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传
分類: 图书,传记,宗教人物,
作者: (德)路德维希著,郭玉屏,李国君译
出 版 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4641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耶稣,这个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并为历代和亿万人所敬仰的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德国学者路德维希将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为我们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而可信的耶稣。从他那儿,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并体会着生命的庄严和伟大。
耶稣,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为人类而前赴后继的开拓者!
内容简介
本书出自世界著名传记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之手。在这里,耶稣——这个基督教的圣子,走出了宗教的迷雾,成为有血有肉的历史真实。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最大宗教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理想、不懈奋斗的历史伟人。在他的身上,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堪称是人类理想的化身;他吸引着不计其数的信众,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前赴后继。他如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的先行者一样,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坚定的理想,艰苦修行,不惜以身殉道……
作者简介
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作家,出生于今日波兰的布雷斯劳,以人物传记而闻名手世。 路德维希善于使用直白、坦诚的散文式语言描述历史,以至于给人不是书写历史,而是描写现实的印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路德维希一生著述顿多,主要有《歌德传》、《拿破仑传》、《俾斯麦传》、《斯大林传》、《耶稣传》、《林肯传》等人物传记。以及一些政治性作品,如《纪尧姆二世》、《兴登堡》、《罗斯福》等。
目录
序幕耶路撒冷
第一章 呼唤
第二章 喜音
第三章 暗影
第四章 抗争
第五章 受难
附录1:耶稣生平编年大事记
附录2:耶稣十二门徒的结局
附录3:新约时代的巴勒斯坦地图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呼唤
1
午后,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山坡的草地上。翠绿的青草丛中,躺着一个少年,他双手枕在脑后,两眼仰望蓝天,温暧的阳光照耀着他单薄的身体。在他的身边,一群山羊正悠闲地吃草。或许他是个牧童。放眼望去,远处山岗上一条羊肠小路,蜿蜒地隐没在山谷之中。空旷的山野上,除了这个少年外,再也没有其他人的影子。少年真可以在这里美滋滋地睡上一觉,醒来再看蓝天白云和身边的羊群,这种感觉真惬意。但是少年没有睡,身边的羊群也不是他的。这是安息日的早晨,是休息的日子,人们不需要工作。从清晨起床后的祷告到上午去教堂,这中间的一小段时间都是属于少年自己的。所以他抓住这宝贵的机会,一个人悄悄地溜出来,独自来到山坡上,躺在草丛里,长时间地凝望着天空。
也许此刻,天父正站在山巅的云端之上,注视着这位少年。当然,天父是不会让这样一个小孩子看见他的圣容的。即使是伟大的摩西,也仅见过天父一次而已。在这空旷寂静的山野里,你见不到他,却能时时感受到他的存在——虽然很遥远的,但确是实实在在的,似乎天父慈善的眼睛无时不在俯视着你。只有当山边的小溪流淌着春水,好似潺潺的细语,同时汇合羊群咀嚼青草的微微响声;当老橄榄树的枝条被新鲜的海风吹动,摇摇摆摆,如同一个诗人在浅浅地吟诵;当北方天边的朵朵白云慢慢移动汇集,直至遮挡了对面黑门山的山顶,这时,上帝的声音就会清晰可闻,你会感受到他作为父亲般的慈爱。上帝不喜欢到平原去,他是高地的神。
