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车开到西藏去
分類: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邓文钊 著
出 版 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4162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当代作家苏童、韩东、朱文及众多新闻媒体记者鼎力举荐!
一个越野车司机的语文狂欢大餐,一批批进藏游客的奇趣之旅,有点独特、有点疯狂、有点神秘……
这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它是一部热热闹闹的大片,这不是一本旅游指南,它是一个好心情指南。
内容简介
西藏,在很多人眼里是个神奇神秘的地方,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游人的目光。
作者扎西顿珠以一个旅游车司机的身份,或曰半职业化司机的身份(因为有时作者本人也是个游人),向人们讲述了他与形形色色的客人之间所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
作者以极强的说故事的能力和极其幽默的语言,在拿自己开涮的同时道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桩桩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人们捧腹大笑中看到的是西藏美丽的山川庙宇和蓝天白云下西藏的人文历史。
本书的语言尤具特色,作者豁达的心态及令人目不暇接的惊人之语在给读者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使得本书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剧增。
作者简介
郑文钊,男,汉族,1961出生。大学本科。当过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早年喜爱美术,曾在国内及美国举办过多次画展。后与文字打交道,当过自由撰稿人,记者,编辑,主编。现常住拉萨,与朋友合开旅行社,并兼做司机。扎西顿珠一名由西藏一位僧人所起。(藏语--扎西:吉祥;顿珠:顺利。)在拉萨很多人称他:扎西师傅。
目录
1 瞧你的屁股往哪儿长
2 吹欢快的鸡蛋
3 疯狂的司机
4 车买回来就是要修的
5 款节
6 说吧说吧不是罪
7 爱抽烟的车
8 藏獒的故事
9 我的藏獒——秀巴
10 心系秀巴
11 是结婚还是离婚
12 炮团
13 静静的拉萨河
14 真假天珠
15 我长得像坏蛋
16 闻香识女人
17 让我一次喝个够
18 藏餐
19 一览无遗
20 车陷班戈
21 神神的玄玄的怪怪的
22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23 百元大钞
24 裸奔
25 在书本上游西藏的人
26 珊瑚手链有多漂亮?
27 巴松是个错
28 去日多还是羊八井
29 我成了护士
30 禽兽不如的东西
31 米拉山上的中秋
32 一双高跟鞋
33 大片是怎样拍成的
34 自己吓自己
35 边走边唱
36 我只想知道是怎么没的
37 边巴
38 唉哟,唉哟
39 永远是个拉车的命
40 他们要杀死谁
41 怀念零食
42 身份不明者
43 吃什么怎么吃
44 老外有时不好带
45 珠峰日出
46 洛扎历险
47 谁在忽悠谁呀
48 雪莲花
49 借我一双慧眼吧
50 听话的和梦游的客人
51 让我们在野地撒撒欢
52 姐姐有钱真好
53 抬起头来看天
54 爱情故事
55 鸟窝里的人
媒体评论
苏童(作家):我相信,在与拉萨河、冈巴拉山进行了那么多次对话之后;在与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进行了那么多次对话之后,郑文钊确实变成了扎西顿珠,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令人亲近的西藏故事。韩东(诗人、小说家):扎西顿珠阅历丰富,文功扎实,加上奇幻的西藏故事,其作品在网上受到追捧绝非偶然。纸质书的出版可望延续这一奇迹……朱文(导演、诗人、小说家):就算是文钊的老朋友,也说不清这家伙过去三十年里究竟干过多少行当……生旦净丑。就算是每年去两趟西藏的朋友,也未必见过扎西顿珠笔下现实的西藏……活色生香。刘立杆(诗人):一个长得像藏人的汉人,一个趴着方向盘写字的司机。扎西的故事属于遥远的车马店和兵站,属于青藏高原那些漫长的夜晚:在一整天长途跋涉后,火炉滋滋烧着,疲乏的靴子已经脱下,晚餐已经做好,屋子里弥漫着牛粪的清香。每逢此时,扎西的故事就可以开场了:奇特、新鲜、带点神秘——稀薄的空气里,可以清晰地听见“嘭嘭”的心跳声。陈寅(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一个西藏的旅游车司机,在与各路来客的邂逅中,在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中,他有过怎样的奇遇、奇闻和奇境?文钊以比媒体记者更细微的观察力,以比游记作家更直抵人心的发现力,洒脱地讲述了诸多有趣、奇妙、好玩的故事,让我向往神驰。那些去西藏的游人若是坐上文钊的“巡洋舰”,那真是有福了!刘格文(少将、《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神奇的景物,神奇的习俗,神奇的国土。摇身一变成为扎西的郑文钊,用他的神来之笔,把西藏之旅写得如此美妙,如此轻松,如此令人神往。扎西,神了!张玉华(人民日报社《江南时报》副总编辑):关于旅游的文字很多,但从一个司机的角度,把看风景的人本身当风景来写的却不多见。行者见性,西藏似乎更有一种神秘力量,能褪去人性的伪装,使之真实呈现,扎西的笔底风景也因此而色彩斑斓。
