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撒尼(新民族志实验丛书)
分類: 图书,历史,民族史志,
作者: 王玲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92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74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5年前,我们在云南大学“211工程”、“十五”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方案中提出设置“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跟踪调查与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基地”这一项目。这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既涉及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研究,也涉及运用应用人类学“互动作业”方法及其他学科的方法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应用性研究,以及引进智力、项目、资金等发展实践运作问题;此外,还涉及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其中,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探索性意义的工作便是:10个调查基地在当地各聘请若干名“村民日志”记录员,对本村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与记录,从中国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实际出发,把国际文化人类学界近20年来争论不休、模式各异的民族志书写问题在中国少数民族农村进行实验,让研究对象即文化持有者成为民族志的作者,运用“主位”(emic)方法,从“本文化”内部视角对自己民族和村寨的社会文化进行叙述与评论,以求在当代国际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中国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本土化”创新,促进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人类学建设。
目录
“他者的倾诉”:还话语权予文化持有者——“新民族志实验丛书”总序
一 民族志:文化人类学知识生产的结晶和学术创新的核心
二 “更彻底地让研究对象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当代国际人类学界“文化书写”问题为平台的实验
三 用汉语叙述:基于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关系的本土化实验
四 对话:多维交复话语张力的实验
前言
大糯黑村概况
一 地理和历史概况
二 人口构成
三 生态环境及资源
四 经济结构及其状况
五 基础设施建设
六 社会组织结构
七 婚姻家庭
八 传统文化及现状
九 科教卫生
十 社会整合
李琳村寨日志
记录员小传
王光珍村寨日志
记录员小传
后记
书摘插图
大糯黑村概况
一地理和历史概况
(一)位置面积
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为296.7平方公里。全县最高海拔2,604.1米处和最低海拔1,554米处皆位于圭山乡境内,全乡平均海拔为1,900.米。圭山乡大糯黑村位于圭山乡西北部,石林县城东部,距圭山乡政府所在地海邑4公里,距石林风景区约25公里,距石林县城约30公里,距昆明市约90公里,处于昆明市的边远地区,石林县的边远地区。省道昆泸公路和九(乡)一石(林)一阿(庐古洞)旅游专线途经距该村3公里处。大糯黑村是糯黑村委会所在地,糯黑村委辖有大、小糯黑两个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大糯黑村位于东经103°31’,北纬24°30’,海拔1,985米。全村国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544.72亩,人均耕地面积2.67亩。
(二)地形地貌
“糯黑”,原名“藤子哨”,撒尼语“糯”意为“猿猴”,“黑”是水塘的意思,“糯黑”则为“猿猴戏水的水塘”。顾名思义,大糯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地形为从北到南,东高西低,这里是山区,多石。大糯黑周边的杜鹃山等山上有古代的了望台。大糯黑村处于海拔在1,900米以上的山原地貌区、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带,存在典型的溶沟、峰丛、地下喀斯特地貌等,地形结构复杂,起伏不定,山峰石岭,重岩叠障。大地构造属东北向褶皱带,褶曲和断裂发育,断层纵横,节里密集,岩面受到较大破坏,促进喀斯特现象的发展。这种地貌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碳酸盐和石灰岩覆盖,经雨水暗流的长期溶蚀、冲刷、崩落,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这里到处可见洼地、漏斗、地下河、溶洞。溶洞很多,山山有洞,洞中有洞,分布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