少年站在山坡上,环顾四面的群山:左边是像一只倒扣着的碗的他泊山,山峦青翠,白云飘浮;右边是山顶尖尖的迎密山,那里是马利亚绵延山脉的尽头,山海相连,看上去就好像跌落进海里似的。少年曾爬上过他泊山,但山背后的那个湖却没去过,听说那地方还有一个港口。听人们讲过不少关于那个地方的城镇、渡船的有趣传说,还有很多人和事,可是少年对这些不感兴趣,那块地方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他只是对眼前的青山、绿草情有独钟。草地软绵绵的,躺在上面就像置身海绵上一样,无花果树浓浓的树荫如同一把遮阳的大伞,把阳光的强烈光线挡住,使它无法刺痛少年的眼睛。山间的云雀低低地掠过,它们小巧可爱,时不时地还会落在少年身边的草丛中欢呼跳跃,一点儿都不怕人。虽然山上是荆棘丛生,但少年却能巧妙地避开缠绕撕扯,从中寻出一条路来。偶有牧羊人会过来照看自己的羊群,但却从来没有和少年说过一句话,其实少年是非常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并不愿有人来打扰。羊群依旧在静静地吃草,无花果树也在慢慢地生长,尽管这些生灵不能向上帝祈祷,但无所不见的上帝一定在以仁爱的目光注视着它们。当然,他那慈父般的凝视也一定会停留在那个树荫下的少年身上。
少年在山上独自躺了很长时间,到该回家的时候了,他慢慢地向拿撒勒山脚下走去。在山下,有一个不大的城镇,少年的家就在这里。少年的名字叫耶稣,他的家乡叫拿撒勒。
拿撒勒是一个美丽的小镇,镇上的房子都是白颜色的,远远望去,非常漂亮。最近,镇里的每个人都很兴奋,人人都在不厌其烦地谈论着上帝和圣殿,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被罗马人窃取始终耿耿于怀,他们气愤地说:“我们是上帝的选民,凭什么受异教徒统治?”在谈论这些话题时,富人总是要比穷人更来劲,尤其是那些老学究们,发起牢骚来就更是一刻不得闲。这些人不光是无休止地抱怨和发牢骚,他们还跟律法监督员似的,动不动就闯进穷人家里,东瞧西望,鸡蛋里挑骨头。比如看人家的祈祷的姿势是否正确,看家中的物品是否摆放规矩等等。虽然穷人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愤愤不平:你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做!耶稣的家里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一个法力赛人走进来,当时耶稣的父亲正在用刨子做着木工活,父亲紧张地抬起头,拿刨子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因为他知道这个家伙是来找碴的。这个法力赛人用目光扫过盘子上、墙壁上,看是否清洁,总之是要把屋里的任何东西都要检查一遍,对各种事情都要问询明白,直到他确信律法被认真地遵守着,才肯罢休。这次检查折腾一个多小时,耶稣的父亲心里焦急万分,因为他正在做的椅子又没有办法按时完工了,但却无可奈何。
每天晚上,父亲都要给全家人朗诵那些美妙的经文。就在昨天晚上,当父亲在朗读《但以理书》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全都睡着了,唯有母亲还强打精神坐在那儿倾听。耶稣虽没有睡,可他的心思也早已飞走了。耶稣想到他的弟弟和妹妹,又想到平时父母那些粗俗的谈吐。每逢这时,尽管父母也在谈论上帝,但他却从来都没有从中感受过虔诚和崇敬之情。
耶稣的家庭是一个贫穷的家庭,房子破旧,墙面是用灰泥涂抹的,在长年风吹雨淋之下,墙皮已经斑驳剥落,墙壁的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开裂。房子里一个阴暗潮湿的小间就是他们全家人平时吃饭和睡觉的地方。耶稣回到家里时,全家人都已穿戴得整整齐齐,准备去教堂。只见父亲捧着经文护符匣,母亲怀里抱着最小的孩子,全家人就准备出发了。在门口,父亲做木工活用的长凳被挪到一边,屋门四敞大开着,根本不用上锁,他们也不怕丢东西,因为不会有人在安息日做小偷小摸的事情的,再说,这么一个贫穷的家庭,家徒四壁,又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呢?
