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基于劳动节约的视角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杨蕴丽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32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7921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有优良的节约传统,新中国踏着勤俭建国的足迹走向繁荣。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运用。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民生普济、国家振兴和民族存亡。
西部民族地区肩负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艰巨任务。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自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有关研究迅速增加,但是多集中在探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上,缺乏对中国节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劳动力的节约更没有被纳入节约研究的视野。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运用实地调查研究、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表象——抽象——具体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等对节约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以及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节约溯源
第一节中国古代节约:“崇俭抑奢”到“开源节流”
一、原始社会——劳动的大量耗费是生产力水平较低条件下的必然代价
二、奴隶社会——战俘的劳动力被保存下来是劳动力节约的开始
三、封建社会——部分人身自由和小额自有农产品激励农奴提高劳动效率
四、集权官僚制社会——拥有人身自由和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勤俭节约”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节约:“发展生产”到“高效利用”
一、国近代的“俭奢论”之争
二、毛泽东节约观指导下的勤俭建国方针与增产节约运动
三、新时期,党和国家适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三节国外节约观:“优化配置”和“劳动节约”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节约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节约观
三、列宁、斯大林的节约观及节约实践
第四节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劳动的节约
一、节约的涵义——抑制奢望,减少浪费
二、节约的客体——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力
三、节约的本质——劳动的节约
四、劳动节约的基本规律
五、劳动节约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资源约束下的社会发展类型
一、个体低代价生存型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
二、高代价高增长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三、社会低代价发展型社会——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
第二节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国度性
二、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是劳动者
三、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主导是政府
第三节中国现阶段节约实践领域的主要矛盾
一、中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浪费现象及其后果
……
第三章西部民族地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特殊背景
第四章西部民族地区劳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第五章西部民族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第六章西部民族地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节约溯源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节约不仅是抑制浪费的一种实践行动,更是一种经济伦理,是对超出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之欲望的节制。
第一节中国古代节约:“崇俭抑奢”到“开源节流”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中国各社会形态下节约实践及其思想的考察,是中国抑制现阶段的浪费现象、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起点,也是研究节约问题、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就是文明主体不断在文明发展过程中进行着争取自由的斗争,从而促成社会制度的渐变与质变。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下的节约理论及其实践,必须把握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并坚持二者的统一,即文明主体的自由发展程度。历史尺度,是指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角度来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下的节约理论及其实践,看它能否在促进文明主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道德尺度主要强调的是价值标准。优秀的节约思想及其实践是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辩证统一,统一的基础是有利于文明主体的自由发展和持续发展。
一、原始社会——劳动的大量耗费是生产力水平较低条件下的必然代价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们的基本活动是采集和狩猎。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和中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采集和狩猎所获得的物质资料有限,尚不能充分保证原始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很少浪费。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加,那些在氏族公社中担任族长的人利用职权多占有财富,他们不仅消耗超过满足其生存需求的财富,死后还带走大量随葬品,物质财富的浪费开始出现了。能不能据此认为“从整个原始社会来看,原始人在生活消费方面是极其节约的”呢?不能。原始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获得生活资料十分有限、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只是做到了节省,但并不是真正的“节约”,因为节约不仅指节俭和节省,还包含对超出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欲望的主动节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