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民俗,
作者: 梁满仓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69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70751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文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出版的系列学术丛书。组织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我院进一步加强课题成果管理和学术成果出版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院以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和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每年完成的专著类成果就有三四百种之多。从现在起,我们经过一定的鉴定、结项、评审程序。逐年从中选出一批通过各类别课题研究工作而完成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一定代表性的著作,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集中出版。我们希望这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示我院整体科研状况和学术成就,同时为优秀学术成果的面世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简介
梁满仓,历史学硕士,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著作有《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隋文帝杨坚》、《汉唐间政治与文化探索》、《中华姓氏谱王姓卷》、《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合著)、《诸葛亮大传》(合著),主编百卷本《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10卷等。
目录
绪论魏晋南北朝“四礼”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五礼制度的思想认识背景
第一节对以礼治国认识的强化
第二节对礼的某些观念的突破
一 礼之本内容的具体化
二 “敬”的内容的增加
三 从“隆杀”到“权变”
第三节新认识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章 五礼制度的学术文化背景
第一节三礼学是当时的显学
第二节 以三礼学为核心多学派多观点交流
第三节 以官学为主导多渠道发展
第四节以实用为目的多方面起作用
第五节结论
附录:北魏中书学
一 北魏中书学的前身
二 北魏中书学的地位
三 北魏中书学的作用
第三章 五礼制度化的过程原因及意义
第一节五礼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五礼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汉末三国——五礼制度的孕育阶段
二 两晋宋齐——五礼制度的发育期
三 天监、太和以后——五礼制度的成熟期
第三节五礼制定的原则
一 适应政治需要
二 适应伦理道德需要
三 适应文化需要
四 适应个人需要
第四节五礼的实践及其作用
第五节 五礼制度化的原因及意义
一 五礼制度化是儒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五礼制度化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
三 五礼制度化的意义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吉礼
第一节圜丘与南郊的分合
第二节明堂制度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山水祭祀
第四节藉田制度
第五节皇家宗庙制度
第六节 祭祀对象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嘉礼
第一节婚礼
一 以婚礼正人伦
二 以婚礼纠时弊
……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军礼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宾礼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凶礼
后论
引用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五礼制度的思想认识背景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无论在制度上、行为实践上,还是习俗上都具有其鲜明的特色,而这一切又与此时期人们对礼的认识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人们对礼的认识属于理论层面,其深刻程度不仅反映着当时人们理论探讨所达到的高度,也深深影响着人们定制度、践履行等一系列行为。因此,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礼的认识,对揭示这个时期礼文化的特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对以礼治国认识的强化
魏晋南北朝以前,人们对礼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的教化功能,一个是对国家的治理功能。关于前者,《荀子。礼论》说:“礼起于何也?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唐杨惊在“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后加注日:“有分然后欲可养,求可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