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回忆录/口述,
品牌: 宗道一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42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33318086
·条形码:9787533318086
·包装版本:2007年6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口述者简介]
周南,曾用名高庆琏、高庆琮。祖籍山东省曲阜县。1927年11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4年至194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燕京大学经济系、西洋文学系。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后在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央外事学校学习、任教。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团内勤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外国语学校(今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部班主任、法文部级主任。
1951年至1955年任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1955年起任外交部办公厅副科长、科长,西亚非洲司二科科长,驻坦噶尼喀使馆二等秘书、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67年起在外交部江西干校劳动。1971年8月在外交部西欧美澳司国际组临时协助工作。11月起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一等秘书、参赞,1980年10月任副代表(大使衔)。在任期间多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有关机构会议。1981年11月起在外交部办公厅工作。1983年1月起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1982年2月,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中荷两国外交关系由代办级恢复为大使级的联合公报。1984年1月至9月,以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和英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了自第8轮至第22轮的会谈。1984年9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并于同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草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代表政府与英国驻华大使互换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批准书。同年7—8月,先后访问圣马力诺和奥地利。1986年兼任外交学院院长。1986年6月随胡耀邦总书记出访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4国。1986年6月至10月以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身份和葡萄牙政府代表团团长就解决澳门问题举行了3轮会谈。同年11月再次访问葡萄牙。1987年3月,与葡萄牙政府代表团团长草签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9月和1988年9月,先后访问挪威、芬兰、希腊、马耳他、冰岛、丹麦、爱尔兰、瑞典、荷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家。1988年1月,和葡驻华大使代表各自政府交换了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批准书,并在批准书的证书上签字。1989年2月,应港督邀请访问香港,双方就中英联合声明执行情况交换意见。同年3月,应澳门总督邀请访问澳门。其后出访英国、卢森堡、意大利和联邦德国。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为第7、8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共第14届中央委员。
外交家周南是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宗道一先生采访周南的口述实录,以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周南八十年漫漫人生长路。从燕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到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从卡拉奇的“外交学徒”到长达十年的联合国生涯;特别是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身负历史使命,亲自参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折冲樽俎,唇枪舌剑,经历了中英谈判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四载辛勤铸九章,洗雪百年香港耻,最终代表中国政府草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本书所载多为口述者的亲身经历,资料翔实,特别是披露很多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和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周南是一位既充满激情又温文尔雅,幽默诙谐而不失稳重的诗人外交家。《周南口述》中穿插引用了周南多首诗作,以及周南对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点评,或可有助读者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一次,周南在香港总商会发表演讲,有人当场发问:港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有些抵触,将来的驻港部队能否换个名字?周南莞尔一笑,随即用英语吟诵了一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道白作答,中文大意是:名字本身有什么意义?我们称之为玫瑰的花朵,换一个别的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周南的机敏睿智和儒雅风度博得在场者的一片喝彩。
作者简介宗道一,学者,传记作家。祖籍浙江余姚市,1947年11月8日生于杭州。现任浙江财经学院中国外人物研究所所长。40年来潜心于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和资料搜集,兼及中国近、现、当代史,中共党史和晚清、民国外交史。1990年夏以来曾16次专程赴京采访中国外交界资深人士、重大事件的主要当事者以及有关负责官员近千人。主要研究方向: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形成与发展、传记文学理论,从事新中国外交人物传记、外交纪实的创作已有近20年。在中国大陆和境外发表的主要代表论著、作品为:《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续)、《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续二)、《毛泽东周恩来比较说》、《谈判建交:新中国外的一个创举》、《史识:传记作者的重要素质》、《注释勘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名录》、《历史不能模棱两可——和电视文献纪录片史实辩正 》;《王海容、唐闻生:70年代中国政坛风云女性》、《乔冠华与他的三个女性》、《联合国的六位中国副秘书长》、《中国外交界的“五朵金花”》、《美国在华沙追逐中国外交官——中美大使级会谈第135次会议前夕的一幕喜剧》、《“波罗1号”:基辛格神秘的北京之行》、《90年代中国外交秘闻录》(《克里斯托弗访华前前后后》、《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谈判中的一场决战》、《摧毁李登辉“国际空间”的半壁江山——中国南非建交实录》、《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利雅得上空》)
2002年开始带领助手从事口述外交研究,主要著作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国际政治研究》(北京大学)等权威报刊。《从延安窑洞到北京外交部街》(外交家口述)、《中国蘑菇红云的幕后》(院士科学家口述)、《我是个了“两栖动物”》(经济学家口述)、《红蜻蜓飞起来》(民营企业家口述)、《官司打到欧盟去》(民营企业家口述)等口述丛书已正式出版。
媒体推荐书评
齐鲁书社出版《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
