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范与重构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李巨澜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4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69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苏北,是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二十世纪初,随着漕运、河工、盐务三政中心枢纽地位的丧失,加之频发的水旱等自然灾害,苏北地方最终走向全面衰败,加之传统乡村控制体制失衡,社会动荡,致使整个地区呈现出大规模的社会失范现象:土匪活动猖獗、土豪劣绅模的行乡里、青帮与刀会等组织兴盛异常。三种失范现象集中于苏北一地,互相作用,使这一地方处于极度的混乱无序状态之中。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着手对苏北地方进行秩序重构。及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苏北乡村社会秩序已基本恢复。苏北地方政权的秩序化努力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研究中,这一历史过程十分值得关注。本书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宏观历史框架下对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间苏北地方政权为治理社会失范现象、恢复统治秩序之过程进行全面景式描绘,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国这建设的一个机组成部分,予以一种历史性的解释,借此说明地方新秩序体制重构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历史后果。
作者简介
李巨澜,男,1966年7月生于江苏淮阴,历史学博士,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淮阴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史和苏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先后主持省级课题六项,在《史学月刊》、《史林》、《江海学刊》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序言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
第一节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
一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
二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
第二节苏北地方社会的全面衰败
一 苏北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
二 频发的自然灾害
三 漕运、河工、盐务三政中心枢纽地位的丧失
四 区域政治地位的改变
五 苏北社会的全面衰败
第二章苏北地方社会的失范
第一节苏北的民性
一 苏北民性的特点
二 苏北民性与社会失范之关系
第二节匪化: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一
一从土匪到匪化
二 匪化成因之分析
三 匪祸之特点
第三节劣化: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二
一劣化现象的出现
二 劣化成因之分析
三 土豪劣绅对苏北地方社会的危害
第四节秘密会社:苏北社会失范现象之三
一 苏北秘密会社的兴起
二 刀会——苏北乡村秘密会社之典型代表
三 秘密会社对苏北社会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新秩序体制的重构
第一节政治架构:机构与体制的突变
一 县政府:从“无为政治”走向“有为政治”
二 县党部:新秩序体制思想权威之塑造
三 区公所:地方新秩序的基层支点
第二节乡村社会统治基础的改造
一 国民党乡村社会统治基础改造的背景
二 对土豪劣绅势力的打击
三 新乡绅阶层的养成
第三节地方政权的“武化”
一 苏北地方政权的军事化倾向
二保甲制度的推行
三 武化的社会后果
第四节政府工程的一个考察:苏北公共工程的兴建
一苏北公共工程兴建的背景
一征工与苏北的公共工程建设
二对苏北兴建公共工程之评价
小结
第四章秩序、权力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
第一节新秩序与国家权力现代性的确立
一 新秩序格局下国家权力的扩张
二 新秩序与政府职能之扩展
三 社会动员力的增强
第二节相互制约中的国家一社会:依附与抗拒
一 官僚化政治控制造就的社会依附
二 显性依附下的隐性抗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
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本作为封建统治稳固基础的广大乡村亦逐渐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这种危机既表现在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方面,更表现在由此而引起的地方社会衰败上,二者交相作用的结果就是中国乡村无可挽回的衰落,日益丧失其在中国社会的主体地位,沦为城市的附庸,但并未改变乡村是中国社会最主要之组成,农民为最广大之人群的状况。广大乡村由昔日的社会稳定性因素嬗变成为社会变迁的革命性力量。这种城乡地位的历史性转换和城乡力量对比的依旧,是一对矛盾,决定着其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坎坷命运。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就属于一种因社会结构转换而招致的结构性衰败,是当时那些无数个衰败中之更具典型性的个案。
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是一种皇权与绅权相结合的二元式的权力控制结构,这种结构诞生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之上,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官僚政治相表里,十分稳定,使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亦可视为中国封建社会超常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