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风物

太平风物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李锐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108025329

·条形码:9787108025326

·包装版本:2006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太平风物》是比较奇特的小说集,作者把残摩、青石石畏、樵斧、耕牛、牧笛、铁锹、镢、犁铧、耧车等都纳入“农具教育”之中,传统农具成为小说言说的主要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尖锐碰撞。当然,也有过度想象,有些地方甚至落下过度抒情的痕迹。李锐称,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几乎往前数上三四代,就会与农村、农民发生联系。但他不赞成把乡村描绘成世外桃源的倾向,而主张写“赤裸的田园”。本书传达了作者对正在消失的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也传达出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的敏锐思考和至深忧虑。书中在16篇小说间,将图片和文字、文言与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与现实的困境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超文本拼贴”。《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是著名作家李锐近年的精心之作“农具系列”的合集,共十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意象,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平台上使之碰撞,从而把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表现的刻骨铭心;农民在失去土地和失去世世代代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后的茫然、创痛和决绝,也在作家笔力千钧的描绘中格外惊心动魄。

“超文本拼贴”讲述农具的荒诞故事

在这部小说集里,千年不变的农具全扭曲、改变,近乎荒谬喜剧的形式远离他们在千年前所被设计的功能。耕牛被扑杀、桔槔被当作偷运煤火车上媒块的杠杆、铁锹成了迎合城里人观光时“原汁原味”的滑稽戏道具、磨盘用来捆锁买来的女人……

在图书的编排方式上,作者和出版社将《王祯农书》中的文字、图片和这些故事拼贴在一起,用作者的话说:“图片和文字、文言和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拼贴在一起——一种超文本拼贴”。这样的一本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种“展览”,这样的一本书不止需要读,更首先需要看。

写作灵感源于一次偶遇

198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锐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叫做《中国古代农机具》的小册子,定价人民币八角钱。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对于农具历史的讲述,看得他惊心动魄:“所有农民们使用的农具,都有长得叫人难以置信的历史,都有极其丰富的发展经历。尤其是一些被农民用方言称呼的农具,我原来一直认为那都是些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的字,无非是乡下人固执、封闭的语言偏好。没想到,却和两三千年前的历史完全重合,和古音古字一模一样。人和历史心领神会的遭遇就在那一瞬间发生。悲怆和遐想久久难平。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也许应当写一本关于农具的小说。”

书名得自七百年前《王祯农书》

《太平风物》这书名是作者从《王祯农书》里得来的。七百年前,王祯看见一种农具被人使用,看见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和平,丰足,恬静,而又久远。这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发出由衷地赞美:“每见摹为图画,咏为歌诗,实古今太平之风物也。”

李锐表示,他的农具系列小说,同样是出于一种深深地打动,出于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震撼,也更是出于对眼前真实情景的震撼。当然,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农村,农民,乡土,农具,等等千年不变的事物,正在所谓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所谓历史的诗意,田园的风光,早已经淹没在现实的挣扎和冷酷当中。尽管在偏远的乡村里,古老的农具还在被人们使用着,但人与农具的历史关系早已荡然无存,衣不蔽体的田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从容和安静。就好像从绿洲来到荒漠,就好像看到一通被磨光了字迹的残碑,赤裸裸的田园没有半点诗意可言。

作者称,把“太平风物”和“农具系列小说”装置在一起,陈列在一个“纸上的农具展览馆”里,是希望把自己的这种震撼和一言难尽的感慨传达给可能的读者们。

作者简介李锐,男,1950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1966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1969年1月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落户,先后做过六年农民,两年半工人。1977年调入《山西文学》编辑部。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1988年转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同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8年12月当选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3年10月辞去山西作协副主席职务,同时退出中国作家协会,放弃中国作协会员资格。197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系列小说《厚土》为作者影响较大的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红房子》、《厚土》、《传说之死》。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散文随笔集:《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网络时代的方言》。另有《东岳文库·李锐卷》(八卷)。和外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一样,李锐的作品也曾先后被翻译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媒体推荐文学家有了社会学家的光彩

■读家:王竞■推荐指数:★★★★★☆

《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仿佛一个文学化的社会调查报告,文学家李锐也突然有了一种社会学家的光彩———整部短篇小说集里,充满了历史感、真实感和问题意识。虽然我这个门外汉并不知道作者和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厚土》、《银城故事》曾经的风生水起,却也读得好生感慨。

一直觉得,就像好的社会学家可以看到冰冷的制度和结构下活生生热乎乎的人一样,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平凡生活来写出时代,串起历史。这本书中每一个故事看上去都只是一个个案,但十四个个案一经十四件农具串起,却铺陈出现代社会中农民的艰难和困境:老农花了一辈子的心血为儿子盖好了大瓦房,在城里干活的儿子却回来得越来越少;民办教师终于靠开荒种豆补上了政府拖欠自己的工资,学校却因无一人及格而自动解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他们却欢欣鼓舞地让推土机在上面碾过……这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不再是以前的功能:石碨退化成整治逃跑的南蛮女子的工具,扁担破碎成几截从而成了残疾农民身体的一部分,桔槔异化成了偷煤的工具……恰恰通过这些,作者完成了某种隐喻:农具的退化、破碎和异化,是不是也暗示了我们这个时代农村以及农民的某种退化、破碎和异化呢?

