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疯子”尹钟龙——三星起死回生之路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韩)洪夏祥著,方培人译
出 版 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4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327475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1999年,三星收入增长10多倍,股票上升233%,尹被《财富》评为该年度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0年《商业周刊》将其评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2002年,三星集团销售量高达330亿美元,盈利60亿美元,重回世界顶级企业之列。2003年,《商业周刊》再度将其评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之一。本书带你重温三星集团复兴之路,聆听亚洲奇才商业智慧,《激荡三十年》作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自1995年创下22亿美元盈利的纪录之后,三星集团如流星坠地迅速滑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际,三星集团走到了破产边缘。尹钟龙此时临危受命,被董事会从日本紧急召回韩国执掌帅印。尹钟龙上台后迅速走出三步好棋:第一是削价出售存货,回收应收账款;第二是对三星电子的核心业务进行重组;第三是大规模裁员,管理层裁员30%,非管理层裁员35%,他由此获得了“裁员强人”和“管理疯子”的称号。而三星集团则在他的卓越领导下起死回生,重塑世界顶级电子企业的神话。
本书回顾了三星集团这段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传奇CEO尹钟龙的经营方式和哲学,介绍了他的经营创新、领导气魄、数字革命观和人才观。尹钟龙有句名言:“未来不是预测的,而是创造的。”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他以超越时代潮流的卓越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书写了现代企业管理史上的一段传奇。
目录
前言 未来不是预测的,而是创造的
第1章 与三星相识
不要与尹钟龙面对面
为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所做的艰苦斗争及挫折
李健熙会长的明智选择——“尹钟龙牌”
拉开了数码时代的序幕
电子、半导体、通讯的三重组合力量
在书中找到的半导体神话
优秀的工科生主导三星新的经营
又一种不同的磨炼,他还是继续前进
危机的瞬间散发出光芒
凭借奥运市场的运营,提高三星的形象
超越时代潮流的“卓越战略家”——韩国CEO代表尹钟龙简介之一
第2章 实现了经营革新的“尹钟龙神话”
经营革新的传道士——尹钟龙
只有转换成数码模式才能生存
经营是革新的延续
为了10年以后的将来而做准备的“种子论”
改革的核心是速度,要提高速度
要有志于建立一种“混血”的组织文化
信息反馈是企业的神经网络
面向未来的“梦想”、主导变革的“真正革新家”——韩国CEO代表尹钟龙简介之二
第3章 “IT魔法师”领导数码革命
数码革命及其破坏力
要关注“数位汇流”
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重要
数码是“时尚”产品
作为数码生存之法,要准备迎接“无处不在”的时代
实现梦寐以求的“零库存”
向超一流挑战的“数码建筑师”——韩国CEO代表尹钟龙简介之三
第4章 企业的未来价值取决于“人才”
三星电子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引入GBM提高竞争力
给予与能力相当的待遇、与业绩相应的报酬
以确切的经营诊断,防止人才流失
未来型的人才是通过教育改革造就的
理工科有所发展,国家才能活力无限
有朝气的“另类”要比平凡的“模范生”更好
核心人才是公司的财源、饭碗
兴趣广泛,余兴中也尽善尽美地“自我管理”的CEO——韩国CEO代表尹钟龙简介之四
第5章 尹钟龙的自我革新和领导能力
变化与革新最终是与自我的斗争
越是前进顺利的时候,就越需要自我革新
把目标引向成功的自我革新法
全球化领导所必须具备的经营管理领导能力
跨出韩国,面向全球“挑战无限的探险家”——韩国CEO代表尹钟龙简介之五
媒体评论
“未来不是预测的,而是创造的。” ——尹钟龙我非常感谢三星电子前任CEO尹钟龙先生的卓越领导。尹钟龙副总裁在任时,通过大胆的公司结构重组,成功地战胜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并进一步巩固了三星电子作为世界领先IT公司的地位。 ——现任三星电子全球CEO李润雨在三星CEO尹钟龙的成长历程中,蕴藏了韩国制造业持续创新的核心基因,就像在几十年前,松下幸之助带给中国的震撼一样,“管理疯子”尹钟龙的创新经验,一定能给在冬天里摸索前行的中国企业家送去最深的思考。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人吴晓波
书摘插图
第1章与三星相识
