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爱分享美——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选·散文卷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诗歌 散文,
作者: 谭旭东、赵翌平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584004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们在歌溪中弄舟,在剑桥头戏水,在滇池旁赏月。我和贝壳一起思索,如何让阳光洒满心灵的每个角落?
繁星永照,春水长流。冰心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把真诚的爱心给予了一代代“小读者”。冰心奖,以文学家冰心的名字命名。1990年由著名学者雷洁琼女士、世界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著名儿童文学家葛翠琳女士创办。
本书遴选冰心奖创办二十年来历届获奖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们的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传承了儿童文学真、善、美的精神。用时间隧道这样的万花筒回望作者的成长经历。
内容简介
冰心奖自1990年著名作家韩素音倡导创办以来,由最初单一的儿童图书奖,发展为包括图书、新作、艺术等奖项的综合性大奖,目的在于鼓励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支持和推动儿童艺术普及教育的发展等,其影响遍及海内外。“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荟萃了20多年来冰心奖获奖作家的精品,把闪烁着“爱与美”的作品奉献给孩子们。冰心先生的作品中,美蕴含在各个方面,有人性的美、自然的美、童心的美、情感的美……她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不美的花,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她把鲜花、阳光和挚爱献给了小读者们。这些获奖作家的优秀作品里,同样闪烁着“爱与美”的光芒,将伴随你走过青葱岁月!
目录
岁月歌
寻找桑叶
金色的草垛
相思鸟要回家
成长的篝火
大西洋中钓青蟹
“黑蚕茧”
来之不易的阅读
香蕉和微笑
彼岸花
我爱的人
夏天的故事
我1973或1974年7月的按个傍晚
那年夏天
我姥爷
童年乡村的记忆
寂地
你是一座桥
天堂里有秦腔
一本书和一份工作
喜欢课外书
如风
“大户”无所有,风范留人间
常在我心
天地情
滇池月色
歌溪
一碗水
珍珠泉
剑桥灵秀
伦敦地铁:百年风光
探梅山音漂泊
五月的麦田
我美丽的巴拿马
人生悟
让阳光洒满心灵的每个角落
带孩子去看雪
干草堆
铁桥那边的林子
一个普通的孩子
魂
三条小鱼
树叶在歌唱
赶路
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思索一只贝壳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书摘插图
岁月歌
寻找桑叶
女儿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刚进门,就见她双手捧着一个小纸盒,高兴地冲我大叫着:“爸爸,蚕宝宝!快看啊,四只蚕宝宝!”
原来,她用自己买橡皮的钱,从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四只白色的小蚕儿回来。同时,她还用一毛钱买了十片绿色的桑叶,作为蚕宝宝的食物。
嗬,小蚕儿!我也有好多年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小蚕儿了。记得小时候,在胶东乡村,我是每年春天都要养一些蚕儿的。那时候,村里村外都有很多高大的桑树。冬天,人们把一棵棵桑树砍剪成光秃秃的像拳头一样的树杈。这些拳头一样的树权俗名就叫“桑拳”。到了清明前后,粗大的桑拳上发出许多嫩条,长满嫩绿的桑叶。桑树仿佛一夜之间便树茂叶阔。这时,我们就可以采摘桑叶来喂养蚕儿了。当桑葚儿成熟的时候,我们爬上树去,还可以吃到乌紫多汁的桑葚儿,有时吃得满嘴乌紫乌紫的,像擦了紫色的口红。
我们那里好像也没有专门养蚕的农户,小孩子们喂养的大都是从桑树上捉回来的野蚕。野蚕养大了也会吐丝做茧,而且也做得蛮精致。我们喜欢把蚕茧铰开一个小口儿,套在手指上玩儿。现在想来,这其实无聊至极,但那时我们竞玩得非常投入和得意。
那时候我们养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收集“蚕屎”。我们把一粒粒蚕屎打扫起来,晒干。蚕屎积攒多了,就可以装进一个小口袋里。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在枕头边,是可以保护眼睛的。记得林海音在《城南旧事》里就写到过,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有一阵子也在仔细地打扫蚕屎,准备做成一个小枕头,送给那个“思康三叔”用,因为他每天看书,秀贞怕他把眼睛看坏了。不仅如此,秀贞养的那盒蚕,也已经开始吐丝了,她还想用这些蚕丝,给她的“小桂子”装墨盒用呢!
四只小小的蚕宝宝,唤起了我童年时代的一些美好记忆。当然,更兴奋的还是我的女儿了。
“来,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养大,养到它们吐丝、做茧、变成蛾子,再生更多的蚕宝宝!”我对女儿说。我们为蚕宝宝换了一个更大的纸盒子,然后铺上了那几片翠绿的桑叶。
蚕宝宝长得很快,每天都变一个样子。当然,它们吃得也很多,从早到晚,好像一刻也不停地在吃桑叶。当你仔细地观察它们是怎样快速地吃着桑叶的时候,你就会真正懂得了“蚕食”这个词的意思。
眼看十片桑叶就要被它们吃光了,我和女儿都有点着急了。一连几天,我到女儿的学校门口去寻找卖桑叶的人,可是,连一片桑叶的影子也没看见。我向人们打听,附近什么地方有桑树,在哪里可以采到桑叶,他们都摇摇头,好像都没注意到哪里有桑树。
在我们老家,据老一辈人说,闹“蝗灾”的时候,黑压压的蝗虫飞过,所有绿色植物的叶茎都会被它们吃光啃净,而它们独独不吃桑叶。可是,蚕儿和蝗虫的口味正相反,它们除了桑叶,任何别的植物叶子都不吃。
十片桑叶——仅有的十片桑叶,终于被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蚕儿吞吃光了,而我仍然没有打听到桑叶的着落。四只小蚕儿饥饿难忍,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在寻找食物。我和女儿看着都觉得心痛,可又毫无办法。女儿急得直掉眼泪,摘来最青、最嫩的小白菜叶子喂小蚕儿吃,但小蚕儿尝也不尝。看样子,没有桑叶,它们是宁愿饿死的。
终于,院子里的一个读五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知道在哪里有一棵桑树,他曾去那儿摘过桑叶,不过那地方很远,得坐好几站公交车呢!
