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张文质家庭教育讲演录(含光盘)当当独家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张文质著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16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310183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孩子唤醒了我们身上的智慧,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天才,把“一只手”的教育改为“两只手”,新父母的100个教育信条。
内容简介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
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父,也是终身为师。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几乎就是终身性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
天资唤醒得越早越容易发展,天资唤醒得越早越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建立自信。
父母要尽全力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失望和厌烦,任何时候爱孩子,都是一种行动。你和他在一起,你带领着他,你站在他身后。
努力让孩子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对他形成对污秽、邪恶的免疫力和抵御力大有帮助。
无论你到哪里谋生,无论你生活多艰辛,请一定带上你的孩子。孩子不在你身边,孩子就在更多的危险之中。
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没有生活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因为疼爱,所以慈悲。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个生命都蕴含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简介
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1+1新父母”行动的发起人,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教育的心灵之约》等。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活着就是幸福——生命读本》《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师的爱情》《生命教育》中小学实验课本以及生命化教育系列丛书等。女儿张格嫣予小学时已出版《夜空中飞翔的精灵》,初中时曾获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最具潜质奖,并出版小说《被诅咒的游戏》,现留学澳大利亚。
目录
卷一
征人启事,寻找一个好母亲
太太怀孕,我发现满街都是孕妇
孩子唤醒了我们身上的智慧
我长了一张生有女儿的脸
让“坏孩子”早点结婚
卷二
天底下有三件难事
深度焦虑的一代
——做好父母此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难
你担心过孩子会自杀吗
我们可能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
生个孩子,生出了很多问题
卷三
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我们身上有多少改变不了的东西
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铁是铁,钢是钢,不要“恨铁不成钢”
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天才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卷四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我的孩子会是莎士比亚吗
母亲代表着安全
全家一起吃饭,孩子更优秀
在中国,每天有8%的父母不和孩子说一句话
卷五
孩子,爸爸非常爱你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圣母,为什么一直抱着自己的孩子
无论去哪里谋生,你一定要带上孩子
孩子的信,让人心碎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增加美好的聚会,减少无聊的应酬
卷六
抓住关键期赢在起始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错了吗
“敏感期”有什么特点
给孩子无限耐心的爱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热情鼓励
给孩子无限尊重的态度
卷七
“母本”很重要、,范本更重要
“我们的事业是做个好父母”
“你的孩子身上带的土少”
你上的是快车还是慢车
在古代,当动物还能像人一样说话的时候
卷八
请记住我的三个观点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一本温总理至少读了一百遍的书
化身为仙女的好母亲
“独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
卷九
管教从严是不是老一套
“你们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把“一只手”的教育改为“两只手”
为什么酒店里没有家庭客房
从“手对手”到“肩并肩”
卷十
如何和孩子说话父母该做的12件事
如何和孩子说话父母不该做的12件事
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心灵
早期教育的过失会变成无尽的麻烦
教育的起点是培养“正常人”
你会一条道走到黑吗
卷十一
你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根筋”吗
教育真正变好,还需要40年
人生是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
“叫爸爸”,他教了弦子三万多次
