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文化名家话佛缘(插图本)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宗教文学,佛教,
品牌: 马明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373 页
·ISBN:7500660898
·条形码:9787500660897
·包装版本:2005年1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以“文化名家话佛缘”为主线,精选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思想家等众多名家说佛性、谈禅趣的精品佳作六十余篇。篇篇珠玑,字字性灵。
编辑推荐《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从孙中山、鲁迅、老舍、弘一、丰子恺、叶圣陶到当代的文化大家季羡林、赵朴初、费孝通、张中行、黄永玉、周国平等,无一不在用生命的体验去书写对佛的感悟与理解。文人如朱自清、沈从文、金庸、余秋雨、贾平凹的文章从佛的人间性书写佛与人的关系,韵味隽永;学者如熊秉明、梁思成、费孝通、冯其庸的文章则从专家的视角,细述有关佛的建筑、雕塑、艺术之美,博大精深。阅读这些名家之作,可以真切地体味到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深厚,也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别致的情趣、别致的境界。
目录
我的第一个师父 鲁迅
宗月大师 老舍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
朝礼五台山记 虚云
弘一法师之出家 夏丐尊
两法师 叶圣陶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请读片段
我的第一个师父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拚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答道:“这正是表示轻贱呀!”那人无话可说而退云。
其实,这位道学先生是诡辩。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和尚这一种人,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下贱之流。读书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见当然和读书人相同,所以也就不来搅扰了。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拜师是否要贽见礼,或者布施什么的呢,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我却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作笔名,并且在《在酒楼上》这篇小说里,赠给了恐吓自己的侄女的无赖;还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论理,是应该用各种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却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
这种布置,好像也真有些力量:我至今没有死。
不过,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惟一的记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胡的东西的。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然而我又想,这法宝成人却用不得,反而非常危险的。
但因此又使我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