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作者: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6-1字数:版次: 1页数: 527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1086499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用户、面向应用,介绍新技术、新成就、新趋势,难易程度适中的优秀网络书籍。
本书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本书在结构、写作手法及实用性方面都独具特色。首先,在结构方面,本书遵循传统的层次模型,但并不拘泥于完全利用这种模型去帮助读者理解网络中的重大问题,而是采用独立于层次模型的方法来组织基本概念的讨论:在写作手法上,本书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揭示了协议设计的问题;在实用性方面,本书引入因特网丰富的实例,介绍许多最新的协议,同时将书中的程序代码改编为适用于通用的环境,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科书,特别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网络从业人员使用。本书还可供各类专业人员自学使用。
作者简介
叶新铭,男,教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现为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内蒙古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分布式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等,曾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乌兰夫奖金奖等奖项。先后在国内外的核心学术刊物中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译著。
吴承勇,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产业专家小组成员和内蒙古教育和科技网专家组成员,1982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电子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的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讲《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贾波,女,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计算机专业,现为内蒙古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内蒙古教育和科研网专家组成员。从事计算机的教学和开发工作,承担《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教学。
目录
译者序
序
第1版序
前言
第1章 基础
问题:建造一个网络
1.1 需求
1.1.1 连通性
1.1.2 成本-效益高的资源共享
1.1.3 支持共同的服务
1.1.4 性能
1.2 网络体系结构
1.2.1 分层和协议
1.2.2 OSI体系结构
1.2.3 因特网体系结构
1.3 实现网络软件
1.3.1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套接字)
1.3.2 应用实例
1.3.3 协议实现的问题
1.4 小结
开放的问题:普遍存在的网络
第2章 直连的网络
问题:物理上相连的主机
2.1 网络构件
2.1.1 结点
2.1.2 链路
2.2 编码(NRZ、NRZI、Manchester、4B/5B)
2.3 成帧
2.3.1 面向字符的协议(BISYNC、PPP、DDCMP)
2.3.2 面向比特的协议(HDLC)
2.3.3 基于时钟成帧(SONET)
2.4 差错检测
2.4.1 二维奇偶校验
2.4.2 因特网校验和算法
2.4.3 循环冗余校验
2.5 可靠传输
2.5.1 停止等待协议
2.5.2 滑动窗口协议
2.5.3 并发逻辑信道
2.6 以太网(802.3)
2.6.1 物理特性
2.6.2 访问协议
2.6.3 以太网的经验
2.7 令牌环(802.5、FDDI)
2.7.1 物理特性
2.7.2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
2.7.3 令牌环维护
2.7.4 帧格式
2.7.5 FDDI
2.8 无线网络(802.11)
2.8.1 物理特性
2.8.2 避免冲突
2.8.3 分布式系统
2.8.4 帧格式
2.9 网络适配器
2.9.1 组件
2.9.2 主机的观点
2.9.3 设备驱动程序
2.9.4 内存瓶颈
2.10 小结
开放的问题:它应归入硬件吗?
