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铸铁学(第2版)\郝石坚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作者: 郝石坚著
出 版 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2页数: 33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24483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铸铁组织的构成、液态结构、凝固过程、固态相变、孕育处理、熔炼、合金元素以及各种铸铁的组织、成分、性能特点、生产技术和铸件应用,包括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白口铸铁、可锻铸铁、耐蚀铸铁、耐热铸铁、冷硬铸铁等。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较大补充和调整。书中涉及的一些理论阐述,作者以不同方式作了解释,便于读者阅读和应用。特别对使用越来越广泛的高强度铸铁、高铬铸铁、奥贝球铁、高合金耐蚀铸铁、耐热铸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别作了全面和比较深入的介绍,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贴近生产。
本书适合钢铁冶金、铸造及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铸造工程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作者简介
郝石坚,教授,研究生导师,早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生产、科研和教学工作。曾经在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从事铸造工作,开发过多种铸造合金及其成形工艺。后转入交通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继续进行铸造合金,特别是特种铸铁的研究、开发以及教学工作。 近些年已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著作有《现代球墨铸铁》(1987)、《高铬耐磨铸铁》(1993)、《现代铸铁学》(2004)等专著;并主编了高校专业教材《金属热加工原理》(1988);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1铸铁组织
1.1铁碳合金相图和铁碳硅合金相图
1.1.1 铁碳合金相图
1.1.2铁碳硅三元合金相图
1.1.3铸铁实际相变温度和成分
1.2合金热力学基础简要回顾
1.2.1 合金相变的能量条件
1.2.2 自由能一成分曲线
1.2.3 过冷
1.2.4铸铁凝固组织形成过程中各相自由能变化
1.2.5新相形核
1.2.6溶液中组元活度
1.2.7铁水中碳的活度
1.3基本组成相
1.3.1 石墨
1.3.2渗碳体
1.3.3奥氏体(γ相)
1.3.4铁素体
1.3.5珠光体
1.3.6 贝氏体
1.3.7 磷共晶
1.4铸铁组织的近代物理检测技术
1.4.1 电子显微镜
1.4.2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物相和探查晶体取向
1.4.3微区分析
1.4.4 图像分析仪对材料组织进行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2液态铸铁结构
2.1液态金属结构
2.2合金的液态结构
2.3液态铸铁结构
2.4液态铸铁中的非匀质物质
参考文献
3铸铁凝固
3.1 石墨生成
3.1.1 片状石墨生长
3.1.2球状石墨生长
3.1.3蠕虫状石墨生长
3.2初生相析出
3.2.1初生渗碳体析出
3.2.2初生奥氏体析出
3.3共晶转变
3.3.1 共生区
3.3.2共晶组织基本类型
3.3.3 铁碳合金共晶的非平衡凝固
3.3.4 共晶团的形成
3.3.5 片状石墨共晶团的生长速度
3.3.6共晶石墨的生长
3.3.7 片状石墨共晶生长界面形貌
3.3.8 球墨铸铁共晶凝固
3.3.9 渗碳体共晶转变
3.4反白口现象
3.5铸铁凝固过程热分析
3.5.1铸铁冷却曲线
3.5.2微分热分析曲线
3.5.3 根据冷却曲线判断铸铁组织
3.5.4热分析技术的其他应用
3.6铸铁显微组织的计算机模拟
参考文献
4固态相变
4.1先共析相析出
4.2共析转变
4.2.1 片状珠光体的层间距
4.2.2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4.3铸铁热处理
4.3.1 铸铁热处理特点
4.3.2 铸铁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4.3.3 铸铁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
5孕育处理
6熔炼
7铸铁中的合金元素
8灰铸铁
9球墨铸铁
10蠕墨铸铁
11白口铸铁
12可锻铸铁
13而蚀铸铁
14耐热铸铁
15冷硬铸铁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2液态铸铁结构
一些研究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探索包括铸铁在内的液态金属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x射线宽角衍射和中子宽角衍射方法研究铁碳合金熔液中原子分布状态,并结合超激冷液淬技术、离心分离技术等,获得了一些有关液态金属结构包括铸铁液态结构的有用信息。近代研究证实:液态铸铁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冶金特性、凝固过程、铸铁显微组织和工艺性质产生显著影响。深入了解液态铸铁结构可为改变铸铁组成相的形核条件以及控制铸铁组织提供依据。
2.1液态金属结构
液态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物质存在状态。固态金属或合金具有各自的晶体结构,原子规则地排列在晶格结点并在结点上做小幅热振动。当金属或合金受热升温时,输入的热量使其内能增加,原子热振动的振幅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晶粒内处于结点上的原子逐渐被激活并在晶体内部发生跳跃。转移出去的原子留下空位。而晶界上的原子比晶粒内的原子受到更大的影响,将会在晶粒表面间互相大量转移,使原有晶粒的晶格结构崩溃而成为失去规律性排列的原子集团。当晶粒消失到一定程度时,金属或合金失去固定的形状,转为液体状态。这个使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所需的由外部输入的能量通常称为熔化潜热。
金属或合金的物相变化引起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由这些物理眭质变化结合相关的科学试验,可以推测或判定两种物相结构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