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辅导用书专用教材——农村(社区)基层工作知识·公共基础·行测·申论(村干部考录专用最新版)(赠:资料下载卡)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李永新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66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8738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达到村干部招录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严格依据村干部招录考试大纲修订的深度辅导教材,真正有效提高村干部招录考试成绩的深度辅导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公职类人事考试培训界最负盛名的数位资深专家和知名老师如李永新、张永生、邓湘树等精心打造而成的,专门为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村官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针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对各个部分进行了精心的选材组稿,包含了村官考试内容的方方面面,并针对一些知识点编撰整理了大量配套练习,配以详尽的解析。 本书收录了大量的试题,书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的难度均与近几年来的村官考试相当。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职类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极其丰富的公职类考试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职类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公职类考试辅导课程和全系列教材。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极受考生欢迎。
目录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篇 农村基层工作知识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第四节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现代农业建设
第一节 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特征与农业经济的三大战略
第三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见和措施
第三章 农村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第四章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第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第二节 农村教育事业
第三节 农村卫生事业
第四节 农村文化事业
第五节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第六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农村基层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
第三篇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二节 真理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第五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四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法律基础
第一章 法理学
第二章 宪法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四章 刑法
第五章 民法
第六章 商法
第七章 经济法
第四篇 行政管理
第一章 行政职能及其转变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五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
第六章 练习題及参考答案
第五篇 公文写作
第六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第二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第三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第四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第五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第六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第七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八章 资料分析
第七篇 申论
第一章 全面把握申论考试
第二章 阅读理解
第三章 总结概括
第四章 综合分析
第五章 提出对策
第六章 论证表述——议论文
附录
书摘插图
第一篇农村基层工作知识
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任务的提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经济规律的认识到了新的阶段,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不少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