第3章 分组交换
问题:并非所有网络都是直接相连的
3.1 交换和转发
3.1.1 数据报
3.1.2 虚电路交换
3.1.3 源路由选择
3.1.4 实现和性能
3.2 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3.2.1 学习型网桥
3.2.2 生成树算法
3.2.3 广播和多点播送
3.2.4 网桥的局限性
3.3 信元交换(ATM)
3.3.1 信元
3.3.2 分段和重组
3.3.3 虚通路
3.3.4 ATM的物理层
3.3.5 局域网中的ATM
3.4 交换硬件
3.4.1 设计目标
3.4.2 端口和网状结构
3.4.3 纵横制交换机
3.4.4 共享介质交换机
3.4.5 自选路由网状结构
3.5 小结
开放的问题:ATM的未来
第4章 网络互连
问题:有不只一个网络
4.1 简单的网络互连(IP)
4.1.1 什么是互连网络
4.1.2 服务模型
4.1.3 全局地址
4.1.4 IP中的数据报转发
4.1.5 地址转换(ARP)
4.1.6 主机配置(DHCP)
4.1.7 差错报告(ICMP)
4.1.8 虚拟网络和隧道
4.2 路由选择
4.2.1 用图表示的网络
4.2.2 距离向量(RIP)
4.2.3 链路状态(OSPF)
4.2.4 度量标准
4.2.5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
4.3 全球因特网
4.3.1 子网
4.3.2 无类路由选择(CIDR)
4.3.3 域间路由选择(BGP)
4.3.4 路由选择区
4.3.5 IP版本6(IPv6)
4.4 多点播送
4.4.1 链路状态多点播送
4.4.2 距离向量多点播送
4.4.3 协议无关多点播送(PIM)
4.5 小结
开放的问题:IP、ATM和MPLS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问题:进程间的通信
5.1 简单解多路复用协议(UDP)
5.2 可靠的字节流(TCP)
5.2.1 端到端的问题
5.2.2 数据段格式
5.2.3 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5.2.4 滑动窗口再讨论
5.2.5 适应性重传
5.2.6 记录边界
5.2.7 TCP扩展
5.2.8 其他的设计选择
5.3 远程过程调用
5.3.1 大块传输(BLAST)
5.3.2 请求/应答(CHAN)
5.3.3 分发程序(SELECT)
5.3.4 把它们放在一起(SunRPC、DCE)
5.4 性能
5.4.1 试验方法
5.4.2 时延
5.4.3 吞吐量
5.5 小结
开放的问题:面向应用的协议
第6章 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问题:分配资源
6.1 与资源分配有关的问题
6.1.1 网络模型
6.1.2 分类法
6.1.3 评价标准
6.2 排队规则
6.2.1 FIFO
6.2.2 公平排队法
6.3 TCP拥塞控制
6.3.1 累次增加/成倍减少
6.3.2 慢启动
6.3.3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6.4 拥塞避免机制
6.4.1 DECbit
6.4.2 随机及早检测(RED)
6.4.3 基于源的拥塞避免
6.5 服务质量
6.5.1 应用需求
6.5.2 综合服务(RSVP)
6.5.3 区分服务
6.5.4 ATM服务质量
6.6 小结
开放的问题:网络内外
第7章 端到端的数据
问题:我们用数据做什么?
7.1 表示格式化
7.1.1 分类方法
7.1.2 举例(XDR、ASN.1、NDR)
7.2 数据压缩
7.2.1 无损压缩算法
7.2.2 图像压缩(JPEG)
7.2.3 视频压缩(MPEG)
7.2.4 在网上传输MPEG
7.2.5 音频压缩(MP3)
7.3 小结
开放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满足用户电子设备的需求
第8章 网络安全
问题:数据安全
8.1 加密算法
8.1.1 要求
8.1.2 数据加密标准(DES)
8.1.3 RSA
8.1.4 第5类报文摘要(MDS)
8.1.5 实现与性能
8.2 安全机制
8.2.1 鉴别协议
8.2.2 消息完整性协议
8.2.3 公开密钥分发(X.509)
8.3 系统实例
8.3.1 增强型加密邮件(PEM)
8.3.2 极好保密性(PGP)
8.3.3 传输层安全(TLS、SSL、HTTPS)
8.3.4 IP安全(IPSEC)
8.4 防火墙
8.4.1 基于过滤器的防火墙
8.4.2 基于代理的防火墙
8.4.3 局限性
8.5 小结
开放的问题:拒绝服务攻击
第9章 应用
问题:应用需要它们自己的协议
9.1 域名服务(DNS)
9.1.1 域名的层次结构
9.1.2 名字服务器
9.1.3 名字解析
9.2 传统的应用
9.2.1 电子邮件(SMTP、MIME)
9.2.2 万维网(HTTP)
9.2.3 网络管理(SNMP)
9.3 多媒体应用
9.3.1 需求
9.3.2 实时传输协议(RTP)
9.3.3 会话控制和呼叫控制(H.323)
9.4 小结
开放的问题:网络编程
术语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