有责任感的社会学家,不会嗅觉敏锐地紧跟政策而是独立思考;有责任感的作家,也不会在虚构和抒发中自我沉醉而是尊重真实。李锐让我觉得深沉厚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写的故事和我这几年在农村调查到的情况如此相似,以至在阅读中竟然恍惚了小说与现实的边界。全市的机器每年切断四五千只手指,上千人因此改变命运,于是有了出家的“了断”师傅,也有了樵斧连环杀人的案子。然而几千人的命运,不会抵挡全球化、市场化下的财富制造,也不会让以“进步”和“文明”之名轰轰烈烈进行的工业化歇息片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鼓励农民走出去加入这个过程,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会激烈地反对“最低工资法”,就是因为这个门槛把许多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农民永远地挡在了农村。对他们来说,到珠三角的工厂受“剥削”受“歧视”,也好过在农村过毫无希望的生活。不过也因此,有了成千的断指,有了到城里寻找机会却命丧黄泉的金堂,有了老来无依的老人和赤裸的田园。

故事中的人们“随机”地碰上了这个时代,一个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奋力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时代;但不幸的,他们又生在了农村,于是命运在他们出生那一刻起就基本注定了。这种命运在现行体制下几乎是无可反抗的。比如农民工,“出来”是不得不的———全球化的裹挟,现代化的吸引,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最后也不得不响应“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回去”。在城市大大小小的工厂中面对了十几年机器之后,那点手艺在农村毫无用武之地,土地也还是一样令人失望,只是多了内心的不甘和不平衡。现代社会中,众多的人口、有限的资源、刚性的政策,使数量庞大的农民丧失了选择的权利,甚至丧失了选择的能力。“去”和“回”都构成了现代农民的困境,他们每一步都不是自己走的,每一步又都是不得不走的。

社会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一个合理的制度可以将进步的代价平均分配到所有或者几个社会群体上,若只剥夺一个,社会正义就会受到质疑。

一次次的调查中,感受到的都是泪和无常;《太平风物》中的故事让人思考泪的来处和归途,思考这种无常的必然和无奈。

当时风物在 可能醉太平?

书评人 涂涂

不浪漫的诗意

一本名字叫做《太平风物》的书,是容易激起读者怀想的。 “太--平--风--物”,诗歌般的节奏,四个字吟咏下来,有一种悠长的韵味,几千年的历史也似乎随着这吟诵穿越时空,悠然来到面前。李锐说这个书名得于《王祯农书》,书里面记载着这四个字的出处,“每见摹为图画、咏为歌诗,实古今太平之风物也”——果然是一派浪漫的风貌。更何况,一翻开书,看到的便是一件件的农具:犁、锄、镰刀、磨……千年不变的农具,在书页上静默呈现,而农业社会千年不变的历史在这些隐约的图像中更生出了一种肃穆的诗意。李锐,是要为逝去的历史招魂吗?

李锐说不是。他把这本书叫做“农具系列小说展览”,他希望读者不但“读”、而且“看”这本书,“看”那一件件的农具。看样子,他在拒绝历史的诗意,因为只有现实,才是需要用眼睛去“看”的。其实,对于这本书的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些农具不但代表历史,也代表记忆——很多人小时候大概都曾经见过、甚至用过这些农具中的某几件;而在更多不大可能看到这本书的人们那里,这些农具既非历史、也非记忆,它们只是平平淡淡的现实、日常的生活——这些人是农民,中国农民,李锐小说的主人公们。当代农民对这些传承着历史的农具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在这些误用的过程中,现实的残酷不但让历史的诗意荡然无存,更以一种凶猛的姿态席卷传统、席卷乡村、席卷一切曾经的美好。而那些展览中的农具,就像《残摩》中那盘散了架的摩一样,支离破碎。

