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彩色图文书)
分類: 图书,旅游,旅游摄影/画册,
作者: 赖瑞和撰文/摄影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1印刷时间:开本: 24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704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普林斯顿大学唐代史博士赖瑞和教授,以强调人文气氛和神韵的摄影取景,在九次深入中国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的文史之旅中,留下了许多摄影杰作。本次赖教授精选了其中约二百四十张照片,配合上新撰的生动文字,仔细而愉悦地介绍了其他中国摄影集中未曾出现的唐代文史景观。这些都静待深度旅游者、铁道迷和中国文史爱好者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81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攻读博士。1986完成唐史博士论文后,曾在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马来西亚南方学院任教。现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学术专著《唐代基层文官》和《唐代中层文官》。另有专题散文书《杜甫的五城:一个火车迷的中国壮游》、《男人的育婴史》。
目录
第一章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梦
第二章欲往城南望城北
古都西安:曲江、大小雁塔、乐游原、大明宫遗址、终南山、兴教寺
第三章唐代帝陵
昭陵、乾陵、桥陵、泰陵
第四章入西域记
兰州、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
第五章杜甫的五城
银川、五城、呼和浩特、武川、内蒙草原
第六章北朝隋唐余光
大同云冈石窟、北京、太原、运城盐池、平陆黄河渡口、洛阳龙门石窟
第七章南方行
广州、长沙、岳阳、桂林、梅县
第八章南诏遗事
昆明、大理、剑川石窟、丽江
第九章入楚记
长江三峡、湘西、凤凰
第十章万里寻碑
黄果树大瀑布、宝丰、千唐志斋、华山
第十一章 藏族风韵
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大草原、夏河、青海湖
第十二章 文史之旅
祁阳、永州、泰宁尚书第、宁化石壁、虎门
第十三章 途经孔子故量
曲阜、泰山、安阳、满城
第十四章 从山西到陕西
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三岔、榆林、延安
第十五章 跨越五省
韩城、三门峡、西峰、固原、麟游
附录
九次旅行详细路线里程表
台湾版自序
书摘插图
第一章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梦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杜甫《塞芦子》
我的整个中国大陆之旅,其实是从这首杜诗《塞芦子》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论文题目是《唐代的军事与边防制度》,平时读书便不免留意这方面的材料。有一天,读到杜甫的《塞芦子》,不禁深深为之着迷不已。后来,我不但在博士论文中引用了这首杜诗,来证明那五城对唐代西北的防卫是多么重要,而且我还特地到那五城去走了一趟。
这首《塞芦子》没有收入《唐诗三百首》等通俗的选集中。它并不怎样为人所知。我想许多念中文系的学生,恐怕也没有读过这首诗的。但我觉得,这首诗却很能为杜甫“诗史”的美名,作一个批注。许多时候,他的确是以诗来写史的——以唐诗写他那时代的唐史。所以读唐史的人,反而会很留意他的某些诗作。
比如,这首《塞芦子》便是杜甫评论那五城所写的一首政治诗。当时正是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原本驻守在五城的边兵,都调往东部去应付安史的叛军。他认为这样让五城一带的边防空虚不妥,所以建议在芦子关这个要塞,调派一万人守关。清代杨伦的《杜诗镜铨》,便说这是杜甫“以韵语代奏议”,以诗的形式代替正式的公文奏议,向皇上提意见。
这首诗用了不少时事典故,颇不易懂。如今隔了一千多年,大家恐怕都得翻查杨伦等人的笺注,才能看懂这首诗了。且让我也根据杨伦等人的注,把全诗的意思用现代的白话文再说一次:
五城有多遥远啊?遥远得隔着黄河水。边防的兵士全都调往东向去作战,城内空虚得长满荆棘。叛军将领史思明割舍了怀州和卫州向西前进,另一叛军将领高秀岩也向西不停进发。如果这些叛军趁机往西边的大漠绕个大圈包抄过来,那么所谓潼关以东崤山和函谷之坚固可守,就要落空了。延州本来是陕北的门户,关防还有些可靠。哪里能得到一万人,赶去堵守那里的芦子关以防叛军。长安西边附近的岐山扶风,有薛景仙防守,从旁制止山贼起来闹事。近来听说昆夷、犬戎,也因此退了三百里。芦子关扼制着两寇,其深刻意义就在这里。谁能叫皇上明白,胡人的行动快得像鬼。
诗一开头提到的“五城”,指的是唐代在黄河外所筑的五座军城:丰安城游盛唐
(今宁夏中卫附近)、定远城(今宁夏平罗附近)、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及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以南)。这五城首尾相应,形成一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防线,防止突厥和吐蕃的侵扰。
其实,据古今中外学者所作的年谱和考证,杜甫本人是从未到过这五城的,难得他却对五城的防卫和时局,有那么深的认识。安史乱起,玄宗往南奔蜀避难。他的儿子肃宗则往北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附近)即皇帝位。当年的灵武正好位于五城中的第一城丰安城和第二城定远城的中间。杜甫原想到灵武拜见皇上的,不料中途却被叛军捉拿,送往沦陷的长安。他大约便是在这时写下这首《塞芦子》诗的。等他逃出长安时,肃宗已南迁到长安以西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凤翔(今陕西凤翔)。杜甫就在那儿“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凤翔离五城当中的丰安算最近的了,但也还有一段距离,至少还得走上五百公里的路。难怪杜甫要问,“五城何迢迢”啊。
至于远在今内蒙古的三受降城,唐代诗人当中似乎只有李益到过。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收在《唐诗三百首》中。小学生大概都读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第一句形容回乐峰前的“沙似雪”,可见唐代士兵戍边的场景是如何黄沙满天。
《塞芦子》中提到的这五城,看来是那么的遥远,连杜甫本人都没到过,而且还在咏叹“何迢迢”。于是,这五城在我的想象中慢慢变成了一种诱惑。虽然我知道这五城其实早已不存在,早已埋在黄河外的沙漠中了,但我想我还是可以沿着五城的火车路线去走一回吧。
当然,我少年时就很想浪游整个中国。可是少年的梦像轻烟一样,很模糊的,是没有任何旅行路线图的。一直到我在研究所读了《塞芦子》这首杜诗后,我的中国梦才变得清晰起来,才算第一次有了一条真正的旅行路线:我要乘坐火车走完这杜甫五城的全程。我要从现代的兰州出发,顺着黄河的流向往北,经过中卫、银川、平罗、五原和包头,一直走到呼和浩特,去感受那“五城何迢迢”的滋味。这条铁路线,几乎全都建在黄河外的沙漠上,就像杜诗所说的“迢迢隔河水”。全程约一千两百公里,坐火车大约要二十一个小时。结果,我花了两天才走完,中途还在银川停留了一晚。这五城可见是多“迢迢”啊!
