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会(中间阶层消失的危机与商机,大前研一作品)
分類: 图书,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经营管理理论,
品牌: 大前研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08609447
·条形码:9787508609447
·包装版本:2007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M型社会》指社会正逐渐形成一种双峰结构:收入高的一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一小邵分人,各居收入群体两端,并且彼此的距高越来越远,大部分人(中产阶级)则向下沉沦为中下层阶级,如同M型一般。
面对严重的收入两极分化现象,商业模式将做出怎样的调整?
政治、经济又将随之产生怎样的变化?
你能否承受这种变化?如何应对?
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你自认是中产阶级吗?请自问三个问题:
1、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
3、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
如果有任何一个答案为“是”,你就不算中产阶级!你该如何提升、避免沉沦?
作者简介大前研一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后,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公司日本分社社长、公司董事,国际著名企业顾问。1995年离开麦肯锡。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一新塾校长,现任创业者商学院院长。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编辑推荐《M型社会》日本东贩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
台湾版上市不到一年,《M型社会》重印超过1000次
中产阶级社会正在崩溃,M型社会已然到来。
代表社会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如今正在快速消失,约有八成人的生活处于中下水准,M型社会由此成型!
目录
前言中低阶层的冲击.
序章面对现实,看清未来
改革的政治戏码/003
不堪一击的政治剧/005
“打地鼠式”改革/007
不是修正现象,而是修正原因/009
……[看更多目录]
序言《M型社会》前言:中低阶层的冲击(1)
中低阶层的冲击2006年是决定日本未来20年是否可以改变的最重要的一年。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发现,因为日本晚了一步搭上1985年开始的“新经济”浪潮,所以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即陷入长期衰退。日本到底是继续朝着更衰退的道路前进,还是走向“新的繁荣大道”?
转折点就在2006年。
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景气”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进入2005年之后,这句话才终于被经济真的恢复了吧”、“看好经济”的说法所取代。但是这些讨论都只流于表面,未深入问题的本质,因为大家都没有看到在这期间,日本所发生的重大结构变化。
在新经济条件下,20世纪既有的经济模式几乎都不管用了。最好的证据就是政府以增加财政开支、持续零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作为调控对策,可是经济一点都不见增长。换句话说,当前经济的低迷,不是不景气,而是长期衰退;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恶化元凶的“通货紧缩”,其实只不过是伴随经济无国界化、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价格正常化”的产物,而非真正的通货紧缩。
2005年日本经济之所以好转,分析其原因之后,人们就会明白大半都与和中国相关的特需产业有关,而企业营收的增长更是不折不扣的裁员效果。
在这期间日本所发生的变化,其本质其实是收入阶层已经在经济长期衰退中两极分化,社会由原来的中产阶级社会转变为“M型社会”了。也就是说,在人口分布上,中低收入层及高收入层变成了两个人数众多的社会阶层。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收入减少,我们所知道的“中产阶级社会”(生活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国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崩溃了。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的中低阶层,已经占了日本总人口的八成。
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高速发展,向着构建中产阶级社会之路迈进。在日本,一个人进入公司时起薪虽然不高,但是公司会定期给予升职及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时就可以处于中上阶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形态的职场生命周期对日本人来说是“合情合理的常识”。当然,企业的市场战略也全都以中产阶级为目标,配合大家的职场生命周期而展开。但是当这种“合情合理的常识”崩溃之后,许多人开始感受到“做得不好,或许会在中低阶层终了一生”。所以经济复苏但国民生活质量并未提高,实非偶然。
这种意识上的变化,不但冲击到企业的市场战略、个人的生活,甚至对一个国家应有的理想状态也影响深远。
文摘迈入M型社会的证据(1)
日本迈向M字型社会,所得阶层薪资的两极化情形,即自各个方向涌向这个M字。
●非正式员工增加
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因裁员等等原因,让正式员工减少了。派遣员工、自由业者等非正式员工的增加,所造成的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之间的薪资等级落差,和「所得阶层两极化」有密切的关系。
正式员工在一九九五年左右减至最高峰,伴随而来的当然就是非正式员工的增加。相对于二○○三年三千五百万的正式员工,非正式员工的人数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人。换句话说,日本每三位劳动者之中,就有一位是非正式员工。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到了二○○五年的时候,正式员工甚至减至三千三百三十三万人,而非正式员工则增至一千五百九十一万人(图表1—12)。
和正式员工相较,非正式员工的所得较低,其中百分之六十四的契约员工及特约员工的年平均收入更在五日万日圆以下(图表1—13)。由此可见,非正式员工的增加,和所得阶层两极化及中低所得层之扩大有直接的关系。
●产业的收入差距
从主要产业的年收入(图表1—14),也可以看得出来产业之间的所得差距也正急速拉开。在有股票上市企业服务的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五百六十六万日圆。以业别来看,在大众传媒业中,富士电视公司以一千五百二十九万日圆拿到第一,其余最低的年收入也有八百万日圆,因此服务于传媒事业的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千二百万日圆。有浓厚反强权、扶持弱者色彩,彷佛是「正义骑士」的朝日新闻员工,更是平均年收入达到一千三百三十一万日圆的高收入者。
顺便一提,一个服务于电视公司的员工、年约三十五岁、年收入在一千万日圆以上,可是却整日闲闲无事可做。因为电视公司利用出出入入的业者,把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全都转包外制公司。换句话说,电视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是工作中介者,完全不参与现场的实际工作。因为有钱无事,在饱暖思淫欲的情形下,即借着金钱和地位打女人的主意。NHK的节目制作人所引发的丑闻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融业的收入虽不比去年,但是千禧控股集团(MilleaHoldings)员工的年收入依然超过一千五百万日圆,三井住友控股公司也超过了一千一百万日圆。银行利用名为公资金的人民税金活下去,并且受政府超低利政策的保护,所以他们不但不需要支付象样的利息给存款户,还可以实收一般人民贷款的利息。甚至他们还做起了二胎贷款的生意,从庶民身上榨取高利。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坐领高薪的原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