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研究(第八卷)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徐显明主编
出 版 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9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90481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权”,乃是人因其为人即应享有的权利,它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最能唤起内心激情与理想的词汇。人权,在今天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已成为一门需要熟虑慎思的学问。在呼吁人权的激情稍稍冷却的时候,挑战我们的智慧与理性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代以来国人对人权理想的追求,总难摆脱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夙愿,曾经的救亡图存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始终是我们面对“西方”人权观念时挥之不去的顾虑。在个人与社群、公民与国家、自由与秩序、普适价值与特殊国情之间,我们一直在做艰难的抉择。也正因此,为人权理想奔走呼号的人士固然可敬,那些秉持真诚的保留态度的人们也值得尊重。
目录
《人权研究》集刊序
改革开放30年人权原理主要学说
一、引言: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发展的30年
二、关于人权概念的理论
三、关于人权主体的学说
四、关于人权内容的学说
五、关于人权来源的学说
六、关于人权属性的学说
七、关于不同的人权观说
八、关于人权与主权关系的学说
九、关于人权形态的学说
十、关于人权保障与人权实现的学说
十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权的学说
十二、结语:继往开来的人权研究
胡适人权观的实验主义进路及其价值
基本权利的两面性:现象及其基础——政治哲学对哈贝马斯法律商谈理论的一个说明
一、基本权利的两面性现象
二、两面性的基础
当代违宪审查制度——一个综合的视角
序论:违宪审查的价值
一、谁来审查?
二、审查的基准与对象
三、审查的边界
四、怎样审查?
五、违宪审查与中国
代结语:慎言国情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
引言
一、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比较研究
二、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基本思路
三、我国基本权利的发展与完善
安乐死权研究
一、导论
二、死亡谱系中的安乐死
三、孕育安乐死权的观念与实践
四、安乐死权利基础的讨论
五、安乐死权的证成
六、安乐死权的实现
七、结语
山东省妇女权益保障状况实证考察
一、男女平等的法律意识
二、妇女的政治权益
三、妇女的文化教育权益
四、劳动就业权益
五、财产权益
六、人身权益
七、婚姻家庭权益
八、总结
贫困者的权利与国家的义务——公法视野中的福利权研究
一、福利权的历史考察
二、福利权的概念
三、福利权的价值论证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论
一、犯罪嫌疑人救济权的含义及性质
二、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功能
……
欧洲区域组织对紧急状态下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世界人权宣言》两个中文本语言差异研究
书摘插图
改革开放30年人权原理主要学说
一、引言: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发展的30年
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人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权这个语词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人权研究被视为禁区,人权概念被打人冷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以十年为一个阶段,1979~1988年这十年,是在矛盾冲突中探索人权突破的十年。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后,掀起了我国理论界思想解放的大潮。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权研究也得以逐渐开始展开。197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李步云教授《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文章,提出公民包括敌对阶级分子,这是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的第一篇文章。197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又刊登了李步云与徐炳合作的《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的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罪犯的公民地位,首次提出了罪犯合法权利的保障问题。包括罪犯在内的公民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观点引起了人们思想上很大的震动,引发了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关于罪犯法律地位的大讨论。大讨论直接推动了法学界的思想解放,对当时的社会无疑是珍贵的人权启蒙。1979年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人权类文章达到40多篇,几乎是建国以来30年发表的人权类文章的总和。80年代初,哲学界和伦理学界展开了对人性、人道主义和人的异化问题的讨论,为人权研究的开展作了有益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