全家人走在去教堂的路上,他们路过一口井,井的上方有着拱形的顶,耶稣的母亲每天清晨都要扛上一个大水罐,到这里来打水。他们还经过很多有钱人家的宅第,这些房子坐落在漂亮的花园中。由于这个小镇地处雨水充沛的高地溪谷,因此花园里的植物终年繁茂丰盛:葡萄掩映着错落有致的房子,卷顶的古柏高高耸立在院墙里,一排排的枣椰树生长在花园中,石榴树上结着硕大的石榴,一个个红彤彤地从繁茂的绿叶中露出来。不过,在富人们的花园院墙之外,种植着多刺的仙人掌,它们就像篱笆一样守护着美丽的花园。这些仙人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土,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一些过路人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他们的皮肤就会被狠狠地扎上几下,甚至连衣服都有可能刮破。顽皮的小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经常被扎得大哭起来。
耶稣走过富人的这些豪宅时,心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他发现身边有不少居民,对富人们的奢华生活和富丽堂皇的屋宇投以羡慕的目光。当然,对别人的财富充满艳羡之情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但凡是人,都难免对财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
不过,耶稣对财富却有很大的免疫力,他觉得没有什么好羡慕的,况且他从来就没有梦想成为富人——豪华奢侈、纸醉金迷——又能怎么样呢?现在我已经拥有甘甜的无花果、新鲜牛奶和羊奶做的奶酪,这些东西就足够了。再说了,在上帝的眼里人人都是一样的,就是做木匠的父亲和那些饱学之士相比,也没有什么差别。听人讲,许多非常著名的法力赛人早年都曾是手艺人,如果这些说法是真的,那么他们过去也是很卑微的了。如果现在谁要是一定让耶稣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同坐在教堂前排的话,那么他绝对不肯,甚至会羞涩得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对富贵的淡然甚至略微蔑视,固然是耶稣所坚持的操守,但是,穷也有穷的难处和尴尬。比如说,去耶路撒冷朝觐是他父母一生的梦想,可是他们囊中羞涩,连三天路程的旅费也掏不出。父母都是虔诚的信徒,今生若不能去耶路撒冷朝觐,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大的憾事。邻居家的孩子去年曾去过,回来后把所见所闻都讲给了耶稣的父母,他们也只能在邻家孩子的讲述中去极力地勾勒和想像着:啊!原来圣城的街道是这样笔直宽阔,熙熙攘攘的人流,热闹非凡;大祭司穿着庄严华丽的服饰站在祭坛前,受到成千上万的朝觐者的关注。祭坛上的祭祀品是那么大呀;希律王当年建的神庙果然名不虚传,庙宇到处都闪耀着金子的光彩,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和父母那种对朝觐的企盼相反,耶稣自己既不想去圣城,更没有瞻仰神庙的渴望,他心如止水、一片宁静。
2
全家人来到教堂门口,只见一条长长的台阶一直通向狭长、阴暗的教堂内部。在这里,坐序是有规矩的:父亲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们坐在一起;母亲则要坐到专门为妇女设置的座席。教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群男人又吵吵嚷嚷地涌了进来。在长厅远端,靠近放置《摩西十诫》的壁橱的高座上,坐着一位领唱师。他见时间到了,就挥手让大家肃静,准备站起来诵念祷词。他扫视了一下面前的众人,大声问道:“今天谁来读经文?”只见前排站起一位上了年纪的人,他身体肥胖,满头银发,穿着色彩鲜亮的丝绸衣裤,披肩上还装饰着宝石,其做工相当考究。
在领唱师的示意下,他走上读经台,开始吟唱书上的祷词。这个人可不简单,他不仅是小镇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且他学问很大。论言行,没人比他更能遵守清规戒律。他严格遵守禁食的规定,教育他众多的孩子要敬畏主;论施合,谁也没他出手阔绰。他的慷慨大方是远近闻名,给神庙和穷人的资财远远地超过了应缴纳的什一税,这一点没有人能比过他,他也常为此炫耀。每逢祈祷日他总是早来晚走,早上第一个来到上帝的屋子,晚上一直祈祷到掌灯时分才离开。照理说,他这种近乎完美的表现,应当是这个教区所有教民的榜样,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打心眼儿里爱戴他的,因为他的内心除了上帝,根本就没有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