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国际金融,
作者: 薛波,杨小军,彭晗蓉著
出 版 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319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42046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理论研究为主,对国内外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并且在创新分析框架下(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的耦合、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综合等)考察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情况,并对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及其运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基本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经济学基础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发展与深化
第三节 其他相关学科与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融合
第四节 国内学者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路径依赖、蝴蝶效应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第一节 基本理论依据及分析框架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
第三节 路径依赖、蝴蝶效应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第四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世博金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金融中心的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上海银行业的金融信息动态处理系统和功能发挥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中心——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考评
第一节 金融中心理论是基础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指标评估体系在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但其中的发展规律还不能简单地以一般的理论观点来阐释。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不总是最适合企业所需的区域就会“自然”成为领先的金融中心。如果集聚经济起过“自然”的定位因子(可能是客户、基础设施等)的负荷,在国际金融中心刚开始萌芽时,任何吸引相对较多金融机构的区域都可能衰败。在这一过程开始时,某一区域中较小的优势有时可通过一些“小的历史偶然事件”产生,这意味着它们在当时不一定是可识别的优势。因此,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具有了自身奇妙的特性:天然的复杂性、与时俱进、偶然性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成为学术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之一。
早期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充分,但多散见于各种报刊之中,而且多是偏重于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研究的某一方面,缺乏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