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 编著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9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00779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目录
出生在佃农家庭
经历悲惨的遭遇
师从席聘三
参加科举考试
上新式学堂
任教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
入学云南陆军讲武堂
参加云南起义
在云南边境剿匪
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在护法战争中
在川南率部剿匪
走向新生活的转折点
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哥廷根求学
两次被捕入狱
在莫斯科学习军事
在北伐中执行特殊使命
主持创办军官教育团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率起义军南下
进行“赣南三整”
领导湘南起义
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率部打败江西“两只羊”
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向赣南闽西进军
在古田会议前后
出任红军总司令
与毛泽东指挥第一次反“围剿”
麓毛泽东指挥第三次反“围剿”
与毛泽东指挥第三次反“围剿”
与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
霄职无权的军委主席
在遵义会议上
协助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战役
坚持北上方针
与张国焘斗争
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出任八路军总司令
军师开辟华北敌后战场
兼任中央华侨工作委员会书记
倡导和组织开垦南泥湾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参加延安整风
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
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享有“人民的光荣”
指导野战军破石门
关注和支持军工生产
在濮阳动员“钓大鱼”
迎接新中国诞生
出任党的第一任纪委书记
推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倡导发展手工业
出访七国
向中央提出开发海南岛
提议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
坚持按群众意愿办事
在庐山会议上
回故乡
重上井冈山
和臧克家谈诗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与林彪、江青一伙作斗争
革命到底
最后的遗愿
附录一父亲教育我们不要搞特殊化
附录二爸爸的家风深深地教育了我
后记
书摘插图
出生在佃农家庭
188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冬月初六),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垮(今马鞍镇琳琅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朱德的祖上是广东省韶州府客家人。明末清初,因战争及疫病,四川人15大幅减少,清廷始向四川大规模移民,其中以湖广人居多,史称“湖广填四川”,朱德的祖先即在此时入川。他们最初在川北的广安县、营山县一带流动经营小商业,清朝乾隆末年,朱氏先祖朱文先带着第四个儿子从营山县迁到仪陇县马鞍场,其后代便在马鞍场的大塆定居。随着朱氏家族的繁衍,这里便被称为“朱家大垮”。
朱德曾祖父时,家产还有老业田30挑(一亩约为5挑),至祖父朱邦俊一代,老业田由四兄弟平分,朱邦俊得到7挑多。之后,家中添丁进口,这点田产逐渐难以维持生计。1882年,朱邦俊将土地和草屋典得300吊钱,带领全家移居到离大垮两公里处的李家垮,租佃地主丁邱川家80挑地耕种。从此,朱家沦为贫苦佃农。
朱德出生前,家中已有11口人:祖父母、伯父母、父母、三叔、四叔以及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