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书

黑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侦探/推理/悬疑小说,
  品牌: 奥尔罕·帕慕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9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208069046

·条形码:9787208069046

·包装版本:2007年6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黑书》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版于1990年。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伊斯坦布尔土生土长的律师卡利普寻找失踪妻子的故事。一个侦探小说式的开头——妻子如梦失踪,只留下一张字条,卡利普开始了搜寻,也就开始了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漫游。他逐渐相信,如梦的出走与她的同父异母哥哥耶拉的失踪有关,后者是知名的报纸专栏作家。他开始探寻耶拉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探访耶拉曾经到过的场所,甚至用耶拉的方式进行思考,最后他潜入耶拉的公寓,穿他的衣服,接他的电话,最后甚至能假扮他来写作专栏。

这是小说的表层情节。而就像帕慕克在书中所言,故事背后自有其更深含义。卡利普对如梦和耶拉的追寻,似乎象征着对某一终极理想的探寻和揭秘,这与书中一度讨论的文字与意义之谜、面孔与意义之谜和耶拉专栏中宣称的“救主将到来的”的理论,有着同样的文化逻辑,因而也形成了一个多线平行的意义网络。与此同时,对自我本质的追问、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索,既通过小说本身的情节,又通过小说中耶拉专栏的文本,不断地强化,弥漫在整部小说中,由此又引发和连带着对伊斯坦布尔历史和命运的叙述,更由此扩大到对东西方关系和本质的思索。

《黑书》是一部迷宫般叙事繁复的小说,而其主题也同样呈现出意义的网络化格局。作者融情节、故事、历史、虚构文本、自传成分等于一炉,各种元素交叉并存,形式和主题都体现出强烈的帕式色彩和鲜明的原创性。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至少是有成为伟大小说的野心的作品。堪称作者集大成的作品。

我还要寻找你多久,一栋房子又一栋房子,一扇门又一扇门?还要多久,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然而,我直觉相信,等我们到了七十三岁,当如梦不再有条件盼望另一种生活的时候,她终将会爱我。

关于本书

1.《黑书》是帕慕克融合通俗小说与严肃文学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写于1990年,表面上是一个侦探小说,实际上却是奠定了帕慕克写作的一些基本主题:身份认同和双重身份,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和冲突,奥斯曼的历史,以及伊斯坦布尔城,等等。主人公漫步街头,苦苦寻觅失踪妻子的踪迹,接踵而至的街头景物,主人公脑海里不断涌现的回忆与苦苦思索,以及交替出现的专栏作家的专栏文字,共同编织了一幅绚丽多彩、质地繁复的叙事图景。

2.与《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虚构土耳其历史故事不同的是,《黑书》着眼于现当代土耳其历史,即1960—1980年代之间的土耳其。政治之演进、思潮之纷争、理念之嬗变,都以极其戏剧化的方式在小说中得以呈现。小说塑造了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一段当代人的历史,因而在土耳其国内非常流行,也备受争议。

3.《黑书》以极其宏阔的视角,包罗万象的内容,推理小说式的结构,以及普鲁斯特式的叙事质感,堪称帕慕克最有野心的作品。

4.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是小说版的《伊斯坦布尔》。

作者简介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已经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出版。

《黑书》出版于1990年,在土耳其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995年该书法文版获得“法兰西文化奖”。

媒体推荐(一)本书序言 诺贝尔奖评委 马悦然

帕慕克的小说《黑书》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主角。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该算是帕慕克的小说《黑书》的主人公。登场次要的主要人物是卡利普(Galip),他的妻子如梦(Rüya)和如梦的异母兄弟耶拉(Jelal)。除了这三名,还出现很多伊斯坦布尔的居民以及土耳其历史上重要的真真假假人物。

