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心解
分類: 图书,特价书,国学,
品牌: 下村湖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线装书局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1064493
·条形码:9787801064493
·包装版本:2007年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论语故事心解》译自日本著名教育家兼作家下村湖人所著《论语故事》,原书为日本最畅销图书之一。战后日本受本书影响至巨,年年再版至今。被译为中文后,在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地区亦多次再版,引起广大读者重重无尽的心灵震憾。
著者从现代人的角度,以《论语》的章句为骨干,将之创作成为故事体裁的短篇小说,与当代读者的心灵极为贴近、亲和、把这部古典著作的精彩呈现出来。此次出版,我们特邀请栗强先生详加疏评,广征博采、发明心地,更能令读者的心智得以启迪,畅神物外,达道归零。
作者简介下村湖人,生于1884年,卒于1955年,少年时即被目为天才诗人,个性刚强、谨慎,自信力甚强,是具有儒道思想、重视规律与秩序的教育家与作家。主要作品有《论语故事》、《次郎故事》等。
译者简介
孔繁叶,1969年生,长期沉潜于东方文化的修习,因悟中国人的精神仍存活于日本,“礼失求诸野”,留学日本三年,参学于东大寺、唐招提寺、龙安寺、临济禅修中心等大小多家禅寺禅院,并学习日本剑道、能乐及园林设计。本书为其第一部翻译作品。
媒体推荐书评
本书不是从已意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解释《论语》,而是站在《论语》本身的立场上,像情景剧一样,将孔子和弟子们的生命状态鲜活地呈现出来。
深刻再现,直触孔子灵魂。
明自本心,开启精神之门。
求这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作者有一种卓然独立的态度,不是像其他人那样从己意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写自己的《论语》,画自己的孔子像,而是站在以《论语》为主的立场上,按照原作自身的见地、义理来描绘。这是我们推荐此书的重要原因。
编辑推荐深刻再现,直触孔子灵魂。
明自本心,开启精神之门。
作者以卓然之态,不是从己意出发、站在自 己的立场上去解释《论语》,而是站在《论语》本身的立场上,像情景剧一样,将孔子和弟子们的生命状态鲜活地呈现出来。
因为于丹,《论语》这部沉寂了数十年、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的伟大著作再次热闹起来,各色各样的《论语》蜂拥而上,孔子的言语被各色各样的作者编纂成各色各样的故事。一时间,《论语》摇身变成了万能的励志书,很多作者不仅将《论语》通俗化、世俗化,而且是恶俗化了。那么,《论语》究竟说的是什么?广大读者一定想听听孔子真实的声音。
《论语故事心解》不同凡响之处在于:
一、 这部由日本教育学家、著名作家下村湖人著写的《论语故事》完全抛弃演绎,根据大量考证,生动还原当时场景,让读者切实明白《论语》的含义。
二、 这部书在日本出版以来几十年中,年年再版,堪称日本当代的《论语》权威注释本。我国港台地区出版的繁体字版也大受欢迎,数次荣登当地排行榜首。而我们推出的这个版本,是大陆唯一的简体字版。
三、 因为《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谈记录,内容零散、语言艰涩,不易理解,我们又请学者栗强先生撰写了大量解释的文字,多角度地诠释《论语》的观念,旁征博引各家学派对《论语》的见解,辨证地分析和时下人们思想行为的异同等等,让读者全面了解《论语》,真正能够修身明心。
四、《论语》本身版本繁杂,有些语句因为标点、选字不同,语义相异。我们考据了朱熹本、钱穆本、杨伯峻本等权威版本,力争严谨、绝无纰漏。
综上原因,我们相信这部《论语故事心解》能够深刻再现《论语》本意,为时下混乱的《论语》市场带来清新凉风,开启读者精神之门 。
目录
孔子喊冤记(代前言)
第一辑 子贡的故事
富人子贡
瑚琏
第二辑 子路的故事
子路强辩
子疾病,子路请褥
第三辑 孔子在鲁国
子入太庙
子语鲁大师乐
孟懿子问孝
阳货赠豚
第四辑 孔子周游列国
天之木铎
子畏于匡
宁媚于灶
司马牛之忧
孔子与叶公
在陈绝粮
第五辑 隐士大团圆
子击磬于卫
子路问津
第六辑 孔子与弟子
宰予昼寝
申枨之欲
伯牛有疾
画地以自限
一以贯之
觚不觚
行藏之辩
第七辑 孔子私家像
异闻
子在川上
泰山其颓
后记:油泥尽裹、香灰包围的孔子像
附录 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介绍
孔子生平大事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姊妹们大家好! 其实我冤得很哪! 千百年来被吹捧起来的孔圣人不是我本人。要打倒的孔家店也不是我开的。我只是一个爱好独立思考、多闻阙疑、好古敏求、关心人类文明、不知老之将至的一个终生做学问的人——我的特质是知识加德行。
我和汉代后所谓的儒家根本扯不上关系,倒是后代传承我学问的后生荀况替我背了黑锅。
在春秋时代,我也不是什么儒家的创始人,作为专业儒我仅是一个头头,可是学问传承却是来之“郁郁乎吾从周”的周公旦身上,所以我曾感叹自己很久不复梦见周公了。
