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程概论(刘柏谦)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 刘柏谦,洪慧,王立刚编著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204453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分为两篇,在常规能源篇中介绍了常规能源、能量储存技术、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及其蒸汽管道系统、联合发电工程、火电厂投资评估和能源工程的环境评估;在新能源篇中介绍了洁净煤技术和煤的洁净料生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及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氢能、燃料电池、核能、可燃冰)、清洁能源促进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环境、冶金、化工、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篇常规能源概论
第1章常规能源和中国的能源工业
1.1煤炭
1.1.1煤的成分和煤质指标
1.1.2煤的分类
1.1.3中国的煤炭资源
1.1.4工业用户对煤质的要求和主要煤质指标
1.2燃料油
1.3燃料气
1.4能源利用设备——锅炉
1.5中国能源发展状况
1.5.1能源问题
1.5.2能源现实
1.5.3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1.5.4中国能源供应形势
第2章能源工程的环境评价
2.1能源项目环境评价的依据
2.1.1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和地方政策、规划
2.1.2环评报告编制的规范和技术导则
2.1.3建设项目的有关批文
2.1.4项目可行性研究
2.1.5环评工作委托书及环评资料
2.1.6环境保护目标
2.1.7环境评价等级、范围及评价标准
2.1.8能源项目的环保状况
2.1.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2.1.10工程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1.11评价方法简介
2.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2.2.1各种污染物排放计算
2.2.2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2.2.3环境风险评价
2.3环境评价案例
2.2.1环评依据
2.3.2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对象
2.3.3环评标准
2.3.4环境评价因子
2.3.5工程概况
第3章能量储存系统
3.1导言
3.1.1电力储能
3.1.2热力储能
3.2能量储存系统
3.2.1转化成水压头储能
3.2.2压缩空气储能
3.2.3飞轮储能
3.2.4电池储能
3.2.5超导磁流体储能
3.2.6显热储能
3.2.7潜热储能
3.2.8化学储能
3.2.9储能技术发展
第4章联合发电工程及其设计
4.1基本热力循环
4.1.1基本热力循环的热经济性
4.1.2典型不可逆过程的做功损失
4.2凝汽式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
4.2.1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经济指标
4.2.2锅炉设备的热经济指标
4.2.3管道效率
4.2.4全厂热经济指标
4.2.5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
4.3联合发电循环
4.3.1高效低污染的超临界凝汽式发电
4.3.2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
4.3.3燃气轮机发电
4.3.4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4.3.5燃料电池清洁发电
第5章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及其蒸汽系统
5.1工业企业的供汽参数
5.1.1过程耗汽
5.1.2参数选择
5.2动力机械的驱动方式
5.2.1泵和压缩机的驱动
5.2.2汽动泵的选择
5.3蒸汽平衡和平衡追踪
5.3.1蒸汽平衡
……
第6章火电厂投资——评估和使用
第2篇新能源概论
第7章绪论
第8章洁净煤技术及煤的清洁燃料生产
第9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第10章清洁能源促进政策
附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篇常规能源概论
第1章 常规能源和中国的能源工业
广义而言,任何比较集中而又容易转化的含能物质都可以称作能源。对于工业过程,能源可以描述成:“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可以直接或经过转换提供的光、热、电、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通常将能源分成三类。第一类来自太阳能。除了直接利用阳光能量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太阳能的聚集,此外还有生物质能、流水能、风能、海洋能、雷电等也都是由于太阳能经过某种方式转换形成的。第二类是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主要指地热、核燃料,此外还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温泉等自然呈现的能量。第三类是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形成的能量,主要指潮汐能。
能源还可按照相对比较的方法分类,如分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燃料能源与非燃料能源等。
常规能源主要指工业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的存在形式不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形式。固体燃料有煤、油页岩、草炭、植物等,液体燃料以各种油类为主,如汽油、柴油、煤油以及重油和渣油等,气体燃料有天然气、人造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液化石油气)等。这些能源多数属于一次性消费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地球形成后为人类累积存留下来的资源。
1.1 煤炭
煤炭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组成的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固体燃料,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遗体在地表湖泊或海湾环境中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随着地壳的运动,植物遗体被埋入地下,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原来植物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经过脱水腐蚀,含氧不断减少,含碳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化学稳定性强、含碳量高的固体碳氢化合物燃料——煤炭。
煤炭本身的结构十分复杂,由于自身的复杂性,限制了科学仪器在分析煤结构中的应用,常规仪器只能获得很少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煤结构研究已经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又发展出缔合模型、主客体结构模型、两相模型等模型。由于煤种的多样性和成因、碳化程度等多种原因,建立普适的煤结构模型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