这首杜诗孕育了我的中国之旅。我后来越走越远,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前后进出中国大陆九次之多。如今回想起来,我还真有些不能相信,我曾经乘火车、挤巴士,在那辽阔的大地上走了超过四万八千多公里的路,走完了几乎整个中国。
第二章欲往城南望城北
曲江
那么多唐代诗人在长安(今古都西安)生活过,做官或者四处干谒求功名。他们有的最终发达了,如高适;有的到老还是贫苦,如杜甫。他们写过那么多咏叹长安景物的名诗。这些诗合起来,真可以作为我在西安的“向导”了。至少,每到一处,总会让人想起一首唐诗来。
比如,我常觉得,杜甫的诗就是很好的西安“导游诗”了。那年秋天,我从广州乘坐第272次直快车,在火车上度过了两天两夜,来到了西安。我第一个去寻访的地方,便是杜诗常提到的曲江。杜甫写过好几首咏曲江的诗,如《曲江三章》、《九日曲江》等等,但最有名的,恐怕还是那首收入《唐诗三百首》的《丽人行》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水边”,指的便是长安东南方的曲江池边(今西安大雁塔东南方)。三月三日是古代的上巳节。古人在这一天到水边游宴采兰,驱除不祥。这首诗写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和他的三个妹妹,在这一天到曲江池边游宴作乐的骄态。他们所吃的,很有些中亚风味,也很能反映唐代“胡化”之深,竟是骆驼峰肉,用翡翠锅子烹煮的,以及素白之鱼,用水晶盘子盛着的: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可是,据杜甫说,他们对着驼峰素鳞那样的美味,竟握着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吃腻了:
犀箸厌饫久未下。
杜甫写诗,常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所以我说他是个很好的“向导”,好像他就在旁亲眼见到这些美味似的。他连杨家兄妹用什么锅子,用什么盘子,用什么筷子,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然而,我去了曲江一趟回来,觉得这首《丽人行》还隐隐让人感觉到长安城范围之大。杜甫是个很细心的诗人。他当然知道唐代的宫殿位于城北的龙首原(今西安火车站以北的龙首村一带),而曲江却在城南(今大雁塔东南),两地其实隔得很远的,约有十公里之遥。所以,他写宫中的太监和御厨给杨家兄妹送来山珍海味时,就有下面两句精确的描写: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十公里的距离,当然得骑马送菜了,而且还得出动快马(.“飞鞚”), “络绎”而来,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城南北之遥了。
杜甫本人在长安困居了十年,生活潦倒,是骑驴的。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自己“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我在西安时,倒喜欢骑着一辆租来的旧脚踏车四处闲荡,去细细体会杜甫和其他唐代诗人,在他们诗中所呈现的长安城之大。
当年我住在西安北部火车站对面的解放饭店。从我住的饭店五楼长窗,可以见到火车站雄伟的建筑。火车站屋顶上正脊左右两边的那一对鸱尾,最令我感兴趣了。有些学者说,鸱尾其实是取一种海鱼尾巴的形象。它旁边那弧形的条状物,刻的便是鱼鳍。但在我看来,鸱尾更像是一头勇猛老鹰的整个头部,倒转竖立在正脊上。唐代或仿唐建筑的正脊上,都有这对鸱尾。这火车站远远看去,确有些盛唐气象。它的建筑格局,正有几分像山西五台山那座著名的唐代佛光寺东大殿。
我就在饭店的小卖部,租了一辆脚踏车,沿着一条又长又宽又直的大道,骑到东南部的曲江遗址。全程约八公里,我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唐代宫殿的位置,比今天的解放饭店和火车站一带还要北,约偏东北两公里。当年,宫中来人骑马给杨家兄妹送菜,得骑上约十公里的路。菜送到时,恐怕早都凉了。杜甫骑驴,看来比我骑脚踏车还要慢。
《丽人行》是杜甫在公元753男13年写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杨贵妃、杨国忠和那杨家三姐妹,全都在长安附近的马嵬驿被杀。杜甫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过了两年,公元757年,又一个春天,他偷偷地跑回曲江去, “春日潜行曲江曲”,写下一首哀曲江的名诗《哀江头》(也收在《唐诗三百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