《黑书》的结构很简单。年轻的律师卡利普发现美丽的妻子如梦离开了他。如梦的异母兄弟、有名的报纸专栏作家耶拉,同时不见了。猜忌的丈夫在寒冷的冬天,整整一星期穿梭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小巷找寻两人的踪迹。在他寻找的过程中,卡利普通过耶拉几十年间每天发表的专栏,看到了他重新创造的伊斯坦布尔,一个比实际存在更真实的想像的城市。每天早晨卡利普细心阅读耶拉的专栏,希望能找到妻子和耶拉失踪的蛛丝马迹。他企图以古代看相的方法解释魔术的文字和字母在城市和居民的脸上所印的记号。帕慕克在《黑书》中引用古代泛神论派的学说在土耳其引起很热烈的评论。

帕慕克的《黑书》用两个角色来叙述一种无上的追求。这两个角色,“他”(卡利普)和“我”(耶拉),每隔一章出现。“他”所追求的是全面的,无条件的“知己”。

在追求的过程中,“他”既靠自己的想像和欲望,又靠“我”对土耳其,尤其是中世纪的泛神论与奥斯曼历史的认识。

《黑书》的“他”和“我”都是耳朵、眼睛和心很灵的人物,他们都能接受一般世俗人所不能接受的真理,能欣赏早被遗忘的神秘的真实。在这追求的过程中,可能原来是敌人或者对手的人物,会越来越相似,越来越同化,最终成为一体。

帕慕克的一个特点是他非常会讲故事(也许太会讲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主张两种相对的概念:“谁都不能成为自己”,“谁都梦想成为他人”,“谁的生命都存在于别人的梦里”。可是每个人最怕的就是失落自己的本性。书的倒数第二章,“王子的故事”里,这相对的概念成为一种因果关系:只有能成功地跟所有的他人成为一心同体的人,才能达到对自己本性的认识。

书中的黑暗与雪景加强了伊斯坦布尔的“呼愁感”。值得注意的是,卡利普不像帕慕克其他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容易呼愁。或许他充满了妒忌的心没有呼愁的余地吧。

卡利普的妻子如梦爱躺在床上读侦探小说。因为看惯了那类的小说,她早看穿了凶手是谁。《黑书》也许可以算是一部侦探小说,一部有凶杀案而不指明凶手是谁的侦探小说,而大方的作者让读者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发现凶手。

记忆的花园,城市的谜题

年轻的律师卡利普(Galip)回到家,却发现爱妻如梦(Rüya,在土耳其文是“梦”的意思)不告而别,因此他开始各处寻找她的下落。卡利普与如梦是堂兄妹,从小青梅竹马,他怀疑妻子是回去找她的前夫,或者与她的同父异母兄弟耶拉(Jelal)在一起,耶拉是媒体名人,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大家争相传诵,而且在有关城市的书写里,处处留下各种宗教、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的符码,透露许多不为人知的事件。顺理成章的,卡利普不断从耶拉的旧作及稿件中寻觅爱妻的踪影轨迹,在伊斯坦布尔各角落出没,甚至住进耶拉的房子,成为他的代言人,直到他呼唤爱妻的文章引出耶拉的老情人及其善妒的先生,终于逼使耶拉在三四角恋爱的谜情关系里遭到枪杀,而同行的如梦也被流弹射中,香消玉殒。然而,故事并不如此简单便结束……

《黑书》(原文作Kara Kitap,1990年出版,英译1994年,最近于2006年又推出新译本)受到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及博尔赫斯的魔幻侦探小说(如《死亡与罗盘》)的影响,大致是有迹可寻,尤其斯特恩在他的小说里即以整面“黑”页去表达“不可解释”、“无法理解”或“离奇死亡”,而且小说里主角与叙事者托比叔叔的辩证结构,及情节不断节外生枝的百科辞典式援引各种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在很多细节上均令《黑书》的读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更显而易见的是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或博尔赫斯的一些短、中篇小说,涉及文学与真实世界、多重叙事观点、无以决定的结局或俨然并未发生的灾难等这些“后现代”小说技巧。但是,这些影响都比不上伊斯坦布尔在作者帕慕克身上所累积、沈淀的碰撞、雕砌及铭记作用。据他上次(2004)来台湾与我访谈的过程中坦称:《黑书》有很大的成分是自传。