书摘插图
1 瞧你的屁股往哪儿长
文章的标题不好听,但事情真的发生了。
我这个人天生爱唠叨,客人一上车,脚下油门一踩嘴就闲不住了。这叫热情呀。
有时向客人说个没完,有时听客人说个没完。也有时是听客人之间对话自己在一旁偷偷地乐个没完。
客人来自五湖四海,有说普通话的也有说方言的还有说外国话的,但我和他们总能聊得起来。当然这还得归结于我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遇上东北“银”(人)我会和他们说几句他们那疙瘩的话;遇上广东人我说上几句鸟语也绝对“莫门台”(没问题),至于上海“艾尔”(话)那我“港”(讲)得就不要“老龄咯”(很好)哟。外国话我就更不怕了,反正你说的我听不懂我说的你也听不懂,那就瞎说呗,哈哈一笑,大家貌似全懂了。
当然这里面有时也会闹一些笑话,不妨在此说说。
先说听别人说话自己偷着乐。
那是送一个三口之家去机场,很显然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为他送行。那孩子的父亲是个汉族母亲是藏族,孩子当然就是团结族。母亲的汉话说得很蹩脚,但她总是在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你到了学校一定要注意升位,可不能像在家一样。要和同学搞好关系,要心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老师批判你不要生气。”等等等等。
我听着就在纳闷,好好的孩子又不是什么电话号码,升个什么位呢。再说了,考上了大学那是高兴的事呀,有什么好心虚的。到了学校即使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老师也不会批判你呀,你以为你孩子是什么学术思想或政治观点呀。
其实我知道那母亲是要自己的孩子注意卫生,要虚心学习,不要怕老师批评。可开着车没事就瞎想想呗,自己逗自己,省得打瞌睡。
自己没事逗自己倒也还好,如果客人是个不会说普通话的而他说的方言你又一句听不懂,那可就要出笑话了。
一次我带的是几位广东的客人,他们普通话说得比广东话还难懂。车行途中一位客人内急要下车方便,就一个劲对我说:“扎西有了,有了。”
我在想什么有了呢?我要是个女的你说我有了,那我一定会跟你急,太不礼貌了,刚认识才多久呀我有没有你怎么知道。可人家说有了我不能不搭理他呀。也就只好跟着说:“有了有了刚刚才有的。”
但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了。
后来他有些急了,对我说:“扎西,落彩呀。”
这我就更不明白了,我知道剪彩,那是大人物们干的事,像我这样一个开车的只能去摸彩,我确实去摸过彩,那是我在做发财梦。虽然没摸到大奖但也抱回来一大堆洗衣粉毛巾手套什么的,可落彩是干吗的呢?
直到我听到他用生硬的普通话蹦出尿尿这个词才明白他的意图。哦,原来是有尿呀。
后来我学会了广东话才知道,在广东话中要下车叫:有落。也说成:落车。
好嘛,当时让我听成——有了和落彩了。
这样的事倒没什么,最后总算能搞明白,不至于让他在车上随地大小便或将他的小肠气给憋出来。
但遇上老外要是听不懂再乱说的话那事情就闹大了。
一次我带的是几个法国姑娘。都说委内瑞拉出美女,我看未必,那法国姑娘才叫:belle(法语:漂亮)。
上车后我总想和她们说上几句,但我那可怜的法语就只会说你好,吃饭,漂亮,再见什么的。我总不能在车上一个劲地让人家吃饭吧,即使她们长得再漂亮也不能让人家吃撑着。
于是我就试着用英语和她们说。还好,她们的英语水平和我差不多,that'soso的总算能说上几句。
说实话英语我不怵,虽说小时候没怎么学过,但自打开上这旅游车后还是遇过不少说英语的老外,没吃过猪肉但听过猪叫,听多了自己也就能叫上几嗓子了。
我先是和她们聊聊这里的“忙听”(山),然后再聊聊这里的“哦特”(水)。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多想告诉她们我是西藏多么多么棒的司机,如果她们能听懂的话我还会告诉她们我玩漂移甩尾什么的那也是一流的(我真想在她们面前露上一两个小手)。可我不会说呀。
说不了自己那就说她们吧。
我问她们在哪个大学上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全是废话,因为她们说的那些大学我一个也没听说过,那些专业我也没听懂。
管它去呢,只要跟着“锅得”(好)就行了。姑娘们也很开心,好像我在夸她们上了个好学校读了个好专业似的。
原来外国人也爱听好听的呀,那我就夸夸你们吧,于是我对一个姑娘说:你的“飞丝”(脸)很漂亮。可没想到她一下子不高兴了,而且是很愤怒地对我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我虽然没听懂,但我知道她生气了而且再也不和我说话了。
真逗,夸你还生气,不识抬举。谁稀罕和你说话呀,要不是为了搞好中法邦交我才不搭个你们呢。再说了,欧元再坚挺也不如人民币使着方便。
哼!
