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人际沟通,
作者: (日)船川淳志著;赵韵毅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53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要说的内容很涩难懂,我们该怎么表达?只要我们说清楚了,对方就一定会懂吗?为什么讨论得很热烈,却达不成一致意见?日本最强的思考力大师教你玩转商业!源自东芝、AIG、GLOBIS的智慧经验!
为什么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却是一头雾水?铺天盖地的信息怎样才能转变为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怎样才能转变为团队共识?工作停滞不前的项目小组,持续缺乏交集的团队会议?
内容简介
《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创造性地把沟通与思考看作是一种动态、高效的技能,主张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意图、论点、立场,边思考边听对方说话,这样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清晰思考和沟通,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为什么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却是一头雾水?铺天盖地的信息怎样才能转变为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怎样才能转变为团队共识?工作停滞不前的项目小组,持续缺乏交集的团队会议……问题出在哪?沟通和思考是商业人士必备的两大技能,二者就如左右手,不能偏废其一。有好的想法要会表达,能在讨论中激发、收获新想法;从事沟通性工作的人也应该会逻辑思考,头脑清晰。但目前市面上的书都是各自偏重一个方向。
沟通和思考是商业人士必备的两大技能,二者就如左右手,不能偏废其一。本书创造性地把沟通与思考看作是一种动态、高效的技能,主张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意图、论点、立场,边思考边听对方说话,这样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清晰思考和沟通,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作者简介
船川淳志,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并在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取得MBA学位。曾任职于东芝、美国国际集团(AIG),并在硅谷从事组织管理顾问。回日本后,担任日本Globis集团资深经理。目前任Global Impact公司代表合伙人,并且提供组织开发、企业革新等项目咨询,同时举办组织教育、领导才能、人才开发等多个主题的研讨会。
目录
第1章 为什么我们会“听不懂,说不清”
为什么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却是一头雾水?
“听不懂,说不清”的问题是出在我们不会思考,还是我们不会倾听?
现在的商务沟通就好像“只升级了一边轮胎的车子”。思考力的扩展到底欠缺了什么?
第2章 “听得懂,说得清”的基本要求
铺天盖地的信息怎样才能转变为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怎样才能转变为团队共识?
知性教会我们思考,感性让我们善于沟通,而理性帮我们认识和管理自身。
工作环境是“交流信息和情感的现场”。那些接收信息能力很强、但是洞察现场气氛能力比较弱的人,就很容易忽略对于心灵交互作用和场合的注意。
第3章 “听得懂,说得清”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连打招呼也不会”或是“只会跟人寒暄”的人在商务场合都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你注意到了沟通中“看不见的部分”或者“被忽略的前提”吗?
沟通的决定权不在于说,而在于听!
第4章 “听得懂,说得清”需要活化思考
思考放弃症、思考依赖症、思考失真症、思考偏颇症——自测一下,你有“思考的4大生活习惯病”吗?
思考力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电源线。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使用——只要你愿意活化思考。
动起来!一起来做活化思考的“3大动作体操”!
第5章 如何引导对方展开对话
说话的分寸该如何拿捏,通常是由对方的反应主导。
在商务沟通中,你掌握了随声附和的艺术吗?
运用诱导式倾听和反射式询问,巧妙地说出“为什么”!
第6章 如何做到有交集的讨论
诡辩就像欺诈,强辩就像强抢!我们怎样用气势和逻辑自由应对?
怎样做到反驳而非指责,对话而非辩论?
当心你的口头禅!不要让它成为无谓争执的导火索!
第7章 如何提升团队综效
工作停滞不前的项目小组、持续缺乏交集的团队会议——问题出在哪?
要“领会”不要“偏执”,要“倾听”不要“说服”。
群体思维的泥沼,我们怎样走出?
