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认证考试必读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
作者: 赵玉双编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字数: 608千版次: 1版1次页数: 362印刷时间: 2001-7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53674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由浅入深地对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网络初级技术,包括网络的基本术语及基本技术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高级技术,包括虚拟网络、多层交换、远程访问、数据存储/备份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协议,包括路由器基础以及各种协议等;第四部分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包括Internet的连接和Internet的应用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行文简洁。对计算机网络入门人员和参加计算机认证考试的人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极强的实用性,可以作为参加计算机认证考试人员的重要参考书。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全面掌握各种认证考试培训前必备的预科知识,为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计算机认证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初级技术
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1.1 网络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网络(Network)
1.1.2 局域网(LAN)
1.1.3 广域网(WAN)
1.1.4 城域网(MAN)
1.1.5 网络操作系统(NOS)
1.1.6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1.1.7 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
1.1.8 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rver)
1.1.9 网络工作站(Network Station)
1.2 OSI体系结构
1.2.1 OSI参考模型
1.2.2 OSI通信的规程
1.3 数据传输技术
1.3.1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3.2 数据编码技术
1.3.3 多路复用技术
1.3.4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3.5 数据通信方式
1.4 数据交换技术
1.4.1 电路交换方式
1.4.2 报文交换方式
1.4.3 分组交换方式
1.4.4 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1.5 拓扑结构
1.5.1 总线型拓扑结构
1.5.2 星型拓扑结构
1.5.3 环型拓扑结构
1.5.4 树型拓扑结构
1.6 网络布线
1.6.1 网络建设的策略
1.6.2 结构化布线
1.6.3 五类实现千兆位Ethernet布线
1.6.4 六类布线
1.6.5 布线的选择
1.6.6 综合布线
1.7 网络打印
1.7.1 网络打印的基本概念
1.7.2 群集打印
1.7.3 网络激光打印机
第2章 Ethernet(以太网)基础
2.1 Ethernet基础
2.1.1 Ethernet的发展史
2.1.2 IEEE 802体系结构
2.2 Ethernet的组成和帧格式
2.2.1 Ethernet组成
2.2.2 Ethernet的侦格式
2.3 Ethernet协议结构
2.3.1 Ethernet中各层的功能
2.3.2 Ethernet协议的逻辑结构
2.4 Ethernet控制策略——CSMA/CD访问方式
2.4.1 冲突检测及退避算法
2.4.2 帧的发送过程
2.4.3 帧的接收过程
2.5 快速Ethernet
2.6 千兆位Ethernet
2.7 万兆位Ethernet
第3章 令牌环(Token Ring)基础
3.1 令牌环工作原理
3.1.1 令牌传递
3.1.2 令牌环的维护
3.1.3 令牌环的特点
3.2 令牌环帧格式
3.2.1 令牌帧格式
3.2.2 数据/命令帧格式
3.3 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3.3.1 令牌环的体系结构