你读书的声音,一定要让我听得见
卷十二
戒律一,你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戒律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戒律三,更为重要,特别要虽调的是,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戒律四,我们不能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戒律五,要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戒律六,要尽量避免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
戒律七,一定要避免以别人的孩子作为简单的对比,进行教育
戒律八,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给父母的20条建议
给孩子的20条建议
卷十三
新父母的100个教育信条
书摘插图
卷一
征人启事,寻找一个好母亲
我今天讲的总的主题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要想改变孩子,所有的改变首先都要从父母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孩子就可能改变。通过父母的改变,家庭文化的改变,一个孩子就可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他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是他命运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能够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孩子的一件幸事。所以我思考的主题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今天我们怎么做父母”或者是“今天的新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第一讲的主题是“孩子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我的一个身份和在座的不少朋友是一样的,我也是一位父亲,我的女儿张格嫣予今年已经18岁了。在这18年时间里,我从事过很多的工作,在不少领域费心地投入自己的研究,但是在我看来,可能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养育孩子这件事。我实在无法说出还有什么工作比这更为重要,更需要我这么劳神用心。有时还会这样想,为人父母,真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你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谁能教你做得更好啊?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雪莉•卡特史考特还曾戏拟了一则“征人启事”,要寻找一个好母亲。她的方式有点夸张,说的却是好母亲最重要的品格:
有耐心,愿意牺牲、奉献自己的身体(如果是领养,则不需要身体)来创造、孕育、滋养、指引、照顾一个新生命。一定要能胜任极端繁重的工作,职责包括关爱、支持、发展自信心,指导、辅导咨询、老师等。需要有做家务事的经历,不限领域,包括:清洁、烹饪、洗衣、熨衣服、缝纫、保姆、司机等(或可以安排其他人担任类似工作)。工作前景:与人分享喜悦与失望,庆祝所有的第一次,仪式的传承,在合宜的时机传授智能,在恰当的时刻做训练。应征者必须温柔,坚强,聪明,有趣,热爱教导与学习,能安慰人,有同情心,值得尊重,不畏艰难,最重要的是要很有弹性。完美主义者勿试。
你看这位雪莉•卡特史考特所要求的,哪里是个母亲,简直是个圣人了,也许好母亲就是这么勤勉、多才而又要克己。好的母亲、好的父亲总是极端稀缺的,成为好父母看来实在不容易。
这一点,作为父亲的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表达同样令人难忘:“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我还要接着说,为人父母其实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的人。
孩子的未来在父母的手心上。
太太怀孕,我发现满街都是孕妇
当我太太怀孕以后,我一上街就发现满街都是孕妇,这种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原来你走在街头是不大看得到怀孕的人的,不是街头没有,而是你的眼睛好像被其他你想看的东西“遮蔽”了。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你不再熟视无睹,不再视而不见,有人夸张地说,在一个热闹街市,大概每隔50米就会走着一个怀孕的女士。当你的太太怀着一个你最珍爱的生命的时候,你的眼睛似乎也装上了一个特殊的视力器,你首先要看到的就是和你太太一样幸福而行动有点不便的人,她们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一个个出现在你的面前。同时你还会变得特别的敏感,走在街上,任何的危险所在,或其他不安全因素,你的反应同样会比平时敏捷得多,好像一眼就能看得到。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更是一种文化的本能,保护孩子,关爱家人,不需要“讲道理”,你所受的教育、形成的文化会自然而然地“指挥”着你的行动。
等我孩子出生以后,我每天最为关心的往往就是天气变化。那个时候,了解天气动态不像今天这样方便,只要上个网络随时可以查询,或挂个电话也可以了解具体的天气状况。那时最主要的是要等电视里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因为我基本不看新闻联播,就变成要守候着时间,等到晚上七点半了,赶快打开电视看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关心气温的变化成了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的身体中大概有各种各样的“责任的时钟”,到了某个因为具体的需要而被确定下来的时刻,它自然就会响起来。所以也可以说爱即是一种付出,当你坚持着这样的付出时,爱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这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给予。当你充满爱意地去做一件事情,你哪怕只是为了给孩子洗一个杯子,洗一件衣服,有没有情感贯注其中,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件事情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爱,这个时候就是对平平常常生活的照亮,它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回馈,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人活着最重要的意义与最大的快乐。
