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油菜遗传资源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园艺,
作者: 王建林主编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9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34377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藏高原油菜遗传资源的专著,独具地域特色。全书在学术思想上,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油菜起源与演化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全面体现了油菜研究的时代特色;在内容安排上,既重点介绍了作者对西藏油菜,特别是西藏野生油菜研究的原创性成果,又涉及国内外油菜研究的前沿成果,较好地做到了二者兼顾;首次提出了油菜自然分类系统和青藏高原油菜起源说,并编绘了大量图表,图文并茂,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每章内容后还列出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有利于读者进一一步深入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系统论述西藏油菜遗传资源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5章,介绍了西藏油菜的生产发展和分布,论述了两藏栽培油菜和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特点、利用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油菜起源和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各种学术观点,提出了油菜分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和油菜起源的青藏高原假说,并对西藏在世界油菜起源上的地位作了较为科学的论证。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对我国油菜分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青藏高原地区科教兴农和发展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各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学、作物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农业领导干部等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西藏油菜生产与生态地理区划
第一节西藏农耕历史
第二节西藏油菜生产发展和分布
第三节西藏油菜生态地理区划
参考文献
第二章西藏油菜的分类
第一节分类系统
第二节栽培油菜品种和野生油菜变种的鉴定和检索
第三节栽培油菜品种和野生油菜变种的分布
第四节栽培油菜品种和野生油菜变种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三章西藏油菜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中国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
第二节 中国芸薹属植物的演化与分布
第三节栽培油菜起源的研究进展和主要观点
第四节油菜性状演化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学说
参考文献
第四章西藏野生油菜遗传资源
第一节我国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研究评述
第二节 西藏野生油菜遗传资源搜集、特点与分布
第三节西藏野生油菜的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多样性
第四节西藏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
第五节 西藏野生油菜主要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六节西藏野生油菜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西藏栽培油菜遗传资源
第一节我国栽培油菜遗传资源研究评述
第二节西藏栽培油菜遗传资源搜集、特点与分布
第三节西藏栽培油菜的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多样性
第四节西藏栽培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第五节西藏栽培油菜主要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六节西藏栽培油菜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西藏油菜生产与生态地理区划
第一节 西藏农耕历史
根据西藏考古资料和藏汉文献史料,可以将西藏农耕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
一、狩猎与采果时期
(一)藏南人狩猎时期
目前西藏所发现最早的考古遗址是位于藏南定日县东南约10km的苏热遗址,属距今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该遗址共采集石器制品40件,原料主要是片磨岩,亦有一定数量的石英砂岩及少量石英岩。这里的石片体积较小,多呈三角形和矩形,多数石片长大于宽,亦有少数石片宽大于长。石片的台面较小,呈三角形或月牙形,石片角平均116。。石片上的半锥体大而散漫,亦有少量的双锥体。打击点一般不明显,有一半左右的标本有疤痕,放射线不清楚。根据上述特征可大体确定是用锤击法打片制成的。石器l5件,均为石片石器,器形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刮削器13件,其中单刃6件,复刃7件,主要是由劈裂面向背面加工的,亦有错向加工的。尖状器2件,也是由劈裂面向背面加工,其中1件呈心形。从以上所发现的石器来看,均是用于狩猎的刮削器和尖状器。这表明,在距今5万年以前,西藏高原已有人类活动,但是这一时期的人类仅在藏南地区活动,靠狩猎为生。据我们分析,定日苏热藏南人生活年代的气候,是在大理两次冰河期的亚间冰期,当时气温比现在稍低或接近现在水平,海拔约4000m,适宜于古人类活动,而藏北地区则呈现干燥寒冷的气候,尚不适合古人类生存。藏南人狩猎的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6万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