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亚洲文化与社会
分類: 图书,文化,世界文化 ,
作者: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编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90650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辑亚洲研究集刊的主题为“转型中的亚洲文化与社会”,选定文稿的考虑,兼具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涵盖了金融、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文献考订等领域。
在专题研究栏中,本辑收入了几篇关于东亚国家金融变迁的文稿。《战争:日本金融体制的推进器——论日本金融体制的历史变迁》一文,从日本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筹措资金这一特征人手,剖析了具有这一特征的日本金融体制的演变同历次战争的密切关系,进而分析了日本金融体制在推动日本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弊端。其次是《日本银行业超巨型兼并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一文,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金融大爆炸”以及21世纪初展开的金融大兼并过程,包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新竞争格局的形成,尤其指出了超大型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诞生打破了日本存款市场、信托市场、证券市场的传统力量格局,为日本金融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变数。至于《从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看中国的金融开放与监督》一文,则可视作是中韩金融市场及监管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崛起中的大国,又是中亚的两个邻国,地缘和能源因素使两国与中亚联系在一起。《从博弈到共赢:中印在中亚的竞争与合作》一文阐述了中印两国在中亚的战略和能源博弈,并进一步分析了两国在这一地区竞争的可能性和合作的必要性,指出中印合作无论对两国的国家利益还是中亚的发展和稳定都是最佳的抉择。
目录
编者前言
专题研究
冯玮 战争:日本金融体制的推进器——论日本金融体制的历史变迁
戴晓芙 日本银行业超巨型兼并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张徐乐 从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看中国的金融开放与监管
张贵洪 戎婷蓉从博弈到共赢:中印在中亚的竞争与合作
孙科志 近代上海的亲日韩人
路伟东 长江三角洲历史人口初步研究
黄敬斌 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农民的副食消费
俞纯麟 戴建方 农村社区生活空间与公共性问题——江苏省射阳县Z村个案分析
翁瑾改 革开放初期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一体化与技术扩散模式研究
徐建平 民国时期的军事行动与政区调整——以立煌建县为例
姜鹏 历史编纂与道学之间的呼应——以范祖禹《唐鉴》为中心
徐志啸 李金云 泰戈尔散文诗中的宗教体验
傅德华 研究中日韩东亚文化史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书目——写在《日据朝鲜时期汉籍书目》出版之际
毕春春 张慧洁 社会经济形态变迁与高等教育本质变化——从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视角
钱磊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分析与反思
亚洲论坛
沈丁立 中国的大国崛起和中韩关系
乡田正万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日新关系
大事记
2007年世界能源大事记
2007年世界金融大事记
信息交流
“揭开世界顶尖智库的面纱:您所不知道的胡佛研究院”——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资深副院长苏萨先生来复旦演讲
复旦大学与胡佛研究院合作研究重大突破亚洲研究中心承办三本著作的发布和研讨会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新的专题讲座,探讨21世纪的中日关系
2008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2007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结项课题
2008年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结项课题
书摘插图
战争:日本金融体制的推进器——论日本金融体制的历史变迁冯玮
最近,因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构成了强烈冲击,并引起各界热议。但是,有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似被忽略: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同样发生了以房地产问题为发端的“金融危机”并使“泡沫经济”崩溃,且日美以房地产为“第一张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几乎如出一辙,但两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当然,构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日本和美国金融体制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一思考,我根据多年对包括金融体制在内的日本经济体制的所谓“研究”积累的微薄知识和认识,草撰了这篇拙稿,以期引起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当之处,敬请拨冗赐正。
1600年9月15日,德川家康与其敌对势力进行了一场历史性战役;关原之战。关原之战的炮声,无异于庆贺德川家康荣登将军宝座的“礼炮”。1603年,德川家康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城领受了天皇敕封其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从一位)的宣旨(将军宣下),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此后至1868年(明治元年)的260多年历史,被称为“江户时代”,又称“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近世”。日本风云激荡的近代化的序幕,即在幕末时期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