2004年,他来新竹演讲,我便预测他会得诺贝尔奖,果然他在2005年入围,但因为政论争议(公开谴责土耳其政府迫害屠杀百万亚美尼亚人)而失之交臂,2006年终于有了迟来的正义,瑞典学院以“在追寻故乡的忧郁灵魂中,发现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新象征”盛赞他的文学成就,可说实至名归。他的成名之作一般是以《我的名字叫红》为代表,但是他的几本近作其实更能道出土耳其在新旧转折、东西交界之间的变异、扭曲与调适,尤其在《雪》、《伊斯坦布尔》,作家的现身说法痕迹可说俯仰皆是,而这些面向早已深植在《黑书》里,也因此不少读者均公开主张《黑书》是帕慕克最好的作品。

虽然书名以“黑”为准,其实色彩、声音之缤纷、故事之错综,从第一章起便令人目不暇接:如梦是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熟睡,但其床单、被褥与周遭的一切其实都丰富得让卡利普无法掌握爱妻“脑袋里此刻正上演着何种美妙的事件”。这一幕写活了所有夫妻彼此之间的好奇、猜疑与迷情,而且也富神奇的自传意味(帕慕克的父母结婚二十五年,最后终于离异,而他自己最近也与结发近二十年的妻子分手)。在如梦“梦境”的记忆花园里是什么呢?“别想,别想!如果你想,你一定会醋劲大发。”当然,越去压抑,醋意越是一发不可收拾。整个故事也是在此一基调之下展开,同时不断围绕一些卡利普最为熟悉的亲友、城市及历史去铺陈。

在结构上,整本小说共分三十六章,每一章均以一个或两个引言开始,且与叙事体产生若即若离的辩证与呼应关系,这种对位安排,如在单数章,大致围绕着卡利普的思想、记忆与境遇,而偶数章则以耶拉的专栏内容及引发的论述作用去发展,可说一动一静,富于外延与内省之张力,同时也与卡利普的寻寻觅觅,由失落自我到坐拥或取代他人之书写,乃至与叙事者“我”(耶拉与作者本人)呈现多元位势的交错、汇合。事实上,不只卡利普与耶拉的认同关系极其混淆,卡利普的老同学与旧识也告诉他:她常认为自己是如梦。耶拉在他的专栏中更与土耳其的许多军事政变、革命、暗杀、阴谋、迫害、秘密警察及各种监督、检查单位形成神秘的先知、预防或共谋、背叛的关系,在想象与真实之间摆荡。因此,《黑书》的主题可说是叙事认同、文化记忆与虚拟现实的问题,而在种种的叙事认同的纠结之上,更有帕慕克本人与卡利普或耶拉的彼此融合之处。毕竟帕慕克早期修习过新闻学,也在大家族中成长,其描述的家族小区生活,乃至他所熟悉的城市百态,在这部小说里确实有着难分难解的交织。

故事从卡利普的童年开始,不过,谜题及无法解开的空缺、缝隙、真实比那种中规中矩的直线叙事要更加曲折、神秘,如卡利普从小便读耶拉的专栏长大,但耶拉似乎并不比他年长,而卡利普对如梦的爱慕一直未断,但中间有一大段却是空白,因为如梦曾经嫁给他人,之后又离婚,“前夫”是谁,何以如梦会如此选择,在叙事体里却没清楚交代。小说的结尾是王子说书,之后是卡利普及如梦追忆往事,俨然如梦在前面三十四章的活动完全不算数,可算是极其扑朔迷离。

第六章的班迪师傅所制造几可乱真而且似乎比现实人物更加真实的“假人”,可说是帕慕克在《黑书》的叙事认同最具象征意义的段落。拟态化身的“民间艺术”一方面道出叙事与社会对应模仿关系,另一方面则凸显土耳其在“西化”或“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纷纷“披上”西洋外衣,“相信自己也跟着变成了另一个人”,崇拜舶来的程度已经到了抛弃传统,“重新做人”的地步:

西化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男士们抛弃土耳其毡帽,换上巴拿马帽,女士们则剥下面纱,蹬上高跟鞋。

