
二、抓住发展机遇,促进祖国和平统
第二节 当务之急,建立国际反“台独”统一战线
一、“促美制独”,压缩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
二、尽最大努力,争取日本成为国际反“台独”统一战线的同盟军
三、争取东盟与欧盟国家站在中国大陆一边反“台独”,大有可为
第三节 推进祖国统一有序发展
一、把握台湾问题的基本脉搏
二、和谐世界与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三、和谐世界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四、和谐世界与台湾国际空间
五、亚洲区域整合中台湾问题走势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编 文化本原与理念选择
第一章 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文化本原与理念选择
第一节 从和平崛起,走向和谐世界
二、和谐世界核心思维的文化本原
如果说和平崛起核心思维在文化、精神上还兼具中、西两种文化本原特征的话,那么,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提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思想,则标志着中国对外政策核心思维在文化本原上开始甩脱西方“天人相分”二分法哲学本体论,向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整体主义一元本体论的回归。
首先,“和谐世界”核心思维与和平发展成为和平崛起核心思维新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惟精惟一”、“尚中和合”和“中庸”等思维价值肯定形式的精神实质正在复兴。和谐世界核心思维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道”本体论和整体主义形象思维方法论。在本体论上,中国的天道观,把天、地、人、世界万物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切物质和事物形态的变化作为世界的本原。按照中国传统的天道观,和谐、均衡、秩序、和平是世界万物的本质特征,是世界的本真和一切事物存在的主要方面;而失序、失衡状态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或迟或早,终究会被新的均衡、和谐所代替。中国古代先哲认为,“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同一性、唯一性不在于物的实在,不在于它是‘气’还是其他别的物质本性,而在于它们法则的统一、同一、唯一,在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及其生灭变化的规律性、必然性,在于这些关系、联系、法则、规律、必然性抽象出来的大道本体的普遍流行和作用”。即,和谐是事物自然发展的状态,是自然法则的本性所然。自然规律倾向于和谐状态,而不是失衡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