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
分類: 图书,小说,历史,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 编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6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0143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是抗战文艺的力作。
内容简介
“差半车麦秸”。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儿广泛的引用着,并不顾到它是否恰当。当我们叫出这词儿的时候,并不含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一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的枯燥无味。
虽然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的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
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作者简介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州市(原邓县)人。少年时代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和不到一学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43年初到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回郑州,后调武汉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定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目录
姚雪垠小传
短篇小说
差半车麦秸
红灯笼故事
伴侣
中篇小说
新芽
长篇小说
长夜
姚雪垠主要著作书目
书摘插图
姚雪垠小传
姚雪垠,中国现代作家。1910年10月生于河南郑县。原名姚冠三,字汉英。少年时代,因家庭生活困难,长期失学,只读过三年小学和不到一学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AM南大学理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l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1卷3期发表著名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一般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是抗战文艺的力作。1938年冬,至湖北襄樊参加钱俊瑞、曹荻秋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l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反映青年知识分子在抗战初期的思想动态,当时比较流行,同时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1943年初到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真实地描写了豫西农村的“土匪”生活,充满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