当今的土耳其人不想再当“土耳其人”了,他们想当别的。那就是为什么人们大力提倡穿着正式服装、剃光胡子、改良语言的发音和字母。另一位商店老板则简洁地指出,他的客户其实不是要买一套衣服,而是要买一个梦。他们真正想要购买的是一个梦想,希望能变成穿着同一件衣服的“别人”。

“假人”的姿势因而构成了土耳其的“本质”,也随着这种风潮,所有一切都“变了样,失去了他们的正统纯粹”,人人变得同一个样子印出,“仿佛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举手投足、儿子和父亲所谓“人类最伟大珍宝”的姿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化,消失,仿佛听命于某位看不见的“领袖”,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从某个不知名的源头模仿而来的动作。过了一些时日,有一天,当父亲与儿子开始着手制作一系列孩童人偶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些该死的电影!”儿子失声大喊”。这一刀两刃的写法,刻绘出现代化之后土耳其的四不像的“骇怖、凄恻”及荒谬。当然,“假人”只是个文化创意的小规模民俗玩意,最可观的西化影响及其认同则主要来自欧美电影。《黑书》到处弥漫当代西方影像的情节、人物:

那些该死的电影一匣匣从西方运来,在电影院里每个小时轮番放映,影响了路上的行人,使他失掉了自己的正统纯粹。我们的同胞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抛弃自己的姿势,开始接纳别人的。我不打算重述儿子的每一句话,他极为详细地解释父亲的愤怒,义正严词地指责这些新潮、矫作、荒诞可笑的动作,一笔一划勾勒出所有精雕细琢的举止,和扼杀我们原始纯真的暴力行为:哄堂大笑、推开窗户、用力摔门;拿起茶杯或披上外套;所有这些后天习得的做作动作——点头颔首、礼貌的轻咳、生气的表示、眨眼、推诿客套、扬眉毛、以及翻白眼——全都是从电影学来的。

也就是在这种现代或在西洋影像中有样学样的“镜像阶段”(mirror phase)里,卡利普以多种拟仿的混合叙事认同,去把耶拉、他笔下的城市及其事故,一一加以内在化,产生荒诞的新身份,增添了新的感官领悟及知觉,同时接到耶拉的“粉丝”来电,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位读者“知音”其实是不断监督他、怀疑妻子与耶拉有外遇的善妒丈夫,到故事进入尾声之时,也是因为他的枪击,耶拉与如梦均送命身亡

小说中《艾丽斯镜中奇遇》或许多传统的故事也不断进入错综的叙事认同结构中,通过名字与人物的转换,或商店(阿拉丁)、戏院的信息意象,乃至电话、地图、报刊、公交车……无不把未来不相干的整个串连起来,尤其将历史记忆与个人欲望汇流,耶拉在报纸专栏为大众解梦,读者与他因而“一起梦见无数相同的梦境”,而且在在另一个深夜里,专栏作家“回首过去的时光,试图攀附住一根记忆的枝丫,陡然间他想起一段过往,自己曾经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度过骇人的一天:我的整个身体,整个人,欲火焚身地想要亲吻某个人的唇”。

在此一不断扩充的叙事认同结构中,卡利普与耶拉与其他人(包括帕慕克本人)均整个交织、带动了情节发展的驱动力,而且此一叙事结构背后隐约与伊斯兰神学及土耳其所遭遇过的战争历史息息相关,一如大帕夏所说,所有符号均指向神谕,“我也和所有人一样,立刻明白你就是他(大帕夏开始说话)。我心知肚明,毋需仰赖任何有关你的神谕、天空中或古兰经里的征兆,或是字母和数字所显现的秘密——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当我看见群众脸上的胜利狂喜与欢乐时,我立刻知道你就是他”。而且这些日常生活的作为又与内外圣战密切纠缠:“我们要对抗的不只是‘外来的’敌人,那些内在的敌人又怎么办呢?那些造成我们一切穷苦与折磨的主事者,那些放高利贷的吸血鬼、那些躲在人群里伪装成市井小民的虐待狂,他们难道不是罪人吗?你很清楚,只有通过发起对内战争以抵抗内部敌人,你才有办法给你苦难的弟兄带来幸福与胜利的希望,不是吗?接着,你一定也明白,你的战争,是没有办法靠伊斯兰的圣战士来打赢的,必须在告密者、拷刑者、刽子手和警察的支持下,才赢得这场内战。绝望的大众必须亲眼见到造成种种苦难的犯罪者,才会相信打倒这个人将有机会为人间开创一片天堂乐土”。

