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之星:王佩瑜专辑(CD)
分類: 影视,戏剧/综艺,京剧,
碟 片 数:1
介质:CD
I S R C :9787799915951
内容提要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珮瑜,1978年3月4日生于苏州,著名京剧余派(余叔岩)女老生。是做票友的舅舅把她带进京剧的大门。开蒙学的是老旦,才几个月工夫,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后来改学老生,听着余叔岩先生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咿呀学唱,度过晨昏。1992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9年9月考入上海市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现为上海京剧院演员。在校期间,王珮瑜师承王思及老师,学习了《失空斩》、《搜孤救孤》、《捉放曹》、《大登殿》《文昭关》、《二进宫》、《乌盆记》、《击鼓骂曹》等余派戏。并先后得到朱秉谦、关松安、孙岳、李甫春、王世续、曲永春、童强等老师的教诲,学演过《法场换子》、《武家坡》、《打渔杀家》、《碰碑》、《甘露寺》、《断臂说书》、《战太平》、《清官册》、《四郎探母》、《南阳关》、《群借华》、《夜奔》、《杨门女将》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剧目。
王珮瑜扮相俊秀,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眉目之间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和从容,颇具大家气派。她的演唱古朴隽永,回味无穷。京剧流派中,余派唱腔易学难精。王珮瑜经过数年的钻研,已深谙其道,掌握了余派唱腔的精髓,在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严谨工整的吐字、规范有矩的行腔,深显她高超的余派风范。
目录
提放曹
01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沙桥饯别
02 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鱼藏剑
03 一事无成两鬓斑
乌盆计
04 老丈不必胆怕惊
卖马耍铜
05 站立店中用目洒
搜孤救孤
06 娘子不必太烈性
07 白虎大堂奉了命
失街亭
08 两国交锋龙虎斗
空城计
09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捉放曹
10 一轮明月照窗下
珠帘寨
11 昔日有个三大贤
战太平
12 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
打侄上坟
13 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
14 提起二爹娘要掌儿的嘴
李陵碑
15 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伐东吴
16 忆昔当年长沙镇
基本信息
语言:null地区:大陆碟片数/碟层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