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趣味论研究(L)—南湖学术文库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作者: 方红梅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32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790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梁启超是学贯古今、融通中西的大家。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既来自西方的“新学”,更来自中国传统的“旧学”。他始终坚持以自己固有的文化为根基,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异质因素,并加以融化而出新。他形象地说,我们要与西方的美人结婚生子。本论著的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深入、系统地论述了“趣味主义”形成、发展的文化根源:既看到西学的新观念、新方法对梁启超的启示,更注重梁氏对自己的传统思想的继承、转化与更新。作者用两章(即第三章“仁者不忧”:趣味的境界升华和第四章“无所为而为”:趣味的生活表达)的篇幅(全书共五章)探讨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和人生哲学与梁启超“趣味主义”的思想渊源。
内容简介
受“激进—革命”、“保守—落后”的泛政治化思维的影响,对中国现代美学具有多方面开启之功的梁启超,其晚年的美学言论长期被学界冷落。本书第一次详细系统、深入透彻地阐释了梁启超在后期才全面展开的极具特色的趣味论思想,并以趣味论为纽结,把梁氏一生的艺术观点、审美思想和人生哲学贯通起来进行梳理,建构起一个关于梁氏整个美学思想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体系。
本书资料翔实,论证细密,研究视角、框架结构皆有创新,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见解,语言晓畅优美,论述既具思想性,又充满热情,既启人深思,又颇具感染力。
作者简介
方红梅,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美学、中国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在《江海学刊》、《贵州社会科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有报告文学《吴天祥:我愿意燃烧起来》(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艺术到人生:趣味的意义设定
第一节 作为艺术本质和作用的趣味
一、艺术趣味本质观的提出
二、趣味豌对艺术情感特性的揭示
三、趣味观对艺术审美愉悦特性的揭示
四、趣味观对艺术自身特性及其人生功能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作为美感本质的趣味
一、以趣味界定美感
二、趣味对美感快感特性的凸显
三、趣味对美感快感之复杂性与多样性的涵括
四、趣味对美感超功利的精神自由特性的表征
第三节 作为生活动力和价值的趣味
一、作为自由创造欲的趣味对于生活具有动力意义
二、心乐之趣味赋予生活以价值
第二章 入“生命之奥”:趣味的情感陶养
第一节 情感的生命价值:“动力”与“关门”
一、情感是人类动作的原动力
二、情感是入“生命之奥”的“关门”
第二节 趣味的情感品格
一、趣味的情感性
二、趣味情感的特点:兴味心与责任心的统一
第三节 情感教育:因情立趣
一、趣味教育的根本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利器”:艺术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承担者:艺术家
四:情感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引、提、扩
第三章 “仁者不忧”:趣味的境界升华
第一节 自得:趣味境界的特征
一、“自得”说溯源
二、趣味境界的“自得”气象
第二节 心造:趣味境界的营构
一、境由心造
二、“宇宙未济”:心超成败而得趣
三、“人类无我”:心超得失而生趣
第四章 “无所为而为”:趣味的生活表达
第一节 趣味的生活化:自由活动
一、趣味化劳作
二、学问与教育趣味
三、艺术活动和自然欣赏
第二节 趣味生活的实质:即功利而超功利
一、趣味生活的功利性
二、趣味生活的超功利性
三、创化的、“仁”的人生观:对功利和超功利的融汇
四、融汇功利与超功利的趣味生活观的独特意义
第五章 趣味论的时代与前瞻性
第一节 以趣味为手段的新民救国:疗救现实的时代意义
一、精神决定论:梁启超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倾向
二、趣味性文艺:刷新国民精神的佳径
三、趣味的工具化:时代之“功”与“过”
第二节 以趣味为目的的立人乐生:设计未来的前瞻性意义
一、树人思想深化的现实契机
二、树人思想向以人和趣味本身为目的的深化
三、以乐生为目的之趣味论的“调适”眼光:通往后现代精神的前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从艺术到人生:趣味的意义设定
“趣味”是中西文化尤其是文艺、美学界乃至日常生活中都为人惯用的术语,梁启超借用它,却为之注入独特的内涵和新鲜的意义。梁氏对趣味意涵的理解,从逻辑上看,呈现出从艺术到审美到人生不断开放扩大的逐渐广义化特点。从根本上而言,他对趣味的阐释,则总是以人生为出发点且以人生为归结点的,而这人生,又应是与审美、艺术内在贯通的人生。可以说,通过“趣味”,梁启超表达了艺术、审美、人生三位一体的美学构想。
第一节作为艺术本质和作用的趣味
前期梁启超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社会功能出发,引出了对娱情性、移情性等艺术特性的初步思考。到了后期,他延续并深化了这种思索,不但把研究领域扩大到美术、书法等几乎整个艺术领域,更通过对趣味性本身而不是趣味手段通向的改良群治的强调,使艺术向内在的审美本性回归,并基于此而设定出艺术真正符合自身特性的人生意义。
一、艺术趣味本质观的提出
梁启超对文学(其实也代表他对所有艺术的看法)的趣味特性的最直接、简练、明晰的提出,是在《(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一文中谈及文学应该具有高尚品位并要不断更新的原因时带出来的:
文学是人生是最高尚的嗜好,……还有一义,文学是要常常变化更新的,因为文学的本质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