《残摩》里,老农没有名字,只有倔强,只有叹息。他明白村里的壮年男女为什么都要远走城市,可是他却舍不得那盘摩、那块地、那排亲手盖起来的大院子。残摩已经不能平地了,老农也落下一身伤痕,村里的老人们已经陆续死去,他,也快了吧?残阳中,破碎的摩和没有名字的老农,活生生映照出农耕社会夕阳西下的凄凉画面。

李锐说了, “廉价的道德感动和对残酷现实虚假的诗意置换,不是这次展览的目的”,他描画出来的,也绝对不仅仅是残摩上无助的老农。面对似乎席卷了世界的疯狂,更年轻的一代正绝望地寻找突破口。“绝不再活在他们那个世道里”,了断和尚的口头禅实际上是一代人的绝望呼喊。以小五金立命的青川市每年要被车床切下几千根手指,失去三根手指的了断只是其中的不到千分之一。和另外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不一样,了断在绝望之后绝意出家,甚至用樵斧砍断了自己的命根子。可是出家又能怎样?了断即使把自己投入茫茫江水,也逃脱不了被这个“世道”追逐。

和了断一样,木匠金堂也是到城市里寻梦的,可是一场车祸让美梦还没有开始就碎了。截肢之后的金堂,用扁担把自己的残腿连起来,用两只手“走路”,一定要死在家里的信念支撑着他一寸一寸挪回了家乡。可是在家门口最后一座大山前面,金堂哭了,那个家啊,又能给他什么呢?

高密度的现实

有多少种命运,那些农具大概就有多少种用法。在《太平风物》之前,人们很难想像扁担会成为一个人支撑回家的腿,更难想像樵斧是弃世者绝望自宫的工具,但这个世界却已经变成这样了。其实从全书的第一篇开始,这些农具的不寻常就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农民陈有来用镰刀割下了村长杜文革的头!事后,有来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把杜文革的头稳稳地放在八仙桌上,旁边是一叠杜文革贪污的证据,那是有来冤死的哥哥保来留下的……一种复仇的快意贯串着这篇小说,直到最后一刹那,警察的子弹打穿了有来的胸膛。——这个世道,毕竟不是有来、了断、金堂他们的。

李锐写的,当然不是命运,那是现实,是现代化大潮中绝尘而去绝对不可能回头的现实。尽管有些故事看起来离奇,但放在转型期的农村,没有人会不相信这些故事真的可能发生。他写乡村教师的尴尬,因为没有工资,一副用来打黑豆子的连耞,成了老师让学生们帮忙干活的工具,更成了这间小小学校关张的理由;他写穷乡僻壤人口贩子的猖獗,那个被栓柱买来锁在石磨上调教的媳妇,居然曾经也是贩卖人口集团的主谋;他写口蹄疫期间对耕牛的大规模扑杀,红宝带着他心爱的耕牛黄宝躲在古旧的老窑洞里面,虽然躲过了政府的“执行”,却躲不过葬身坍塌的废窑洞的结局……

《太平风物》不长,十四篇“农具小说”,加上稍稍相关的两篇附录,不过十来万字,基本上都发生在那个叫做五人坪的弹丸小村。但放眼当代文学版图,这十万字的密度是惊人的。在李锐坚硬的语言之下,当代中国农村由断片拼贴出一幅全景,干群矛盾、城乡矛盾、口蹄疫、民工潮、小煤窑的事故、大农村的空旷……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伤痕累累的农村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有这些,李锐都希望读者用眼睛去“看”,因为这图景,正是被一部分人遮蔽、更被另一部分人忘却的新农村。

或许我们可以“看”的,还不仅仅是这薄薄的一本小说。李锐把如此丰富如此暴烈的现实用挤压式的语言填充在短短的十万字里面,而关心现实的读者,可以在最近两三年的媒体报道中找到无数的材料来丰富这薄薄的小书,这小小的五人坪,这短短的十四个故事。要看农民工在城市里面的挣扎吗?自杀讨薪早已不算新闻;要看环境污染后空荡荡的农村吗?癌症村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语;要看城乡差距有多大吗?一张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要让一家农户在田里辛苦整整两千年!

世道在变,农民们却变不了。他们只有手里的农具,变了形的农具,没有土地的农具。在小说的最后一篇里,七岁的牛牛和七十岁的爷爷一起犁地,这个孩子是新农村的一点点希望之光吗?大概没有人会这么想吧,牛牛和爷爷耕种的那块地已经耕种了千年,不过在发现了煤矿之后,这块地却将是最后一次被播种了,它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而在它上面耕种着的人们,来年也将被合并到旁边的大村子里面去。