3.3.2 媒体访问控制过程
3.3.3 媒体访问控制功能
3.4 令牌环概述
3.4.1 令牌环的系统结构
3.4.2 令牌环和IEEE 802.5的比较
3.5 令牌环网和Ethernet的融合
第4章 网络的基本硬件
4.1 网络传输媒体
4.1.1 有线传输媒体
4.1.2 无线传输媒体
4.1.3 通信传输媒体的选择
4.2 网络适配器(网卡)
4.2.1 网卡的功能
4.2.2 网卡的分类
4.2.3 网卡的选购
4.2.4 网卡的设置和使用
4.3 调制解调器(MODEM)
4.3.1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4.3.2 调制解调器的连接
4.3.3 调制解调器的选择
4.3.4 线缆调制解调器
4.4 网络互联设备
4.4.1 网络传输媒体互联设备
4.4.2 网络物理层互联设备
4.4.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4.4.4 网络层互联设备
4.4.5 应用层互联设备
第5章 集线器、交换机和网桥
5.1 集线器(Hub)
5.1.1 集线器概述
5.1.2 集线器的分类
5.2 网桥(Bridge)
5.2.1 网桥的工作原理
5.2.2 网桥的功能
5.2.3 网桥的种类
5.3 交换机(Switch)
5.3.1 交换技术
5.3.2 局域网交换机体系结构和性能
5.3.3 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
5.3.4 选择局域网交换机的注意事项
5.3.5 交换机应用中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网络高级技术
第6章 虚拟网络
6.1 虚拟网络的基本概念
6.1.1 虚拟网络定义
6.1.2 虚拟网络划分的目的
6.1.3 虚拟网络的实现
6.1.4 虚拟网络的构成
6.1.5 虚拟网络的管理及主要优点
6.1.6 虚拟网络的特点
6.2 虚拟网络的类型
6.2.1 基于端口的虚拟网络(Port-based VLAN)
6.2.2 基于MAC地址的虚拟网络
6.2.3 基于策略的虚拟网络
6.2.4 基于应用/协议的虚拟网络
6.2.5 混合的虚拟网络
6.3 虚拟网络的实现途径
6.3.1 在第二层上实现虚拟网络
6.3.2 在第三层上实现虚拟网络
6.3.3 第三层交换和第二层交换的比较
6.4 交换式虚拟网络
6.4.1 交换式局域网
6.4.2 交换式虚拟网络
6.5 虚拟专用网络(VPN)
6.5.1 VPN的基本概念
6.5.2 VPN隧道技术
6.5.3 组建VPN方案的选择
6.5.4 VPN产品选择要领
第7章 多层交换技术
7.1 多层交换技术的概念
7.1.1 交换技术转发数据
7.1.2 路由器转发数据
7.2 多层交换的目的
7.2.1 早期的交换技术
7.2.2 交换机和路由器结合
7.2.3 多层交换的优点
7.3 第三层交换
7.3.1 第三层交换技术
7.3.2 第三层交换的过程
7.3.3 第三层交换应用实例
7.4 第四层交换
7.4.1 第四层交换的性能
7.4.2 第四层交换方案
7.5 第七层交换
7.5.1 第七层交换的性能
7.5.2 第七层交换产品
第8章 自适应技术和负载均衡
8.1 自适应技术
8.1.1 自适应技术的实现及性能
8.1.2 自适应技术的优点
8.2 负载均衡
8.2.1 负载的定义
8.2.2 采用负载均衡技术的原因
8.2.3 动态负载均衡
8.2.4 评价负载均衡算法的标准
8.2.5 基于特定服务器软件的负载均衡
8.2.6 基于DNS(域名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8.2.7 基于反向代理的负载均衡
8.2.8 基于NAT(网络地址翻译)的负载均衡
8.3 网络通信量的管理
第9章 远程监控和远程访问技术
9.1 远程监控的概念
9.1.1 RMON(远程监控)
9.1.2 RMON的组
9.2 交换网络的监控技术
9.2.1 SMON(交换机监测)的工作原理
9.2.2 SMON的功能
9.3 远程访问技术
9.3.1 帧中继(Frame Relay)
9.3.2 VPN(虚拟专用网络)
9.3.3 DSL(数字用户线)
9.3.4 线缆调制解调器
9.3.5 各种远程访问方式的区别
第10章 网络存储及数据备份技术
10.1 网络存储技术
10.1.1 集中式存储——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
10.1.2 分布式存储——以数据为中心的存储
10.2 网络数据备份技术
10.2.1 存储区域网(SAN)
10.2.2 自动磁带库技术
第11章 网络的安全技术
11.1 网络安全技术
11.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
11.1.2 安全协议
11.1.3 网络的加密技术
11.1.4 防火墙技术
11.2 防火墙技术
11.2.1 防火墙的概念
11.2.2 防火墙的基本准则
11.2.3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11.2.4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11.2.5 防火墙的实施方案