在帕慕克的笔下,警察、军队、政府、宗教及官僚检查机制均有其既具暴虐、可笑而又与百姓之嗜于“被虐待”的惰性或反动性格,彼此互为因果,持续强化其历史与政治梦魇。某种程度上,这些描述其实“预告”了帕慕克后来因为直言无忌所招惹的政治迫害及法律诉讼,也因此让土耳其在人权上有了污点,迟迟无法被欧盟接受。他对警察的酷异观察可说是所有第三世界均感同身受而又苦于不敢明讲或暗讽的,尤其针对领导者往往通过抄袭的方式,将他人的意见窃为己有:

有趣的是,三年前当他政治生涯最为活跃时,他曾以化名发表了一些“全球分析”,如今却听见总理一字不漏地复述他当时提出的政治解决办法。可以想见“这些人士”手下有一个消息灵通的情报单位网络,负责清查国内所有出版品,再冷僻的也不放过,然后把有需要的信息呈报“上去”。

不但媒体与政治之间有微妙的检查、共谋或遭官方“全面挪用”,而且,媒体其实与欺骗、国家的操弄,似乎是一体两面:“我杀你是因为你诱拐了我们所有人,整个国家,你骗了我们,你用哗众取宠的题材、暗示性的修辞、一针见血的文笔作为伪装,掩盖住你无耻的梦想、可笑的恐惧和随性所致的谎言”。也因此玛哈姆说他有正当的理由去“公报私仇”,将枪杀耶拉这一报界名人及妻子的男友,视作是为大众“报仇”,以便国家可从虚假的妄想梦幻中重新苏醒,忘掉以往的错误:“整整一星期,我搜遍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寻找你的踪迹,终于明白唯一的解决方法:这个国家和我必须忘掉我们所学到的一切。是你自己写的,我们最终要抛弃所有作家,经历他们最初的殒落到最后的葬礼,直到他们永远沈睡在遗忘的无底深渊”。不过,反讽的是耶拉的专栏也道出秘笈,是“文字之谜与谜之失落”,不断拉开“另类的第三空间”、“黑暗角落”,带领大家进入客观与主观之外的世界,穿过了虚伪,提供种种神启般的线索,是在这种多重的体悟下,卡利普在“镜像阶段”,不仅看到文字的含意及别人的面具,而且也将之普遍化,去重新体会记忆之中“所有过往的悲伤”。电影则将这种脸孔、文字及世界的含意作了无穷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这种方式的“拾荒”文字记忆及历史残留痕迹,叙事者将博斯普鲁斯海峡所连接的东方与西方、现代与过去、自我与他人、虚构与真相,整个挖掘出来加以从内引爆或重新寻梦:“海滩上的拾荒汉,过去靠捡拾被巨浪冲上沙滩的锡罐和拜占庭钱币讨生活,如今他们将发现别的东西:像是咖啡磨豆器,多年前被洪水从滨海区的木造房子里拖出来,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深处;上面的布谷鸟已长满苔藓的咕咕钟;以及贻贝包覆的黑色钢琴。到那时候,有一天,我将会钻过铁丝网,溜进这个新地狱,去寻找一辆黑色的凯迪拉克”。

这种历史记忆与文字之谜的汇通,大概是帕慕克最为可观的面向,特别他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及许多欧美电影、小说的历史场景一一搬出,与伊斯坦布尔的男女感情或人际纠葛彼此交错,让《黑书》的每一个章节、段落都充满了文字谜题与神妙解答。要进一步去体验,得要读者自己去打开这本小说了。

