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高本汉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瑞典)马悦然著,李之义译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628958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早在1920年代,高本汉(1889—1978)就因其在中国方言和语言史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而蜚声国际,其成果体现在构拟汉语早期的两个语言阶段:中古汉语(公元600年代)和上古汉语(公元600年前)。这种对古汉语的构拟为高本汉对公元前10世纪初的重要文献进行划时代的文字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对古典文献的诠释、对语法的研究和对词典编纂的贡献,凸显了高本汉高深的造诣和科学的精准。为数不多的几部较为重要的语言科学和文字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其中一部分还被译成日文。他凭借雄厚的语言科学功底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断代的研究成果,也属于他的伟大科学研究成果。
高本汉没有涉足甲骨文的研究。作为瑞典人文学院的杰出成员,他为促进瑞典人文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高本汉的门生相对较少,但是全世界几代汉学家都尊崇他为学术大师。
马悦然是高本汉的得意门生,他在这部回忆录里描写了自己的老师在延雪平度过的青少年时代、始于1904年的辉煌科学研究生涯——从上中学开始,延续了七十多年。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位勤奋科学家背后的、生活中的高本汉。
作者简介
马悦然,1924年出生于瑞典南方。1946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跟随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48—1950年,到中国四川作方言调查。1953-1955年伦敦大学中文系讲师、1956—1958年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文化秘书、1959—1965年澳洲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1965—1991年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1991年退休。1975年当选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共翻译中国古代、中古、近代和当代文学著作五十部。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在延雪平的青少年时代(1889—1907)
维特恩(Vattem)湖畔之城
家世
庄园主拉士和他的两个儿子
牧师女儿艾拉哈塞尔贝和她的家族
中学
又善良又忠实的仆人
艰难岁月
知音诗人与翻译家
年轻的戏剧家
“母语之友”
学术生涯之第一步
高考
第二章 自由自在的学生(1907-1909)
乌普萨拉岁月
俄罗斯之冬
第三章伟大的历险(1910—1911)
与炸药同船
太原大学堂
勤奋的方言研究者
彷徨
碑林之宝
海外记者
第四章彷徨的战略家(1912—1914)
逗留伦敦
在巴黎的沙畹和伯希和门下
第五章勤奋的写信人
博览群书
大问题
自省
第六章科学突破
留在乌普萨拉还是去巴黎?
论文答辩
好斗的副教授
为养家糊口奔波劳碌
鸿鹄之志
第七章哥德堡岁月(1918-1939)
第八章他使遥不可及的语言变得近在咫尺
第九章斯德哥尔摩(1939-1959):传奇大师
第十章高本汉,退休荣誉教授(1959-1978)
附录高本汉作品年表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在延雪平的青少年时代(1889-1907)
维特恩(Vfittem)湖畔之城
延雪平不是什么大城市,但也不是微不足道的小城市。就城市的规模而言,它排在第九位,属于瑞典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它是斯莫兰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是延雪平省的省会所在地。
延雪平位于维特恩湖南端,坐落在一条自然景色美丽的山谷,镶嵌在湖的南部。该城建在维特恩湖与其他两个湖即蒙克湖(Munk)和罗克湖(Rock)中间的狭长地带上,其中蒙克湖通过把城市一分为二的一条运河与维特恩湖相通。
延雪平的大动脉是贯通全城的大长街。其他各条街以此为基点通向四面八方。在东城与大长街同一个走向的,有沿着维特恩湖畔的北湖滨路,沿着蒙克湖的南湖滨路,它们通过相当多较小的街道和胡同与大长街相连。此外,在大长街与南湖滨路中间并与它们平行的还有那条狭窄、弯曲、带有中世纪风格的铁匠街。称作前城的西延雪平,除了大长街以外,主要还有教会街、巴纳尔普街、花园街、工厂街、修道院街和小教堂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