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艺术史,
品牌: 徐建融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44 页
·ISBN:7309042352
·条形码:9787309042351
·包装版本:2004年1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所收各篇,系作者在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时结合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条件,并针对今天的借鉴和弘扬需求而提出的成果。其核心,是围绕着中国画由“绘画性”的画家画转轨为“书法性”的文人画,由注重“画之本法”转轨为注重“画外功夫”,由强调共性“共名”的社会功能转轨为强调个性的“异名”的自我表现功能而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实践美术史”的研究特点和方法。
作者简介徐建融,1949年生,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专攻美术史论、书画鉴定,著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等,并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本(齐鲁书社,2000年)中宋代卷(上、下)主编、清代卷(上、下)副主编。复攻诗文,有《毗庐精舍集》;兼擅上水、花鸟,出版有《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等。
编辑推荐本书所收各篇,系作者在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时结合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条件,并针对今天的借鉴和弘扬需求而提出的成果。其核心,是围绕着中国画由“绘画性”的画家画转轨为“书法性”的文人画,由注重“画之本法”转轨为注重“画外功夫”,由强调共性“共名”的社会功能转轨为强调个性的“异名”的自我表现功能而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实践美术史”的研究特点和方法。
目录
绪言
1 《江山秋色图》卷与钱选的山水画派
2 “近世”与“古意”——赵孟頫研究
3 元代两画家考辨
王渊考辨
边鲁考辨
……[看更多目录]
文摘《江山秋色图》卷考辨
《江山秋色图》卷,绢本,大青绿设色,纵55.6厘米,横324厘米。此图无款印,曾藏明内府,据朱标题跋,谓洪武八年(1375)装裱此图时题名为“赵千里江山图”,并谓:“观斯画景,则有前合后仰,动静盘桓,盖为既秋之景,兼肃气带红叶黄花,壮千里之美景,其为画师者若赵千里安得而易耶?”清初归梁清标所有,后入乾隆内府贮重华宫,《石渠宝笈》定为“赵伯驹江山秋色图一卷”。今藏故宫博物院。至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邦达编《中国绘画史图录》图84影印,定为宋人佚名之作,并认为:
全境山水,岭岫重复,丛林回环,中间散见楼观、屋宇,行人如蚁,备极精工。用笔尖细而不纤佻,设色浓丽而不庸俗。无款印。定是北宋高手佳作。旧明人题为南宋赵伯驹画。按伯驹画虽未见真本,但以其弟赵伯骕画《万松金阙图》和元·钱选、明·仇英几种仿赵山水画来作旁证,似乎形式有所不同。伯驹画大致应是工中带拙,介于画工与文人画之间的一种风格;此图则精细工丽,全属北宋院体,不能与之合流,故难从旧称。
后来《中国美术全集》等影印此图,均定为北宋画院高手之作,而把它从赵伯驹的名下划了出去。
对朱标和徐邦达先生两家之说,有若干问题需要加以辨正,并因徐先生提出以钱选仿赵山水画作为旁证赵伯驹画风的依据,又有必要对钱选的山水画派与唐、宋青绿山水画史的关系加以系统的讨论和梳理。至于明仇英的青绿山水,因时代相隔久远,不在本文的考辨范围。
首先,朱标称此图“盖为既秋之景,兼肃气带红叶黄花”,嗣后《石渠宝笈》干脆命名为《江山秋色图》并沿用至今,徐邦达《图录》已不能确指其秋景红叶黄花何在,但于此未加辨正。其实,这一“秋色”的画题是并不确的。此卷确有“肃气”,但并非“既秋之景”的物象描绘中所散发出来的,而是绢地泛黄变暗的自然包浆所致,为一般古代绢本书画所常见,即通常所说的“古色古香”,或称“旧气”。而此图的旧气,尤与经久不褪的青绿重色相映照,从面呈现出一种萧瑟的意味,颇近似于秋色的感觉;至于“红叶黄花”,则遍览全卷而不得,所见的倒是桃花(或梅花)与山茶间植,葱翠的松竹相掩映,一派春意盎然,江水染蓝靛色,正所谓“春来江水绿如蓝”,所以,应为春景无疑。以下便更名为《江山春色图》。
其次,徐邦达先生黎此图为“全境山水”,这是以此图“定是北宋高手佳作”而非南宋赵伯驹之作的一个伏笔,有必要稍作具体的分析。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