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常青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人在职场,
作者: 邱庆剑,蒋春明,蒋安平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63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2696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新形势下稳定工作必读指南,打造精英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正确定位角色,努力作出业绩,比竞争对手奉献更多,做与企业一同成长的人。
一本所有公务员、公司职员的必读书。
内容简介
经济形势起伏不定,身在职场,难免面临经济衰退和裁员,您如何才能稳定自己的工作?白热化的职场竞争中,你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本书作者倾注三年心血,探索职业常青的秘决,并为您找到了答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做出业绩,比竞争对手奉献更多,做与企业一同成长的人。
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劳动价值供应者,“劳动价值最大化”是职业成功的基本途径,更是职业常青的基础。
本书是所有公务员、公司职业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邱庆剑,管理专家,作家,诗人。有15年管理咨询和管理实践经验,先后在国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市场总监、总经理。现为成都市全友家私集团董事长助理,多家企业管理顾问,“中国创业辅导网”(www.u8898.com)首席驻站专家。 擅长企业税收规划、市场营销策划、财务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2002年至今,为500多家企业提供过会计服务,并辅导多家企业走出财务困境和营销困境。首创“闭合环咨询法”,系统地发现和解决企业的财务问题。 著有企业管理、财经、励志、文学图书58部,包括《财务管理工具箱》、《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忠诚胜于能力》、《财富数学》:《像老板那样工作》等畅销书。即将推出中国第一部职场讽刺小说《高中狗、本科鸡与博士猫》。
目录
前言 如何才能稳定工作
I 职业常青的前提
找准位置才谈得上稳定
定位你的角色
员工是岗位的主人
工作岗位是人生的目标
你在企业“内部”不再企业“外部”
员工是主人,又是劳动价值供应者
Ⅱ 职业常青的基础
业绩最大化工作自然稳定
无功便是过
供应“适当”的劳动价值
不要让“怀才不遇”害了你
先于上司想到上司的需求
让上司决策,而不是让上司思考
假设你的劳动成果供应给你自己
要证明实力,就得先做好小事
方法是事物的灵魂
问题止于责任,成功源于认真
Ⅲ 职业常青的保证
付出越多工作稳定性越高
比别人多奉献一点
额外的回报,来自于额外的付出
“合格品”昙花一现,“优等品”职业常青
勤奋远远不够,创造才能常胜
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历史
劳动价值供应也需要“售后服务”
Ⅳ 职业常青的规划
同心同德才有机会同行
与企业一同成长
“小作坊”供应商,难攀“大客户”的高枝
你的地盘,你说了算
热爱岗位,就是热爱公司
在完美的团队中,才能成就个人
学习力,决定你的未来
后记 我们共同的“冬天”
书摘插图
Ⅱ 职业常青的基础
不要让“怀才不遇”害了你
心态也决定着稳定,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总是找不到归宿感。又何来职业常青呢?
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素质不等于大成功。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失意的自我安慰!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
怀才不遇,主动去“遇”。
业绩最大化或者说劳动价值最大化,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的基础之上的。主动去展示才能,让自己的才能变为企业的价值。
这些年来,我碰到过很多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事业不成功,过着窘困的生活。他们中间,有的人是真的人才,可惜他们没有好的心态;而另一些人则根本无才,之所以认为有才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
2005年10月,我去人才市场招聘一位总经理助理。
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位博士生的简历打动了我,我当即约见了他。
“我之所以投递简历,是因为想借此机会接触你们。事实上,我的目标是做总经理。”博士生这样对我说。
“我们所招聘的是总经理助理,其晋升方向就是总经理。只要你努力工作,一定可以实现你的目标。”我说。
可他说他想马上就做总经理,理由很简单:他是博士生。
“你对我们行业了解吗?”我问他,“做总经理,一定要有相当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他坦率地说他对我们行业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坚持要做总经理,因为他的学历决定了他必须“高起点”。
我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委婉地拒绝了他。我觉得他的心态没有放平。别说博士生,即使是博导,如果对一个行业一无所知的话,都相当于从零开始。没有归零的心态,如何能够干好工作呢?心态摆不正,不可能做好工作。事实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当我再次到人才市场去招聘时,又碰到了这位“高才生”。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律不予聘用!”
北大、清华是国内第一流学府,这里出来的学生,理所当然是“抢手货”,何出不聘用之言呢?我想,大约也和学生们的心态有关:我是北大或清华出来的,我的起点理所当然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一开始就得给我个中高层管理者当,不然我就无法心平气和地工作!要知道,在学校里无论得了多么高的学分,于工作实践而言还是处于零的起点,再进入具体的行业,对该行业的经验更是一片空白,这种情形下如何“高起点”?给你一个总经理职位,你也未必能够胜任。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2007年初,我们准备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在媒体上打广告招聘一位财务总监。一位在读MBA的先生来应聘,并被聘用了。新公司成立,为了给这位先生一个适应公司的过程,同时也便于我们考察他的能力,我安排他到总公司财务部做经理助理。
这位先生的总体表现基本合格,在某些方面也算是差强人意,但是责任意识不强,敬业心也不够。我还听到一些传闻,大约是这位先生多次向同事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心情。我想大概是因为还没有做上新公司的财务总监,担子没压够的原因,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他的表现。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天,这位先生很激动地来找我,说要辞职了。一打听,才知道是行政部在安排住宿方面,没有按子公司财务总监级别安排。我赶紧极力挽留他,并立即与行政部取得联系,要求他们立即重新安排住宿。行政部经理表示马上就办,但这位先生还是不能平息激动的情绪,甚至说了一些很不适当的话:“我是MBA,我来是应聘财务总监的,让我做一个部门经理的助理,算什么东西啊!”
