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思想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世界哲学 ,
作者: (日)丸山真男著,区建英,刘岳兵译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3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80314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丸山真男,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本书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内容简介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对我们了解日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其重要著作有:《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1952年)、《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1956年-1957年)、《日本的思想》(1961年)。《战中与战后之间》(1976年)、《从后卫的位置出发》(1982年)、《读(文明论概略)》(1986年),《忠诚与叛逆——转型期日本的精神状态》(11992年)、《丸山真男集》(全16卷、别卷1,1995-1997年),《丸山真男座谈》(全9卷,1956年起出版)以及《丸山真舅讲义录》(7卷。1998年)。
目录
《日本的思想》译文凡例
中译本《日本的思想》序文(平石直昭)
前言
日本思想史的概括性研究为何贫乏
日本缺乏思想的坐标轴
自我认识的意义
所谓“传统”思想与“外来”思想
开国的意义所在
一
无构造的“传统”(一)——思想继起的方式
无构造的“传统”(二)——思想受容的方式
倒逆语与反义语的功能转换
意识形态揭露的早熟性登场
作为无构造传统原型的固有信仰
思想评价上的“进化论”
二
作为近代日本机轴的“国体”的创立
“国体”中臣民的无限责任
“国体”对精神内部的渗透性
三
天皇制下的无责任体系
明治宪法体制中的最终判定权问题
对作为虚构的制度及其局限性的自觉认识
近代日本的制度和共同体
合理化的下降和共同体心情的上升
制度化的进展与“人情”的矛盾
四
两种思考方式的对立
实感信仰的问题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理论信仰的产生
理论的无限责任与无责任
结语
译后记(刘岳兵)
跋(区建英)
附录:丸山真男相关论著三篇
一、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
二、幕末维新的知识分子
三、福泽、内村、天心——欧化与近代日本的知识分子
书摘插图
一
无构造的“传统”(一)——思想继起的方式
即便传统思想随着日本的近代化或现代化而其踪影日渐淡薄,但正如前文所述,它已深深地潜入于我们生活的感情和意识的最底层。很多文学家、历史学家都曾指出,近代日本人的意识和构思在追求时髦的外表下,实则深受无常观、“物哀”、固有信仰的幽冥观以及儒教伦理的左右。这不如说,正由于过去的东西未能被作为对象来自觉认识,从而未能被现在所“扬弃”,所以导致过去的东西从背面溜进了现在之中。一方面是思想没有被作为一种传统积淀下来,另一方面是“传统”思想糊里糊涂地延续和无关联地潜入近代,这两者其实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按一定时间顺序引进的各种思想,在精神世界内部都只是转换了空间配置而已,可以说具有无时间顺序的并存倾向,因此这些思想反而失去了历史的结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