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修订版)
分類: 图书,特价书,经济与管理,
品牌: 吴晓波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213021510
·条形码:9787213021510
·包装版本:2007年4月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败局(修订版)》中有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本书解读十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是一本放在手上另人发烫的书!
一个个国内著名得很著名得很——我真不知该如何描绘它们的著名
突然在它们“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了!
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
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
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
作者简介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编辑推荐《大败局(修订版)》6年重印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本书解读十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
目录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 从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谈起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得“三北”者成诸侯
激情燃放梅地亚
一个天价般的电话号码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大败局》初版6年之后,我决意修订是基于两个原因的考虑:
第一,尽管本书已经被重印了28次,不过,它似乎还在被一再地提及。对于今日的中国商业界而言,这些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败局所蕴涵的“失败基因”仍然在时时发酵。
第二,我在2007年初完成了《大败局Ⅱ》的写作。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大抵可以研习过去lO年所发生的最著名的中国企业失败案例。
此次修订,让我有机会能重新认真阅读了旧作。一个令人欣慰的事情是,我没有发现任何重大的事实失真和数据偏差,而我对一些现象所作出的判断和预言,似乎也没有更正的必要。我仅仅增删了部分附件,并将部分企业家在2001年之后的命运做了后续的补充记录。
中国的商业历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地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可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是为记。
吴晓波
2007年春于杭州
文摘插图
[代序]从中国企业的“失败”谈起/吴晓波
我这样理解失败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更有人怀疑起美国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就在这一时刻,当时的美国总统F.D.罗斯福告诉人们:并非追求利润的自由企业制度已在这一代人中失败,相反,是它尚未经受考验。
我常常以这段话来考量中国企业界正在发生着的沉浮兴衰。
在我的理解中,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正在经历失败,是一个“尚未经受考验”的、活泼泼地成长中的中国新兴企业群体。
如果我们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一个稳定和成熟的企业,首先要观察的是,它在过去的两到三次经济危机、行业危机中的表现如何,它是怎样渡过成长期中必定会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机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家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经营历程中一帆风顺、从来就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企业,那么,要么它是一个上帝格外呵护的异类,要么,它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泡沫。
直到我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所研究和涉及的这些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完全地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失败”仅仅是对它们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的描述。我祝福它们能够——地从这个失败的阴影中站起来。而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的我们,则希望用我们的“解剖刀”和“显微镜”从它们各自的败局中提取宝贵的“失败基因”。从动笔之初,我就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分析性的著作,我们必须尽量地弄清楚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受难者是怎样陷入危机的,惟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尽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掉进灾难之河……
激情年代的终结
就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日日夜夜里,我常常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所淹没,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谁也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正如幽灵般越飘越近:今天正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表演的许多企业家都将不可避免地随风而逝。
在过去的十年里,因为职业的便利,我至少采访过500家以上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知名或不知名的中国企业,本书所涉及的企业及企业家,我几乎均有接触。我还曾经或深或浅地参与到一些知名企业的新闻、行销策划中,我目睹过无数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陨落。所以现在,当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点上一炷清香,面对一叠叠行将泛黄的资料、文件和手稿,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来形容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