“不应该忘记一个事实:变化和革新首先是与自己作斗争。如果没有谋求变化的意志,就无法取得变化。犹豫不决不敢站出来与自身作斗争,却要求他人进行改革,这实在是荒谬之极。”
——摘自《向着超一流企业前进的思考》
不要与尹钟龙面对面
当今的大韩民国,有着一份政府发表的引领未来市场、或者将成为新时期增长动力的“紫玫瑰”蓝图,该蓝图计划在今后10年期间,将对新时期的增长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技术投资4兆韩元,希冀10年之后韩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三星电子尹钟龙副会长却断言,政府的此种计划只是一个小市民的作为而已。三星电子现在每年投入研制费用5兆韩元左右,世界先进的IT企业每年研制费用也要投入数兆韩元之多。而作为一个国家,何况韩国政府还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目标,10年期间的投资总额定为4兆韩元,一年只不过4 000亿韩元。如欲以此来实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远大理想,可能是不现实的。
尹钟龙于1962年进入汉城大学工学院学习,当时不用说韩国,即使在全世界,所谓的“电子工程学”的单词也刚诞生不久。当时的市场上电唱机还使用着真空管,而晶体管收音机也只是有钱人才买得起;把几个晶体管集中在一起的“IC”(集成电路)这一单词,是当时的大学、或者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们使用的特别的专业技术用语。1960年下半年,三星集团将其一直作为主要业务发展的“韩国肥料”(现“三星精密化学”的前身)上交给国家之后,迎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为了摆脱这一危机,三星集团试图挺进新的产品领域。于是,于1968年初在“三星物产”内部,建立了负责开发与企划的“开发部”,尹钟龙也于此时进入了这一部门。当时重点讨论的新产品中,有一项便是电子产品。尹钟龙当时在三星电子所进行的工作,就是仿造日本的产品或者美国的产品。
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占领时期和朝鲜战争,韩国当时的工业落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尤其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即使要完全仿造也是困难重重。但是尹钟龙在这一业务领域,很快便崭露头角。作为工程学专业毕业生的他,心思缜密仔细,什么东西但凡看过一遍后,就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并且反复进行钻研,直至掌握其原理。他的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能力,就是在这段时期里开始散发出光芒的。暂且不说自主技术开发如何如何,即便当时最需要的抄袭、仿制工作,尹钟龙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尹钟龙于1969年去日本三洋电机接受半导体技术的培训;1971年春,他又一次去三洋电机,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黑白电视机设计进修培训;两年后,为了进修彩色电视机的设计,他还曾经去过日本的三菱电机。
1973年,三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制造出第一台韩国国产的黑白电视机。回想当时这一情景,尹钟龙说至今也是心潮澎湃。“当然,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高兴得好像要跳起来似的。”他回忆说,为了研制这一产品,不知在工厂里经过了多少个夜晚。尹钟龙还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感到脸发烫,不好意思。因为所谓的电视机产品,至其寿命结束为止,画面一直必须是很清晰的,而且声音也不允许有杂音,同时必须确认其不会出故障后才能推向市场。可是当时连这种必须的基本要求也不清楚,而且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即便是电视机的外形也比日本的差多了。但尽管如此,由于国产的电视机远比日本产品便宜,所以销路就非常好。当时拼命地生产,拼命地销售。首先得把产品卖出去,赚了钱才行啊!就这样过了一段时期,生产规模多少有了扩大,组装工艺也变得更熟练,生产也就更顺利了。与此同时,利润规模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收入增长了便有余力去理性地思考做过的事情,尹钟龙思考着是否应该把产品的外观做得更好,画面质量、音质是否也应该搞得更清晰、更好,而生产成本是否也应该更进一步降低,故障率是否也应该进一步降低等等。可是这样一来他又陷入了更多的困难之中。因为要是还像原先一样,把人家的产品拆开依样画葫芦,那只要熬几个通宵就可以做到,可是彻底掌握更高级的技术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技术,还必须要全面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部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这一切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会答应教你。而想花钱买那些高端技术,外国的先进企业根本理都不会理你,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彩色电视机领域里尤甚。