虽然,事后这位先生给我道了歉,并表示愿意按我的意见留下来,但我心中对他的负面评价已经难以抹除了。
“怀才不遇”这个词语真该从辞典中彻底删去。很多人境况不佳,就说自己怀才不遇,把责任推给“伯乐”,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自己真的就没有责任吗?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通常都陷入了某些错误的认识中。这些错误的认识主要包括:
第一,“我很有才”。事实上,他可能并没有什么才能,或者没有真才,只会纸上谈兵。
第二,“我的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事实上,他只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只在某一领域有一些认知,还有相当多的领域他是一无所知的。天底下没有一种才能是万能的,天底下也没有谁可以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社会或国家不给我用武之地,伯乐不来发现我这匹‘千里马’”。事实上,不是社会或国家不给你用武之地,而是根本没有可用之“武”,或者没有表现出可用之“武”;也不是伯乐不来发现你,而是你怎么看都不像一匹千里马,再说你又没有在伯乐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
中国有一句古语:“酒好不怕巷子深。”是好酒,香味藏都藏不住,还怕被埋没?
我自己则有一句格言:怀才不遇,主动去“遇”。就是当你怀才不遇时,你要主动出击,去展示自己,证明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表现时为你喝彩,并给你重要岗位。问题就在于很多人觉得目前的“舞台”根本不值得自己去展示,因为自己有高学历,因为自己是“海归”,因为自己是高才生,就对眼前的事不屑一顾。要知道,眼前的事可能正是一道测试题!
如果对“怀才不遇”的群体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当今社会中深信自己“怀才不遇”的人,90%是高学历者。在他们心目中,知识多就是能力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高素质就是大成功。知识只代表你知道得多,高学历只代表你读书厉害,高素质只是成功的基本素养。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信心百倍却又眼高手低,要求高职位高薪水,要求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当一年半载过去而所要求的并没有得到时,他们来一句“怀才不遇”,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比尔•盖茨有一段话,值得每一个年轻人铭记在心:“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也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若你想将此职位和汽车都挣到手,就从小事做起吧。年轻人,不要成为‘怀才不遇式’的悲剧人物。”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失意的自我安慰!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
自我安慰是松懈的根源,而借口更是失败的前奏。要想成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要想成功,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要把自己逼到没有任何借口的死角,逼到前无进路后无退路时,你才会想到还有一条路在空中,你才会为一飞冲天而努力!
你是企业的主人,又是劳动价值供应者,你的“商品”好不好,并不是自己说了算。放平你的心态,你并没有怀着什么才,只有一切从零开始,你才会迎来零的突破。抱着“怀才不遇”的想法,心态上首先就出了问题,别说职业常青,找一份职业恐怕都是很难的事情。
先于上司想到上司的需求
先于上司想到上司的需求,你将是上司的“心腹”。何须愁工作不稳定呢?
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你的上司知道问题时,你已经圆满解决了。
你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于上司对你的要求。
上司需要的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不是一个木头人。做上司最需要的人、最放心的人,你的职业自然就能常青。
积极主动地工作,是业绩最大化理念或者劳动价值最大化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稳定工作的基础。
作为劳动价值供应者,我们的“客户”首先是公司,公司与你签订了劳动合同。具体到我们工作中,上司是我们最直接的“客户”,我们工作首先是向上司负责。
缺乏主动性的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要求他做一点他就做一点,没有要求他时他就什么也不干,用四川一句方言就是“算盘珠子,拨一下才动一下”。这样的员工是不会被上司所赏识的。
当我们将员工角色定位成“既是主人,又是劳动价值供应者”时,有的员工以为找到了为自己懒惰辩护的武器:“既然我和公司是劳动合同关系,合同没有约定的,我凭什么去做啊!我不主动,也无可厚非啊!”
在反驳这种言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商品市场中,供应商是怎么做的。
如果某个客户存在需求,供应商们通常会闻风而动,以最快的速度蜂拥而至,向客户宣传公司及产品,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产品品质。为了打动客户,他们还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出谋划策,比如卖橱柜的主动为客户设计厨房布局。当客户对自己的需要并不明确时,他们还会主动引导客户,让客户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如果这些供应商很被动,“拨一下才动一下”,还能打动客户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广告词:“您想到的,我们已经做好;您没有想到的,我们已经替您想到。”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供应商的主动,有这样贴心的人性化服务的供应商,客户想不动心都不行。
有一次,我去买汽车,选来选去,总拿不定主意选哪一款,因为适合的车的确太多了,而且每一家公司的促销小姐都同样的热情。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