到了战国之世就有分不清多少的儒家自立门户,据韩非老小子所称“ 儒分八儒”,当时的儒家还排列在诸子百家之学中,我也没有被立在庙中吃冷猪肉。有一时,墨翟老弟还称显学,惹得打着我的旗号、自称传承我的道统的孟轲小子开骂、大声疾呼:“无父无君,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我的不幸、我的冤屈都是从董仲舒小子开始,都是他小子惹的祸。他本来吃的是荀况的饭,拉的是荀况的屎,做的是荀况的学问,可是歪打正着,刘彻小儿上演了一出独尊儒术的把戏,曾几何时,荀况被拉下了马,把我抬上了轿,自此我就成了变形金刚,随人玩弄,任人摆布。岂不见朱和尚坐在大龙椅上闲不住,便把孔子叫来陪吃、陪喝、陪乐。李白小子说自古圣贤多寂寞,我看到是皇帝最寂寞,不然他们干吗老把孔子当玩物来驱闲,害得我平添万载骂名,成了中国千古政客的替罪羔羊。什么难听的话、最坏的脏水都泼在我身上。有的人还恨不得饥餐渴饮我的肉和血。殊不知,人家基督文明的信徒在做礼拜时,领圣体喝圣血是在缅怀诸先烈,以继其博爱之志呢? 可是到了现代居然还有些痴心妄想之徒大做还原我本来面目的清秋大梦,打出什么原儒的名号,要我说你尽管去圆你的大头梦,切不可把我也圆进去,做你们的牺牲,做你们的招牌菜。因此,在此我郑重声明几点: 第一,我是我,我不是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中国唯一的圣人,也不是中国文化唯一的标榜,我的思想可不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独尊思想,如同“横刀向天笑”的谭复生所说: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是秦赢政的政治,荀况的学问; 第二,汉代以后的儒家与我扯不上任何关系,有的只是经学与受中国禅文化影响的理学和心学,儒家早已名存实亡。你打倒儒家也好、倡导儒家也好、攀龙附凤也好,都与我无关,我正因为正名的问题烦着呢,快不要搭理我吧; 第三,所谓的孔子圣人,从我死了后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人:首先一个孔子分为古文孔子和今文孔子,今文孔子和古文孔子又分为古文、今文、马融的孔子,古文、今文、马融的孔子又分为你的孔子、我的孔子,日本人的孔子、韩国人的孔子、新加坡的孔子,北京大学的孔子、山东大学的孔子、哈佛大学的孔子,孔子成了万人挥霍的孔子,不再是一个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伟大思想家的孔子; 第四,我特别拜托生在内蒙、长在台湾并受教育,后去美国学习,又回到中国大陆从事现代禅文化工作的痴儿王绍瑶,替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宣读我的“喊冤记”,以申清白。
谢谢大家,拜托诸位! 孔丘,字仲尼,外号孔子 合什顿首再拜! 二OO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文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篇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先进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宪问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篇
疏评
孔子之学,最关乎要领的特点便是直下明心、离方行义与相似相续三大纲纪。这本不是笔者的独创,历来学者早有类似的论述。这也不是要复什么孔子真面目,是从了自家身心的实际利益出发而讲的。因为看孔子的书,读《论语》故事,从这几方面去体会,就容易得到真受益。要是不到真实利益处,尊之何益于尊,谤之又恶出乎谤?!苟可取而利用就崇之如天,不利其私则坠之如渊,那是于国于民于孔子已都无甚好处只有伤害的事情。实际上,“东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不唯孔子,任何有智慧、有良知的今古贤圣,都是会讲求这三大纲纪的。因为这是天理与正道,不可或逾。逾了便是自欺、自私。自欺、自私是断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的,于个体于社会皆然。而只要有了一丝不自欺、不自私的仁智,也便会发生出一丝直下明心、离言行义、相似相续的光辉来温暖和照耀着时空。
先说直下明心。
短衣薄葬的黑社会文明,看似也是忠义,但一切皆由事起;而孔子的“食旨不甘,闻乐不乐”①不然,一切皆由心生。这便是直下明心了。今天或古来,多少社团的纲领中都在提倡慈悲、济世与利他主义。但在一些情况下慈悲往往是刻意的、有条件的,是强制自己遵循戒条的结果,利他是勉强而非真实的。这种利他主义的出发点往往是获取认同、或是他人的赞誉和感激,所以很容易就会滑落到只要时不时地完成一些好的行为就算利他、慈悲的地步。最后的结果是像曾经非常著名的绿色和平组织一样只反对西方国家较为安全很多的核电站和核试验,却对危险性极大的俄罗斯核电站倒入北冰洋的大量核铀废料不置一辞。真正的利他主义不是这样子的。真正的济世、利他要求我们随时随地关心、担心一切生命的幸福,并且真诚地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命运。这是我们社会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品质。孔子直下明心,就是要我们在确实了解自家身心的基础上,洞察了生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