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齐鲁书社推出《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本书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宗道一采访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的口述实录。以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周南八十年漫漫人生长路。周南于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后进入外交部,1983年起任外交部部长助理,84年任副部长,90年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长期参与外交活动,特别是亲自参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经历了中英谈判的艰难曲折的进程,是香港回归的历史见证人。本书记述了周南从早年求学到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经历,在50年外交生涯中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近距离接触的往事回忆。特别是以浓墨重彩描绘了对小平同志的深情缅怀。本书所载多为口述者的亲身经历,资料翔实,内容真实可信,特别是披露很多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和香港回归过程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书中还附有近130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其中很多定格了重要的历史瞬间,图文互见,相得益彰,更增加了此书的历史厚重感。口述的行文方式更多的保存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追忆了逝水年华如烟往事:如少年时代在津门拳打纨绔子弟;燕大读书时醉卧未名湖畔朗诵“星影摇摇欲坠”的古诗;与钱钟书交往,“送君过虎溪”的美谈,出使非洲诸国,险些葬身激流的历险;联合国大舞台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中英谈判纵横捭阖的谈判艺术……虽然讲述的是个人经历,但无不带有浓重鲜明的时代烙印。外交舞台帷幕深重,充满神秘色彩,书中记述的这些一般人不曾经历过而感到新奇陌生的故事,想必读来会是别有一番情趣。
(《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 宗道一等编著
齐鲁书社2007年6月出版 定价:38元)
附:齐鲁书社出版《周南口述》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1997年7月1日,英国在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一天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各种纪念活动紧锣密鼓渐入高潮。齐鲁书社精心打造的《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也适时面世,为纪念香港回归奉献了一份独具特色的厚礼。
杰出的诗人外交家,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是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真实的记录了周南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从燕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到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从卡拉奇的“外交学徒”到长达十年的联合国生涯;特别是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身负历史使命,亲自参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折冲樽俎,唇枪舌剑,经历了中英谈判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四载辛勤铸九章,洗雪百年香港耻,最终代表中国政府草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九十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周南受命担任中央驻港机构的最高负责人,旗帜鲜明的与倒行逆施的末代港督彭定康斗智斗勇,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香港的平衡过渡和顺利回归。本书还记述了周南在50年外交生涯中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近距离接触的往事回忆。特别是以浓墨重彩描绘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深情缅怀,讲述了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在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胆略,气魄和远见卓识。本书所载多为口述者的亲身经历,资料翔实,内容真实可信,特别是披露很多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和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书中还附有近130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其中很多定格了重要的历史瞬间,图文互见,相得益彰,更增加了此书的历史厚重感。
此书一经问世,即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各大报刊争相报道。《解放日报》(5月25日版),《中国青年报》(5月30日版)等率先拿出整版篇幅摘登精彩章节,另有数家强势媒体也迅即做出连载或摘登安排。香港文汇报也以特大字号在显著位置报道周南回忆录出版的消息。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华网,中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中青在线,文心传媒,中国评论新闻网,中国图书出版网等大陆及港台各大网站也作为重要新闻在显著位置刊登报道。随着香港回归纪念日的临近,将会有更多媒体以各种不同形式跟进报道。香港的出版社得知此书出版后也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希望购买版权。
编辑推荐外交家周南是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一书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宗道一先生采访周南的口述实录,以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周南八十年漫漫人生长路。从燕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到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从卡拉奇的“外交学徒”到长达十年的联合国生涯;特别是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身负历史使命,亲自参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折冲樽俎,唇枪舌剑,经历了中英谈判的艰难曲折的进程,四载辛勤铸九章,洗雪百年香港耻,最终代表中国政府草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本书所载多为口述者的亲身经历,资料翔实,特别是披露很多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和香港回归全过程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周南是一位既充满激情又温文尔雅,幽默诙谐而不失稳重的诗人外交家。《周南口述》中穿插引用了周南多首诗作,以及周南对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点评,或可有助读者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一次,周南在香港总商会发表演讲,有人当场发问:港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有些抵触,将来的驻港部队能否换个名字?周南莞尔一笑,随即用英语吟诵了一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道白作答,中文大意是:名字本身有什么意义?我们称之为玫瑰的花朵,换一个别的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周南的机敏睿智和儒雅风度博得在场者的一片喝彩。
目录
夫子家园是故乡
犹有归时一段愁
蓬门今始为君开
万方多难此登临
一川风雨满林霜
记否当年明月夜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周南在香港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周南代表中国政府草签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