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经典 国乐精粹 二胡 CD

分類: 音乐频道,CD,
产品参数·介质:CD
·碟数:4
·表演者:王国潼/刘明源/季方鸣/陈坤鹏
·格式:套装
·出版社: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广州音像出版社
·ISRC:CNA650833300
·条形码:9408031912209
·包装高:5.00 厘米
·包装长度:15.19 厘米
·包装宽度:13.59 厘米
·包装重:498.95 克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介绍介质为4CD!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迷醉国人的民东,震撼世界的名曲,声彻五洲的名家,国乐大师峥嵘献礼,灵通新锐倾情演绎。
DISC 1
01 二泉映月 6:25
02 悲歌 3:15
03 烛影摇红 5:36
04 病中吟 7:50
05 听松 3:26
06 三门峡畅想曲 8:25
07 豫北叙事曲 9:07
08 奔驰在千里草原 4:45
09 不屈的苏武 22:49
DISC 2
01 秦腔牌子曲 5:52
02 月牙五更 4:58
03 夜深沉 4:09
04 幸福年 4:11
05 草原上 7:15
06 大起板 2:25
07 南国风光 7:10
08 大姑娘美 6:26
09 翻身的日子 15:24
DISC 3
01 人在天涯 4:36
02 梁祝 2:54
03 敖包相会 4:11
04 布达拉宫 5:31
05 风风火火走一回 3:33
06 真的好想你 4:52
07 梅花三弄 3:53
08 长城长 4:37
09 同喜同乐 3:01
10 你是一个好人 4:34
11 喜马拉雅 4:46
12 祖国我是我的家 4:11
DISC 4
01 中花六板(江南丝竹) 5:40
02 听松 3:52
03 草原上 8:52
04 大河涨水沙浪沙 4:22
05 二泉映月 5:39
06 汉宫秋月 6:56
07 红梅随想曲 17:37
08 蓝花花叙事曲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