当时由于黑白电视机正处于逐渐被彩色电视机取代的时期,所以就比较容易买到这些那些零部件供使用,但是彩色电视机干脆连零部件都不愿卖给你,所幸的是日本松下公司提供了这些零部件。但是重重困难依然困扰着人们。于是尹钟龙就像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先研制彩色电视机的人一样,开始钻研其基本原理。他曾经常出入开发研制这一技术的某外国的大学图书馆;也曾缠着该领域的那些教授们以求赐教;他也曾多次秘密拜见那些在外国企业工作的学长们,并接受他们的指导,此中的甜酸苦辣无以言表。。尹钟龙和他当时的同事们就这样赤手空拳进行着每一项工作,那时他的心情非常苦闷。在这种情况下,当所制造出的电视机第一次出现彩色画面的时候,那份喜悦又如何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不仅是彩色电视机,所有一切产品他们都只能从零开始着手研制。尹钟龙就像他自己亲手发明每一件家电产品那样,每一件产品,都一定要经自己的手去重新钻研制作。其中研制录像机所经受的辛苦印象最为深刻。当时的录像机的确可以说是一种科技含量最高的家用电器。尽管当初他为了研制只需把电波布满显像管即可成像的电视机,就已经搞得像是自己在研制开发新产品那样吃尽了苦头,不知经历了多少的辛苦和无奈。尽管如此,但他还是敢于去尝试研制那种把画面像录音机那样储存于磁带中,并能复原成像的复杂装置的工作。自从三星电子打算致力于生产录像机的消息传开后,当时能生产录像机的少数几家外国企业干脆保持沉默,根本就不接三星的茬。一句话,也就是三星现在搞这一产品“为时尚早”!在这种情况下,三星不得不退后一步,去找那些可能愿意让三星作为给他们加工生产零部件厂家的公司,表示三星可以为他们提供零部件。但就是这种要求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那些家电生产公司都说三星无法达到他们的产品的要求。尹钟龙他们找了许多家公司,但是回答都一样。他们甚至连见都不愿见尹钟龙及其同事们。当时的韩国还远落后于菲律宾和泰国。由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所以只有自己动手,自己闯出一条路来。相信韩国的一些大企业基本上可能都曾有过同样的经历。三星电子的尹钟龙就好比站在一片荒漠上,除了继续往前走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尹钟龙现在只有一个机会:放手一搏!他离开了一直拼搏着的电视机工作业务部部长的岗位,开始埋头于录像机的研制。这种开发研制工作,尹钟龙总是第一号当选人物,而每当此时,会看苗头的同事们总是尽量不与尹钟龙对视,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被拉到尹钟龙的工作室,自已往后的日子可能就会变得“暗无天日”。
为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所做的艰苦斗争及挫折
今天,生产IT产品的工厂对于粉尘都相当重视,谁都清楚产品不合格,多半是因为肉眼见不到的很小的灰尘所致,所以在这些工厂中设置了两道甚至三道世界上最昂贵的集尘装置。当然,在这些工厂中工作的人们,也就能呼吸到最干净的空气了。20多年前最需要清洁空气的地方,莫过于生产与录像机有关产品的工厂了,那里的工作人员都只能穿着白色的防尘服,戴着防尘口罩。
尹钟龙当时在没有任何专业技术的情况下,开始了研制录像机的工作。他翻阅大学的论文,一项一项地钻研其基本原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独自一人走上了漫长的旅程。由于他优秀卓越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于是便养成了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画出那些电路图的能力,但由于这次研制的机器不是简单抄袭就可以制造出来的,所以更令他吃尽苦头。但是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安装好了录像机组装生产线。1979年韩国成了世界上第四个成功研制录像机的国家,但是刚尝到研制成功的喜悦,更困难的历程就在等着他。生产线是安装好了,但由于不能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也就只能处于停产状态。问题的根子不单单在于设计和组装的工艺技术,而是由于近3 000多个零部件都未能完全达到质量的要求。尹钟龙显然不是那种就此罢休的人。他聘请了曾经在发达国家工作过、并从中积累了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顾问;他跑东跑西一一寻找那些供货单位,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又把自己公司的技术人员安排到供货单位里,让他们监督生产零部件的整个工艺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