11.2.6 防火墙的数据包过滤技术
11.2.7 代理服务器技术
11.3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
11.3.1 PKI概述
11.3.2 PKI加密技术的基础
11.3.3 PKI的基本组成
11.3.4 PKI的功能
11.3.5 PKI的性能要求
11.4 口令安全
11.4.1 安全与不安全的口令
11.4.2 获得主机口令的方法
11.4.3 如何对付口令攻击
11.5 认证中心(CA)
11.5.1 认证中心的系统结构
11.5.2 认证中心的功能
11.5.3 基于认证中心的安全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 计算机网络协议
第12章 路由器基础
12.1 路由概述
12.1.1 路由器的定义
12.1.2 路由的组成
12.1.3 路由算法
12.1.4 路由协议的分类
12.2 路由器的原理和作用
12.2.1 路由器的原理
12.2.2 路由器的作用
12.2.3 路由表的分类
12.2.4 路由器的优缺点
12.2.5 路由器的功能
12.2.6 路由器的类型
12.3 路由选择及其算法
12.3.1 静态路由选择
12.3.2 动态路由选择
12.3.3 距离向量算法
12.3.4 链路状态算法
12.4 路由协议
12.4.1 RIP(路由信息协议)
12.4.2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12.4.3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12.4.4 BGP(边界网关协议)
12.4.5 EGP(外部网关协议)
12.4.6 OSI路由协议
第13章 TCP/IP协议
13.1 TCP/IP协议的概念
13.1.11 TCP/IP协议的定义
13.1.2 数据传输
13.1.3 TCP/IP协议族
13.2 TCP/IP的分层模式
13.2.1 TCP/IP与ISO/OSI
13.2.2 TCP/IP的分层模式
13.2.3 TCP/IP模型中的两大边界
13.3 IP地址
13.3.1 IP地址的类型及其表示
13.3.2 子网编址
13.3.3 CIDR无类别编址
13.3.4 IP地址的动态配置
13.4 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
13.4.1 地址解析协议ARP
13.4.2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13.4.3 ARP和RARP的报文格式
13.5 IP寻径
13.5.1 IP寻径与互联网体系结构
13.5.2 路由表
13.6 域名管理(DNS)
13.6.1 域名
13.6.2 域名解析
13.6.3 域名解析报文
13.6.4 逆向域名解析(Inverse Resolution)
13.6.5 中国的域名管理
13.7 IP路由
13.7.1 路由算法
13.7.2 数据报传递
13.8 IP协议
13.8.1 IP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13.8.2 IP数据报
13.9 TCP及UDP协议
13.9.1 传输控制协议TCP
13.9.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3.10 差错与控制报文(ICMP)
13.10.1 ICMP报文格式
13.10.2 ICMP报文的类型
13.10.3 ICMP与IP的关系
13.11 简单网络管理(SNMP)
13.11.1 SNMP的概念
13.11.2 SNMP的管理模型
13.11.3 管理信息库(MIB)
13.11.4 SNMP的版本
13.11.5 SNMP报文类型
13.11.6 SNMP的报文格式
13.11.7 SNMP操作实例
第14章 IPX/SPX协议
14.1 NetWare
14.2 IPX协议原理
14.2.1 IPX报文格式
14.2.2 IPX报文的封装
14.2.3 IPX协议的工作过程
14.3 SPX协议原理
14.3.1 SPX协议的报文格式
14.3.2 SPX的功能
14.4 IPX协议和SPX协议的比较
第15章 PPP协议
15.1 PPP协议概述
15.1.1 PPP协议的功能
15.1.2 PPP协议的组成
15.1.3 PPP协议的操作原理
15.1.4 PPP的连接设备
15.2 PPP协议的帧格式
15.3 PPP的连接控制协议(LCP)
15.3.1 LCP协议的阶段组织
15.3.2 LCP协议帧的类型
15.4 加密算法
15.4.1 加密
15.4.2 Blowfish加密算法
15.5 认证协议
15.5.1 PAP(口令认证协议)
15.5.2 CHAP(口令查询握手认证协议)
15.5.3 EAP(扩展认证协议)
第16章 帧中继(Frame Relay)
16.1 帧中继的基本技术
16.1.1 帧中继的发展
16.1.2 基本技术
16.2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
16.3 帧中继的帧格式
16.4 本地管理接口(LMI)
16.4.1 LMI的功能
16.4.2 LMI的扩展内容