(本文作者为台湾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编辑推荐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最具野心的作品。以侦探推理的方式开展一个追寻文字和身份的旅程。

《黑书》也许可以算是一部侦探小说,一部有凶杀案而不指明凶手是谁的侦探小说,大方的作者让读者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发现凶手。——诺贝尔文学奖评委 马悦然

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创新而显得散漫杂芜的新作《黑书》可比令人目眩神迷的阿拉伯式花纹图案,充满精彩的小故事、形而上的思想辩证、梦境、象征寓言、荒谬主义幽默、童年记忆、政治与社会讽刺和深入历史之旅。——《出版商周刊》

我还要寻找你多久,一栋房子又一栋房子,一扇门又一扇门?还要多久,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然而,我直觉相信,等我们到了七十三岁,当如梦不再有条件盼望另一种生活的时候,她终将会爱我。

卡利普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名律师,某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是妻子如梦告别的字条,接着,如梦的同父异母兄长耶拉也不见踪影。他深信,只有了解耶拉,成为耶拉,才能找到他挚爱的妻子……

耶拉,几十年来以他的报纸专栏创造了一个比现实的伊斯坦布尔更丰富、更真实,也更诡谲的城市。卡利普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字,发现其中隐含着惊人的秘密,慢慢地,他自己也终于变成了耶拉的替身,可以代笔写他的专栏。

然而冒险并没有结束。卡利普也没有料到,巨大的危险正等待着如梦和耶拉……

目录

第一部

01 卡利普第一次见到如梦

02 博斯普鲁斯海峡干涸的那天

03 代我向如梦问好

04 阿拉丁的店

05 绝对幼稚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卡利普第一次见到如梦

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

——阿德利

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

——巴赫替

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卡利普睡眼惺忪地端详妻子露出棉被外的脸:如梦的下巴陷入羽毛枕里。她微弯的眉毛带有某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让他禁不住想知道,此刻她的脑袋里正上演着何种美妙的事情。“记忆,”耶拉曾经在他的一篇专栏中写道,“是座花园。”当时卡利普就曾想到:如梦的花园,梦境的花园。别想,别想!如果你想,你一定会醋劲大发。然而,卡利普一面研究妻子的眉毛,一面忍不住继续想。

他想要进入如梦安稳睡眠中的幽闭花园,探遍里头的每一棵柳树、刺槐和攀藤玫瑰,或者尴尬地撞见一些面孔:你也在这里?呃,那么,你好!除了他预期中的不愉快回忆之外,带着好奇与痛苦,他也发现一些意料外的男性身影:不好意思,老兄,可是你究竟是在何时何地遇见我太太的?怎么,三年前在你家;阿拉丁店里卖的外国杂志中的图片里;你们两个一起上课的中学;你们两个人手牵手站着的电影院休息区……不,不,或许如梦的脑袋没这么拥挤也没这么残酷。或许,在她阴暗的记忆花园中,惟一一块阳光照耀的角落里,如梦和卡利普很可能正要出发去划船。

如梦一家人搬回伊斯坦布尔后几个月,卡利普和如梦都染上了腮腺炎。那阵子,卡利普的母亲和如梦的美丽母亲苏珊伯母,会分别或相偕牵着卡利普和如梦,带他们搭乘公车,摇摇晃晃驶过碎石路,到别别喀或塔拉布亚坐小船。那个年代,可怕的是细菌而不是药物,许多人相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干净空气可以治疗腮腺炎。早晨,水面平静,白色的划艇,划船的总是同一个友善的船夫。母亲或伯母总是坐在船尾,如梦和卡利普则并肩坐在船头,躲在随着划浆的动作忽高忽低的船夫身后。他们伸出同样细瘦的脚踝和脚丫子,浸在水里,下方的海水缓缓流过——海草、柴油引擎漏油所反射出的彩虹、半透明的鹅卵石,还有几张依然清晰可读的报纸,他们在报纸上搜寻耶拉的专栏。

卡利普第一次见到如梦,是在得腮腺炎之前几个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