有一个教育家曾经写到:在一个好父亲或者好母亲身上总是父性和母性兼而有之的,你呵护自己的爱人与孩子,怎么细致都并不为过。不要担心别人议论你不像个男人或者过于婆婆妈妈,人性的闪耀一定是美的,即使不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理解也不要紧,它闪耀之时就是价值,你所爱的人会受惠的,当他们受惠时,你自己也在受惠。
孩子唤醒了我们身上的智慧
人身上很多智慧储藏在那里,如果不用,不及时加以训练,这样的智慧也是会慢慢减少或丢失的。比如说你看街上的一个孩子,你大体可以判断他有多大年龄,但要具体到几岁甚至几岁几个月那就非常难了。也许可以这样说,只有那些特别用心于自己孩子一天天成长的父母,他们才开发了自己身上这样的观察和判断的智慧。我想说一句玩笑话,如果你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孩,你对他年龄判断误差越小,大概你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心就越多。人有很多的能力,你不必刻意去培养,因为有的能力是属于大脑的,有的是属于心的,属于心的,心尽到了,能力也就会有了。以前常常有以工作或所谓的事业为最大责任的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回家时甚至与孩子彼此都无法辨认了,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大体上都让人有些心酸,有的甚至就是人间的悲剧。
我的女儿生下来以后,一直体弱多病,我们几乎半个多月就要送她到一次医院。孩子的童年是围着医院打转的,我记熟了我居住的城市大医院、专业的儿科医院所有名医的名字,还包括有些名医的家庭住址,名医在医院之外各处诊所的坐诊时间,现在18年过去了,就是讲座这会儿我还记得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可以说,你孩子如果成长不是那么顺利,父母的心也会变得“轻”得多一一因为疼爱,所以慈悲,从孩子身上你就可以看到,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即使你付出很多爱很多用心,但你并不一定就能完全把握孩子成长的轨迹,把握孩子生命成长的状态,每个生命都蕴涵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我们用心于他的点点滴滴,陪伴他每天的生活,其实就是作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要把以上我从自己孩子成长所得到的感悟概括一下,就是你有一个孩子之后,你看世界,你看人,你看生活,你看自己的目光都在发生变化。你有时候会以父亲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有时候你甚至还会以母亲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当然更多的时候你也会以孩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似乎可以这样说,当你又变成一个孩子了,你才会更能理解孩子,疼爱孩子——也正是你以这样不同的目光去看世界,你用这样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人,你用一种慈爱的心肠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18年,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相貌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这个变化又不仅仅是年龄增长所造成的结果,这里也有孩子的功劳。
我长了一张生有女儿的脸
前年我到湖北讲课的时候,有一个报社的记者一看我,就跟我说,张老师我知道你肯定有一个女儿。我感到很奇怪,我说哪里能够看得出来啊?她说,你长着一张生女儿的脸。我说难道人生男孩、生女孩还有一个不一样的脸吗?她说其实不是,而是你有一个女儿,你就会有一种对待女儿的态度,日久天长,你脸上就有了一种家里有女儿的那种更柔软、更慈祥、更安详的表情,这种表情日积月累,虽然你不知道,但是在你脸上会慢慢地呈现出来。大家看一下,我是不是长着一张家里有女孩的脸啊?
大家的掌声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当父亲的一个褒扬。说实在的,我光是载孩子上学,一辆自行车就载了8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我写文章时曾把它形容为“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载着最珍贵、最心爱的女儿”。早上出门时,孩子往往是兴奋而沉默的。晚上回到家则是疲倦而多语,我总是鼓励她说话。无论说什么,你用心听、认真回应就好了。也许可以说,当孩子小的时候,你多和他说话,等他长大了,你才知道怎么接着和他说话,才能自然而又亲切。学校里发生的一切,班上有趣的事情,她喜欢的某个同学,孩子的校园生活和你对孩子的关注美好地交融在一起,你陪伴孩子“早出晚归”,你收藏了孩子成长中生动的点点滴滴,即使这样的日子有点艰辛,但一定也充满乐趣,而且,你和孩子的关系越亲密、越自然,你对他的影响就会越为广泛,你能够改变、改善、帮助他的地方也就越多。另一方面,这样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不但是你在改变着孩子,孩子也在改变着你,潜移默化、潜滋暗长。说起来,人身上不但眼睛骗不了人,俗话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连人的面貌、神情也骗不了人。人的面貌、神情也是一种文化,是人内心状态、教养状态、生活状态的呈现。可以说如果孩子成长得顺利,父母的神情中就会少很多的焦虑和疲倦,孩子的性格越是平和,父母的精神状态也就越是从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