后来我问了一个懂法语的朋友才知道,英语“脸”的发音和法语“屁股”的发音是一样的。
现在我知道了,当时坏就坏在我会的那句倒霉的法语“漂亮”了,我是用英语说的“脸”,而用法语说的“漂亮”。在她听来我一定是说了一句完整的法语。
这能怪我吗,谁让你们法国人的屁股长在人家英国人的脸上了。
2 吹欢快的鸡蛋
现在人对吃是越来越讲究了,比如吃鸡蛋,要吃草鸡下的蛋。好像还有更讲究的是吃一种叫“绿壳蛋”。我没见过那种绿壳子的鸡蛋,更没见过能下绿壳子蛋的鸡。但我认为这是瞎讲究,据我浅薄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鸡蛋的主要成分不外乎蛋白质、脂肪、多糖、无机盐之类的东西……不论什么样的鸡,它只要下的不是恐龙蛋(化石),其营养价值都差不多。所以我始终认为,吃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吃的过程也就是怎么吃。
我对吃一直不讲究,可口了就多吃,吃撑为止(尤其是别人请客);不可口就少吃,吃饱就行。填满我的胃是最终目的。有朋友笑话我这种对食物的行为属于饭桶,我不认为是这样,饭桶只能装食物,我不仅能装下食物而且还能将它们消化掉,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
我对“美食家”这个词的定义始终有些微词,什么叫美食家,用筷子沾点汁能品出那酱油是大豆酿的还是大米酿的就叫美食家了呀,依我看那也只能算是酿造厂的技术员。
真正的美食家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半夜两点能为一块自己没吃过的面包骑车赶十多公里的路从拉萨到堆龙德庆,而且还冒着大雪。对食物的追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那才能算是美食家。
我带过几位客人,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美食家。
他们是在网上认识的,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西藏的任务就是吃。这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关于“吃”的主题游。
用他们自己的说法:是为了“吃”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他们声称:要吃遍西藏所有能吃的东西!
为吃而来并找我开车算他们聪明,找对人了。
在这里我不想详细的描述他们十天的行程中都吃了些什么,太繁琐,会搞的像传统相声里的报菜名。况且我没那个嘴皮子,我不吃葡萄时是绝对不会吐葡萄皮的。
我只想说说他们其中的一天吃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吃的。
早晨我带他们去了拉萨的夺底路,那里有一个昌都人开的“加加面”馆。
什么叫“加加面”,顾名思义就是面条一碗一碗的往你碗里加个不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一碗面条一筷子就能挑完送进嘴里。
其实那里的面条没什么特别之处,重要的是打卤用的肉泥很棒,是用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吃面的过程更像是在做游戏,热热闹闹每人能吃十几碗。据说当年有位国家领导人在西藏工作时就爱吃这种面,当然关于这个“据说”没有史料记载,我不敢多说,说多了有泄露国家机密之嫌。
中午我们去了一个格尔木人开的羊肉馆吃手抓肉。
格尔木的羊肉很鲜美且不是很膻.这和那里盐碱地里长出的草有关。每次我吃羊肉时都会想,要是将羊放在水里养,让它们天天吃鱼的话,那羊肉岂不是更鲜美。
可惜,羊是食草动物。
晚上去的是一个叫“大漠烧烤”的地方,吃的是烤藏鸡。
藏鸡的羽毛很漂亮,有点像内地的野鸡,但没野鸡大,像我这样肚量的人一顿能吃三只。
烧烤很多人都吃过,那就是个香。如果你是烤个香肠或鱼片什么的,那在内地随处可见,没什么好稀罕的。烤藏鸡就不同了,只有在西藏才能让人有这种口福。
我一直认为烧烤是一种很健康且科学的吃法。
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为什么会比其他动物聪明和发展得迅猛,那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知道了用火将食物烤熟了吃。如果当年发明钻木取火的是别的什么动物的话,说不定此时在火上被烤着的就是我们了。
这几位吃得很开心。吃着吃着想到了藏鸡下的蛋,说是想再尝尝藏鸡蛋。
真行呀,吃着鸡肉惦记着它们的孩子,要是吃着公鸡那还不惦记起它们的媳妇。
我说:要吃鸡蛋那得换个环境,改天带你们去日多温泉,那里的泉水直接能将鸡蛋煮熟。你们想呀,在海拔4200米的地方泡着温泉,身边是突突的温泉在煮鸡蛋,你们能看到放在铁篓子里的鸡蛋在温泉的出水口处欢快地跳着跳着就跳熟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这一说不要紧,这几位立马就要行动。要知道现在都十点多了,去日多一百多公里的路,最少也要跑两个半小时,明天还出不出车了。我不想为几个鸡蛋折腾一夜。
今朝有蛋今朝吃,明天休息一天,工钱一分不少。美食家的精神在这里显现无遗。
就这样,他们腹裹藏鸡,又直奔它们的下一代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