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认知的设计 设计的人性化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范圣玺 著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15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3834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设计师对人的认识,决定了人们对设计师以及产品的认识;设计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决定了设计、设计师及产品的生存状态和价值。
内容简介
设计的人性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研究,本书对传统的人机研究等没有做更多的展开,而是从心理学角度,重点介绍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可操作性方法,可以为设计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人性化产品设计、操作性与人类的输出系统、认知性与人类的输入系统、感性与人类的内心世界、设计与行为、产品使用者的多样性、作为环境中的人的人性化。
作者简介
范圣玺,生于1962年,日本千叶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思维研究,产品语意学,设计心理学。曾在《日本艺术工学》(日本)、《艺术设计学研究》(日本)、《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与设计》、《大设计》等国内外多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01 关于人性化产品设计
02 操作性与人类的输出系统
1.硬件尺度
2.软件尺度
3.习惯的尺度
4.可用性研究
5.产品的进化与设计的拓展
6.设计事例
03 认知性与人类的输入系统
1.设计的心理学原理
2.感觉和知觉单位
3.产品设计的认知原则
4.实在与表现
5.操作失误的再认识
6.设计事例
04 感性与人类的内心世界
1.产品的感性价值
2.感性评价
3.感性与材料
4.设计事例
05 设计与行为
1.行为科学
2.行为学在设计领域的导入
3.环境产品与产品环境
4.行为观察法
5.作为文化的姿势
6.设计事例
06 产品使用者的多样性
1.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
2.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3.高龄产品设计
4.儿童用品设计
5.设计事例
07 作为环境中人的人性化
设计事例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02 操作性与人类的输出系统
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一世间最完美的造物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比拟的,而他的不断进化和完善又是与作为身体延伸的工具密不可分的。据说我们每日使用的工具有275件之多,从这一角度看,现代人类的行为主要是利用各种工具维持和延续生活的行为。应该说我们对人类自身这一宇宙创造的“产品”的认识和了解还远没有完成,如何更好地实现理想的延伸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产品使用行为的主体是人,就像一把椅子舒适与否,与使用者身体的适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样,人体尺度与人机关系是产品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硬件尺度
简单说来,人机工程工学是探讨人类的特性进而使机器的存在方式更好地与其适应的科学。从广义上讲,人类的特性不仅仅指人类的身体和生理的侧面,也包括人类的心理性的认知、感性的层面。人机工程工学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之分。最近,国外还出现了“认知人类工程学”的概念。不过传统的人机工程工学主要集甲在对人类身体尺度与产品关系的研究上,这构成了人机工程工学研究的基础。
人体测量主要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人体尺度、形态和各种力学问题。包括对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活动半径、工作范围以及肌肉力量等静态、动态的人体测量,是人类工程学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资料。静态的特性可以理解为身体各个部分的大小,比如身体的尺寸与桌子和椅子的关系,直观地讲,如果让小学生用成人的桌椅,或让大人用小学生的课桌,其使用过程就类似一种惩罚了。由于与人类身体的密切关系,椅子之类的家具最早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1850年起,美国公司的椅子就率先进行了提高舒适性的研究,比如尝试以新的结构满足坐姿的调整和变换的摇椅、办公椅等,1851年设计的火车车厢坐椅已经具备了人机工程学应用的雏形,日本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也是最早从小学校的坐椅切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