第8章 商务沟通的新境界
倾听是平衡的艺术。
追求“间隔”的极限。
从已知发现未知,进而共同创造未知。
书摘插图
第1章 为什么我们会“听不懂,说不清”
1误区:逻辑思考不是思考力的全部
“我曾经试着阅读有关逻辑思考的书,但是实际应用于工作的时候,实在是……”
“我以前上过逻辑写作的课,但是每次参加会议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表达还是有许多内容让别人根本听不懂……”
最近几年,随着“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的概念逐渐普及,许多企业都开始举办逻辑思考的培训课程。正因为此,我从1999年开始规划“学习如何强化思考力”的课程,内容包括从训练学员的思考逻辑到面对问题该如何解决的实例说明,涵盖的行业从制造业到金融业。然而在培训的时候,参加的学员却会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意见。
“总觉得人可以分为情绪型和理智型两种,但我在工作上总是遇到情绪型的人,实在很伤脑筋。”
“在写策划书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要引用金字塔等相关的理论,但是要口头表达的时候,却会突然找不到贴切的字句来做说明。”“因为看了训练逻辑思考的书,我觉得可以用‘为什么’、‘然后呢’等字眼,却因此惹得老板不高兴,觉得我是强辩。”(参见图1—1)
思考力已经扩展.但是程度还不够
还有一种情况,对接受过培训的学员或曾与咨询顾问合作过的人来说,MECE、金字塔等术语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其他同事来说,他们恐怕就不太了解这些用语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些人谈得津津有味,而旁边的人却是一头雾水”的情况(参见图1—2)。
这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逻辑思考逐渐被认同,不过被认同的程度还不够。现阶段,不只是商界,整个世界都在追求包括逻辑思考在内的思考力的扩展。
所谓思考力,不只是获得单纯的知识,还要把知识加以整理,从事实中找到假设,再加以验证。要了解知识的附加价值,思考力是不可或缺的。有关思考力的描述会在后面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
然而,我觉得扩展的程度还不够。这就好像只升级了一边轮胎的车子,一旦开出去,你立刻就会发现另一边的轮胎是没有升级的。那么思考力的扩展到底欠缺了什么呢?答案就是本书所要介绍的逻辑倾听。
2 互动式思考才是沟通的基础
逻辑倾听是以思考力和互动力相结合而成的互动式思考为中心的技能。不管是逻辑倾听或是互动式思考都是我发明的词汇,所以首先我要说明一下什么是互动式思考。
互动式思考如果翻成英文是“interactive thinking”。在工作上如果只有思考力是行不通的。因为工作必须要靠与人沟通,彼此合作才能发展事业。而且这个道理不仅是针对工作,也可以应用到其他方面。想要在社会上生存,除了自己必须思路清楚,与人沟通、互相协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互动是沟通的本质,思考力和互动力对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种理所当然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忽略,常常有人深信只要有其中一项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二者都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
被置之不理的核心技能
接下来我所要说明的就是逻辑倾听。倾听对沟通来说是最核心的技能,然而这项核心技能却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近几年来,由心理咨询师和培训讲师所主导的“倾听研讨会”,针对如何引导对方话题的技巧进行了介绍。大家总算开始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大家还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不仅要听对方在说什么,还应该去琢磨对方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要去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
总之,在倾听的同时,思考是很重要的。说到这,应该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下面所提到的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就是一例。
“自己在思考的时候,肯定听不到对方在说些什么。”这个理论完全正确。如果把说法换成“自己在想其他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应该会更容易理解。
但是,“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意图、论点、所处立场,边思考边听对方说话”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倾听和思考是可以并存的。只是思考和倾听可能同时都会受到自己的意识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倾听和思考并存为目标,就是逻辑倾听的巧妙之处。
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理解对方的论点和意图
在沟通过程中,为什么思考这件事如此重要?因为能够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理,并让对方很容易理解,这样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我们才需要仔细倾听对方说的话,并且思考对方省略掉的前提以及跳跃式的理论。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时你还可以利用适时的发问和反应,让对方表达得更有条理,更容易理解。
总而言之,逻辑倾听就是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理解对方的论点和意图的技能。
这其实是很基本的道理,所以从业务员到研发中心的开发团队,从咨询顾问到引言人,各个行业都应该具备这个技能。
但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技能会被搁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呢?