16.4.3 LMI报文格式
16.5 帧中继的寻址
16.5.1 多点传送
16.5.2 全局寻址
16.6 帧中继的通信
第17章 X.25包交换协议
17.1 协议层次
17.1.1 X.25协议的基本技术
17.1.2 X.25的协议层次
17.1.3 X.25协议层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17.2 分组级的功能
17.2.1 X.25中的虚电路
17.2.2 X.25的操作方式
17.3 分组级分组格式
17.3.1 X.25的帧格式
17.3.2 X.25分组层分组格式
17.3.3 X.25数据链路层帧格式
17.3.4 X.25物理层
第18章 ATM协议
18.1 ATM概述
18.1.1 ATM的概念
18.1.2 ATM的工作原理
18.2 ATM的技术特点
18.2.1 ATM与STM的区别
18.2.2 ATM协议的分层结构
18.2.3 ATM交换的属性与分类
18.3 ATM的信元格式
18.3.1 ATM信元的格式
18.3.2 UNI信元信头格式
18.3.3 NNI信元信头格式
18.4 ATM的参考模型
18.4.1 物理层
18.4.2 ATM层
18.4.3 ATM适配器层(AAL)
18.5 ATM的技术
18.5.1 ATM的寻址
18.5.2 ATM的交换
18.5.3 ATM的连接类型
18.5.4 ATM的连接服务
18.5.5 ATM的QoS
18.5.6 ATM信号的发送
18.6 ATM安全及技术特点
18.6.1 ATM安全概况
18.6.2 ATM用户平面安全服务
18.6.3 鉴别、密钥交换和安全选项的协商
18.6.4 安全报文交换协议
第19章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9.1 FDDI概述
19.1.1 FDDI的产生及其发展
19.1.2 FDDI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19.1.3 FDDI的主要应用形式
19.2 FDDI的基本技术
19.2.1 FDDI组成
19.2.2 物理连接
19.2.3 容量分配
19.2.4 容错技术
19.2.5 数据编码
19.2.6 时钟偏移
19.3 FDDI与OSI参考模型
19.4 FDDI的帧格式
第20章 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
20.1 ISDN的定义及其特点
20.1.1 ISDN的定义
20.1.2 ISDN的常用术语
20.1.3 ISDN的特点
20.2 ISDN的系统结构
20.3 ISDN的分层结构
20.3.1 第一层(物理层)
20.3.2 第二层(LAPD)
20.3.3 第三层(ITU-TI.450/ITU-TI.451)
第四部分 互联网技术
第21章 Internet的连接
2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21.1.1 Internet的概念
21.1.2 Internet提供的四种重要服务
21.1.3 Int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
21.1.4 Internet上的资源浏览
21.1.5 Internet的优缺点
21.2 Internet的连接技术
21.2.1 Internet连接类型
21.2.2 连入Internet的具体方法
21.3 Internet Ⅱ技术
21.3.1 Internet Ⅱ的特点
21.3.2 Internet Ⅱ的组成
21.3.3 Internet Ⅱ的研究目标
第22章 Internet的应用技术
22.1 WWW技术
22.1.1 WWW工作原理
22.1.2 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
22.1.3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22.1.4 HTTP的通信交换机制
22.1.5 CGI的工作原理
22.2 电子邮件(E-mail)
22.2.1 电子邮件的概念
22.2.2 电子邮件的特点
22.2.3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22.2.4 标准Internet的邮件地址
22.3 文件传输协议(FTP)
22.3.1 文件传输协议
22.3.2 匿名FTP
22.3.3 匿名FTP的使用
22.4 网络新闻组(UseNet)和BBS
22.4.1 BBS的种类
22.4.2 BBS的作用
22.5 远程登录(Telnet)
22.5.1 Telnet的概念
22.5.2 Telnet的工作原理
22.6 电子商务
22.6.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22.6.2 电子商务的特点
22.6.3 电子数据交换(EDI)
22.6.4 电子商务的内容
附录A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
附录B RFC(网络技术文件)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