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之地--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构想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
作者: 毛大立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4548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在上世纪90年代“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研究”的基础上,又率先进行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研究,并汇集成《向往之地》一书。这一研究成果,是对上海未来人才发展的战略思考,提出了“国际人才高地”新的概念,构建了国际人才高地的指标体系,设计了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中一些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很有意义。它不仅为上海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对全国的人才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录
序 胡延照
前言
总论篇:向往之地
一、国际人才高地概念的提出
二、国际人才竞争态势
三、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成因分析
四、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目标构想
五、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战略举措
综合篇:环境营造
一、人才国际化现状分析
二、国际人才开放度扩大
三、国际人才与产业结构融合
四、国际人力资源大市场构建
五、国际化人才培养体制创新
专题篇:人才托起
一、党政人才国际化
二、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
四、国际经济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五、国际金融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六、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七、国际航运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后记
书摘插图
总论篇:向往之地
一、国际人才高地概念的提出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就开始了“人才国际化”的探索。1994年,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同志在题为《上海: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人才资源高地》的讲话中指出,上海应“成为国际国内优质人才密集的人才资源高地”。1996年,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同志正式提出,2010年的上海要形成远东地区的人才荟萃之地,成为国际人才集聚的高地之一。2001年,原上海人事局在国内率先提出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战略。何谓国际人才?何谓国际人才高地?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一)概念界定
1.人才概念和特点
通常我们把“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称为人才。列宁说,人才就是“精明强干的人”。在古代汉语中,“人才”二字除含有以上意义外,还有“才能”之意。即“人之才”的意思。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把“人才”作为一个专门学问来进行研究,给它以比较严格的概念,即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最近,对人才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人才的定义不是按照学历、专业职称作为划分标准,而是要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界定。我们将人才定义为具有正外部性、能够创造新增社会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