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基础知识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 张旭亮,黄继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3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838574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为响应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号召,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本书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节能减排方面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阐述了能源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章主要介绍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3章主要介绍了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第4章、第5章主要简述了太阳能及生物质能方面的应用及工程建设;第6章主要阐述了节能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并对实用的节能技术进行了介绍;第7章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
内容简介
为响应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号召,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本书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节能减排方面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主要阐述了能源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章主要介绍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3章主要介绍了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第4、第5章主要简述了太阳能及生物质能方面的应用及工程建设;第6章主要阐述了节能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并对实用的节能技术进行了介绍;附录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标准及法规。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用于工矿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基层干部及从事节能减排工作的人员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能源
1.1 概述
1.2 不可再生能源
1.3 可再生能源
1.4 电力
1.5 新能源展望
1.6 我国能源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第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1 能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2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 建立高效的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2.4 我国的能源战略
2.5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
第3章 能源与环境
3.1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3.2 能源利用所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3.3 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4 我国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状
3.5 中国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政策
第4章 太阳能的利用
4.1 概述
4.2 太阳集热器
4.3 太阳热水器
4.4 太阳灶
4.5 太阳房
4.6 太阳能干燥
4.7 太阳能温室(大棚)
4.8 太阳能光伏发电
4.9 太阳能的其他利用
第5章 生物质能的利用
5.1 开发生物质能的意义
5.2 生物质能的特性
5.3 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分类
5.4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途径
5.5 生物质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
5.6 沼气技术
5.7 生物质燃烧技术
5.8 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技术
5.9 生物质燃料
第6章 节约能源
6.1 节约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6.2 我国政府节约能源对策
6.3 企业实用节能技术简介
6.4 家用电器节电
6.5 建筑节能
6.6 交通节能
6.7化工能源
附录 节能减排相关资料及部分法律、法规、标准
附录A 节能减排有关数据
附录B 我国能源消费相关数据
附录C 我国各类单位人均能耗
附录D 节能信息网站
附录E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附录F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摘编)
附录G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附录H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附录I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附录J “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能源
1.1概述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1.1.1能源的定义
顾名思义,能源是能量的来源和源泉,是可以转换成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等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所生产的产品。过去,人们从广义角度出发,往往认为那些比较集中的含能物质才称为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及掌握能量转化的方式和技术也在发展。现代的人们把能源定义为:比较集中的含能物质或能量过程均称为能源。所谓的能量过程是指另一类型的能源物质在宏观运动过程中所转化的能量,例如:水的势能落差运动产生水能,空气运动产生的风能等均属于此类能源。所以,实质上能源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经转换向人类提供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的能量的载体、资源。
1.1.2能源的分类
世界各国对能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基本上是根据能源的特点和实践要求对能源进行分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