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传(平)

分類: 图书,传记,历代帝王,中国,秦汉及以前,
品牌: 杨生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6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010032718
·条形码:9787010032719
·包装版本:2001-08 第一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汉武帝传》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学术价值高,可读性强。《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人民出版社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皇帝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兼顾可读性,是目前较好的帝王传记丛书。丛书包括《唐太宗传》、《唐玄宗传》、《朱元璋传》、《明成祖传》、《万历传》、《乾隆传》、《崇祯传》、《光绪传》、《隋文帝传》 。
编辑推荐《汉武帝传》是《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系列之一,人民出版社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皇帝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兼顾可读性,是目前较好的帝王传记丛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传奇的少儿时代
第二章 尊儒术 重法治 悉延百端之学
第三章 施德治安定社会
第四章 财政危机与经济改革措施
第五章 政治体制改革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二章尊儒术重法治
悉延百端之学
中国从统一国家出现以后,就出现了全国以一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现象。秦统一后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西汉初期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为指导就是其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对其他学派持什么态度呢?一般是朝廷设博士官,任用其他学派的学者为博士,朝廷开会各学派的人都可以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咨询、顾问,朝廷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其他学派的人一也可以在朝廷做官。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以前就是这样做的,西汉初期也是这样做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个特例,并不代表一般情况。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其后,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说“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一直到现在一些权威辞书和中学教材都在强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自古至今都存在着不同意见。汉武帝同时的人太史公在《史记·龟策列传》“太史公曰”中就称赞汉武帝“悉延(引)百端之学”。今人张维华先生指出汉武帝在尊儒的同时“也采用了法家的手段进行统治。……方士的学说,也有被采用于当时的政治制度的”。罗义俊说:“汉武帝在学术、思想领域走的是‘悉延百端之学’的路子”。从客观事实上来看,汉武帝“尊儒术”,就是提升儒学的地位,尊为国家、社会的指导或统治思想。在尊儒术的同时,汉武帝又重法治,让张汤、赵禹增订法律,以严刑峻法治国。在此同时,又兼用百家。因此,可以说汉武帝推行的学术思想政策是:尊儒术,重法治,悉延百端之学。究竟汉武帝尊儒术是怎样尊的、重法制又是如何重的、对其他各学派又是如何用的?这就是本章所要论证和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所以,现在探讨这一问题,就需从董仲舒的建议谈起。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以下简称《对策》)中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在此要求对儒家以外的百家学说“皆绝其道”,使“邪辟之说灭息”。这是一个要“绝灭”百家,在思想领域实行专制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让读儒家以外各家的书,不让儒家以外各家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