3被分割的思考力和互动力
对工作来说,必须同时具备思考力和互动力才能有所发展,但是人们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认为“两者只需择其一”。像“思考力和互动力是不相容的技能,只要拥有其中一项,另一项没有也没关系”这样的观点,逐渐变成一股风潮。也有人为这股风潮命名为“重思考轻互动”或“重互动轻思考”。
首先,“重思考轻互动”强调思考力,对于互动力不太在乎。这种人往往会深信头脑好别人就不会有异议,所以只有思专力不好的人才需要互动力,自己不需要。正因为如此,他们永远也无法具备互动力。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他的思考力并不如他自己所想的那么好。他们大部分都是倚仗着有点学识,脑筋转得快而自我膨胀,不会继续成长。不仅如此,这类人往往会因为自以为是,而让自己在与他人互动上的缺陷更为明显。
相反,如果是真正拥有卓越思考力的人,他们会非常自然地去认同别人,这也是他们绝对不会“以自我中心”的关键。“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可能具备与人的互动力。
另一方面,“重互动轻思考”则是强调互动力,不太重视思考力。这种人通常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道理就不用担心,所以我不做挑剔的事。而且,头脑好的同事都靠不住。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他们永远没办法学会思考。详细的原因会在稍后的章节再做说明。我要强调的是:我绝对不认为会读书就是思考力强,不会读书就是思考力弱。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向来不重视思考,与其说是在传授知识,还不如说偏重记忆力的训练,所以不能将读书与思考力等同。不仅如此,还有些人根本就放弃思考,心甘情愿变成一个“重互动轻思考”的人,实在是很可惜。因为只要经过训练谁都可以轻松拥有思考力。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思考力和互动力必须都具备,这其实是很明显的事实,却被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任意分割。再加上教育机构或是提供技能训练的机构,都在灌输“两者只需择其一”的概念,更是助长了这种想法的发展。
4 企业的“沟通树”
思考力与互动力的分割其实是一种技能分割(skill fragmentation)。这会使人的各个技能各自为政,无法实现全面的协调和运用。
所以,当有企业委托我设计培训课程的时候,我通常会特别注意从整体的角度来培训员工。课程必须能抓住行业特性和公司的组织需求,提供和战略方针一致的技能教育和人才培训。
逻辑倾听是商业人士的“操作系统”
要考虑全面的设计就不能不考虑培养员工的基础技能,这就像电脑要运行,必须安装基本的操作系统。我开始注意到“操作系统”这个问题,应该是1995年在GLOBIS公司参与筹划公司项目的时候。从那时开始,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参与设计、安排企业的培训课程和各式各样的活动。除了自己担任讲师、顾问,我还常常在其他讲师主办的活动中担任助手。当时有些强调“甄选进修”、“商学院进修”的课程,并不是人人可以参加的,能参加的学员都有一定专业素养。但是在为学员提供战略、营销、财会、个案分析的过程中,我才开始发现如果操作系统没有训练好,营销4P观念、现金流量折现法(DCF)、SWOT分析模型都会变得毫无用处。
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符合世界标准的商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不容易达到。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等最新的管理方法陆续被使用,但是如果“操作系统”完蛋了,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发挥作用。就好像如果电脑的操作系统不是Windows XP,最新的Excel和Power Point就没法使用一样。
那么我所说的“操作系统”又是指什么呢?它指的是思考力和互动力,也就是思考技巧和沟通技巧。
这两样基本的技能如果不能顺利运作,管理技巧也就没办法施展,如此一来想要提升公司的附加价值更是不可能。很多时候经营团队和培训部门都没有很明确地认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在加强经营管理知识之前,首先应该进行“操作系统”的检查。
前文提到,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重视以逻辑思考为中心的思考力训练了。不过就算是这些企业,仍然免不了面临如前所述的问题,因为它们对于互动力不那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