“管它几站,赶快带我去!”炎热的正午,我拉上小男孩就上了公交车。女儿留在家里,陪着那四只小蚕儿。
坐了四五站的路程,小男孩说,到了。下了车,又拐过一条胡同,我们果然找到了一棵桑树——一棵真正的桑树!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桑树呢?树干、树杈、细枝都在,就是没有桑叶!一片也没有!我还从未见过桑叶被人采摘得如此干净的桑树。可怜的桑树,在这个春天和夏天里,不知道被多少人采摘过了啊!连树梢上的小芽都好像被人摘去了!
我于是想到,这么大的一个城市,也许正有不少孩子像我的女儿一样,面对着自己喂养的几只小蚕儿流泪呢!因为,这个城市也许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很多东西,可就是没有想到,再为他们准备几棵绿色的桑树。即使哪一个角落里幸而生长着一棵桑树,你也可以想象,会有多少孩子在盯着它啊!那本来就不多的一点点桑叶是供不应求的,就像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这棵桑树,早已变得光秃秃的了。
没有找到桑叶,我怎么回去跟女儿说呢?那四只小蚕儿,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饿死么?唉,如果是那样,女儿的心里该多难受呀!我这做父亲的,还有什么用呢?连几片桑叶都找不到!
“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桑叶?”我只有可怜巴巴地望着带我来的小男孩了。
“坐‘的士’到郊外的植物园去,那里可以买到桑叶。”小男孩说。
我一听,心中大喜。是呀,植物园肯定有桑树的!只有去植物园了,再远也得去!为了拯救那四只小蚕儿的生命!
我拉上小男孩,叫上一辆出租车,直奔市郊的植物园。
不用说,我们在那里买到了新鲜的、绿色的桑叶,而且还买了很多很多,足够四只小蚕儿吃一生的。小男孩说,把新鲜的桑叶用食品袋扎好,像蔬菜一样保存在冰箱里,那么,整个夏天,小蚕儿都有新鲜的桑叶吃了。
我说:“是呀,是呀,你真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金色的草垛
这是故乡的一个静谧的春夜,一个杏花之夜。月光透过小窗,洒在我洁净而朴素的小屋里。窗外的金色草垛上,浮动着轻柔的白雾和蓝烟。月光照亮了小路上的一团团美丽而安静的积水。我又一次坐在窗前,阅读着我心爱的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我的目光停留在《夜行的驿车》的最后那段文字上:“……我为我的童话,付出了一笔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并且白白地放过了这种时机,那时无论想象是怎样的有力和灿烂,都该让位给现实。我的朋友们,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
没有谁喜欢悲哀,然而我们却都经历了悲哀,并且从悲哀开始长大的。汉斯安徒生——这个流浪的、怀乡的、忧郁的丹麦人,使我又一次清晰地回忆起,我遥远的童年里的那些寒冷的冬夜。那是寂寞而贫穷的年月。在胶东大青山腹地的一个风雪弥天的小山村里,在那充满呼呼的风声和冷冷的白雪的冬天的夜晚,在一间窗户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小屋里,在一团小小的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位美丽而善良的、从城里来的小姐姐,第一次让我听到了动人的安徒生的故事……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我记得那位小姐姐和她的伙伴们刚来我们村庄时的情景。那是一个春天,柳芽儿刚刚返青的时候。大清早,我们跟着王校长,举着我们小学的那面最大的红旗,排着队站在村西的那个山口上。从那里,我们可以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王校长说,马上就要有一些远方的客人到我们村里来了,他们都是从城里来的,都是响应党的号召,到我们村来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
我们等呀等,从大清早等到太阳爬上了大青山顶。一直到了中午,村里又升起了白色的炊烟了,我们才看见打前站的红旗远远地在向我们挥动。果然,不一会儿,一辆绿色的大卡车就向我们山口开来了。我们放开嗓子跟着王校长喊口号,高年级的同学则抡起膀子,使劲地敲着一面牛皮大鼓,整个大青山好像沸腾了一样。在这二十多位背着被包和书包、提着箱子和网袋的大哥哥大姐姐当中,有一位非常美丽的、扎着羊角小辫的小姐姐,远远地向我们挥动着一条红色的纱巾。
这些城里来的客人,都住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排新盖的青石小屋里。屋后是一片金色的草垛,我家的草垛也在那儿。从此,金色的草垛边就成了我们这些寂寞而好奇的孩子常常去玩耍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我们可以听到我们从没听到过的歌声和琴声,可以看到那些爱干净的大哥哥大姐姐大清早起来刷牙、跑步、压腿……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些乡村孩子来说,都是新奇无比的。而且我已经注意到了,那位喜欢系着红纱巾的小姐姐,常常一个人坐在一个金色的草垛上,不是看书就是写字,或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望着远处出神。我不知道,那时候她是否就是在读安徒生的书。她是在写日记吗?她在想些什么呢?
不久后的一个黄昏,我放晚学回家,便挎起一个大篓子,到草垛那里去抽草。我看见那位小姐姐又坐在那里看书。小姐姐看见了我,便笑着从草垛上滑了下来:“小弟弟,这草垛是你家的吧?”
“嗯,坐吧,不要紧的。”我说。
“我天天都在这里坐一会儿。这干草真香,是麦秸儿吧?”
“嗯。小姐姐,城里也有草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