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约束与中国工业化发展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工业经济,
作者: 吴巧生,成金华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3585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能源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经济增长理论和工业化理论等交叉的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能源约束与工业化发展问题的学术著作。首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能源约束与工业化的关系,科学分析了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选择与能源约束下的工业化路径;其次,对中国工业化特征和表现进行了归纳,以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人口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供给趋势以及节能潜力,重点阐述了工业化下能源约束的表现与形成机理;最后,结合国际比较,探讨了工业化下能源约束弱化的相关对策。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2章能源约束与工业化基础理论
2.1能源与工业化:工业化过程的能源选择
2.2能源供求平衡与供应保障的经济学分析
2.3能源约束下的工业化路径
第3章中国工业化特征与能源发展现状
3.1中国工业化特征与表现
3.2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发展现状
第4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4.1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特征
4.2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与GDP的协整分析
4.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
4.4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与人口结构的关系
4.5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节能潜力与趋势
第5章工业化中能源约束的表现与形成机理研究
5.1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给与需求的缺口分析
5.2能源约束的形成及对中国工业化的宏观影响
5.3工业化中能源约束的形成机理之一——基于人文发展分析框架的视角
5.4工业化中能源约束的形成机理之二——重工业化布局与能源效率变动
5.5工业化中能源约束的形成机理之三——能源资源与区域工业化水平差异
第6章弱化工业化中能源约束的相关对策研究
6.1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能源约束问题
6.2突破能源约束的国际比较
6.3工业化中能源约束弱化的对策
主要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2章能源约束与工业化基础理论
2.1能源与工业化:工业化过程的能源选择
2.1.1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能源)
尽管自然资源在主流经济增长模型中没有占据应有的分量,不少经济学家通过经验似乎也证明了资本、技术、制度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但这并不能否认自然资源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客观事实。一般认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下列典型化事实:①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有强有弱;②不论任何地区,都会存在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对国民总产值和人均国民总产值影响最显著;③在分析经济增长时,可以发现紧缺资源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当前能源就是这样的紧缺资源;④资源不足和经济增长是相互对立的;⑤自然资源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周海林(2001)认为,经济学家们把“资源问题”演绎成单纯的“生产成本问题”,这几乎是所有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随着资源不断被开采利用,资源利用的成本增加;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问题”相对于资本积累、收益等,不足以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降低成本。所以,经济增长依然是技术、资本及制度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生态学家从资源本身特性出发,认为经济增长是受到自然资源限制的。而这种极限也不可能由知识、技术或对资源进行替代等得以突破。这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念。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正统的经济学家们对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诸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ic Review和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等权威经济学期刊很少刊登有关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方面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