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与治疗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作者: 王强修 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126387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由乳腺外科和病理科专家共同编写,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作者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基础理论、病理变化和临床诊疗技术。全书共20章,包括乳腺组织学与解剖、生理;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概念、变迁、分类和病理学改变;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穿刺活检、微血管密度检测等在乳腺导管内病变特别是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各种常见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及乳腺癌患者的护理等。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指导性、实用性强,属国内外首部专题论述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专著,适于普通外科、乳腺外科、病理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乳腺的胚胎发生及组织学结构
第2章 乳腺的解剖
第3章 乳腺的生理
第4章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概述
第5章 干细胞与乳腺肿瘤
第6章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7章 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8章 乳腺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9章 X线摄影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
第10章 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第11章 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应用
第12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研究进展
第13章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
第14章 乳腺肿瘤的常用实验研究方法
第15章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学
第16章 乳腺导管内癌的特殊类型
第17章 乳腺乳头状病变
第18章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治疗
第19章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20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书摘插图
第1章 乳腺的胚胎发生及组织学结构
第五节 乳腺发育异常及其相关性疾病
乳腺的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异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数量减少,如乳腺发育不全、无乳腺或无乳头等。常与胸壁畸形合并发生,较为罕见。另一种为数量增加,如副乳、副乳头等,临床比较常见。乳腺后天性发育异常有过早发育、延迟发育、不发育、女性乳腺肥大、男性乳腺肥大等,多与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失调有关。如外源性激素或类雌激素物质摄入过多,体内产生过多或机体对性激素生理性灭活能力下降均可引起乳腺肥大症。
(一)副乳
在人胚6周体长约11.5mm时,腹侧两旁自腋窝至腹股沟中部外胚层增厚形成乳嵴,由外胚层上皮增殖形成6~8对乳头状局部增厚,即乳房始基。出生时除了胸前第5肋间的一对始基继续发育成乳房外,其余的均退化。如不退化和萎缩,继续发育,即形威副乳,或称多余乳。与人类相似,灵长类的猿、猴以及象、海牛等也保留了一对胸部乳腺。猪、狗、猫等则保留多对乳腺牛、羊等上胸段乳腺退化、保留一对腹股沟乳腺。无论何种哺乳动物的乳房,位置都在乳嵴上。因此,人类的副乳腺也主要发生在乳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