断裂中的历史

《太平风物》写现实,暴烈的现实,但在书里面的,却绝对不仅仅只有现实的残酷。如果是那样,那它就不过是一篇报告文学,或者又一本《厚土》。作为小说,真正让《太平风物》产生吸引力的,是现实置身于历史之后,所产生的那种疏离感。每篇小说的开始,一张农具的图片,一段《王祯农书》中的引文,一段《中国古代农机具》中的解读,给现实中的故事添上了一层浓浓的历史背景。不过必须注意到的是,除了那些农具的形象让人既熟悉又有点陌生之外,如果没有《中国古代农机具》的解读,《王祯农书》中的引文对大部分读者其实也是不可理解的,甚至要把里面的字认全都有难度,虽然这本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在历史上其实只是一本普及读物,王祯本人还在里面加了不少注音(当然,这些反切注音本身也已经属于历史了)。不用说,历史传统在这个地方开始,其实已经断裂了,那些农具从被误用到被抛弃,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大概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更突出地呈现传统的断裂,李锐在引文中又加了不少注音,于是反切和汉语拼音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正好见证了历史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历史已经断裂,传统徒呼奈何。在一篇篇现实故事所带来的震撼冲击之后,《太平风物》开始显露出一种不同的风貌,一层更深重的忧思。从这一点来看,李锐和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有相似之处。在《我的名字叫红》里面,细密画的传统其实早已断裂,它代表的是土耳其的宗教和文化;而在《太平风物》中,细密画则变成了农具——几千年农耕社会最贴切的象征,而这一文化传统的断裂同样迫在眉睫。20世纪的土耳其和中国,都经历了惊涛骇浪般的变化,土耳其尤其激烈,凯末尔的改革甚至禁止人们使用土耳其的传统文字。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当代土耳其可能已经忘光了奥斯曼帝国的荣光,而李锐的农具展览却还能为我们留下强烈的震撼。不过,震撼过去之后,该来的还是要来。

在《犁铧》一篇中,五人坪的一切都被复制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这里不但有满金爷和柳叶儿扶着犁铧耕种的铜雕,甚至在喇叭里播放的都是从五人坪录制过来的声音,人来人往,鸡鸣狗唱——这一切,都是高尔夫俱乐部老板、当年在五人坪插队的陈建国安排的。来自五人坪的农民宝生呆在这里,像在老家一样自在,他甚至能认出自家狗叫的声音,那个曾经的五人坪,在这里完全复活了。但当宝生正做着美梦的时候,突然,声音没有了、光芒也不见了。停电,让“一切都没了生气,整个世界都变得假惺惺的”。梦醒时分,曾经的“太平风物”已经荡然无存。

书评

《太平风物》似乎可称为“跨文体”写作。李锐把古籍《王祯农书》中的古代农具图谱和古籍原文作为每个篇章的引子,笔下流泻出一篇篇与农具农耕有关的文字,对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得异常到位。作家以悲悯之心对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也牵扯出对当下农村乃至整个社会一些问题的思考。

(丁杨)

——中华读书报

编辑推荐《太平风物》卓越网2006年度年好书

亚洲周刊2006年度中文小说榜首

新京报阅读周刊2006华语图书传媒年选

2006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好书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和《新京报》等27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6年度十大图书"

《太平风物》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意象,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平台上使之碰撞,从而把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表现得刻骨铭心,同时农民在失去土地和失去世世代代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后的茫然,创痛和决绝,也在作家的描绘中格外惊心动魄。

目录

前言

《王祯农书》注

袴镰

残摩

青石碨

连耞

樵斧

耕牛

牧笛

桔槔

扁担

铁锹

犁铧

耧铧

耧车

附录

颜色

寂静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袴镰

他把洗干净的袴镰放到葡萄架下面的八仙桌上,把杜文革也放到八仙桌上,放到对面,让自己和他脸对脸地坐着。

他把它们都洗干净了,袴镰和杜文革都在井上洗得干干净净的,他把自己也洗干净了,那件弄脏的上衣扔在井台上了,扔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等到弯下腰伸出手的那一刻,忽然明白过来自己真是个傻瓜,忽然明白从现在起,不只是这件上衣穿不穿无所谓了,连眼前这个看了二十六年的花花世界都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哥哥的冤仇报了,几年来的煎熬总算熬到头了,一切都了结了,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了。二十六来已经习惯了遵守所有人的规矩,父母说的,老师教的,广播电视里天天讲的,街坊邻居们不言而喻都照着做的,二十六年来自己一直被这些无孔不入的规矩管束着。就说穿衣服这件事吧,是谁规定的人非要穿衣服才能上街的?天气又冷,为什么就不许不穿衣服痛快痛快?他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快感把拿衣服的手收了回来,心里由衷地涌起一阵豁然开朗的快乐。所有原来必须要遵守的都用不着再遵守了,松绑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