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分類: 图书,教育,家庭教育,
品牌: 阿戴尔·费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08609539
·条形码:9787508609539
·包装版本:2007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我们发现,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耐力。什么才是跨越代沟、进入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怎样才能与我们的孩子亲密无间的沟通?在这本历经时间和无数父母实践检验的经典著作里,身为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及孩子母亲的两位作者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忠实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不要再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信念,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亲子沟通中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从而令孩子学会这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母语”的基本方法。
作者简介阿戴尔·费伯(Adele Faber)与伊莱恩·梅兹立希(Elaine Mazlish)两位女士是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她们在这一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使她们赢得了千千万万父母的由衷感激,及专业同仁们的热忱肯定。
她们的第一本书《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荣获了“克里斯托弗奖”,借以表彰她们在“肯定人类精神最高价值方面的文学成就”。她们接下来出版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及《纽约时报》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兄弟姐妹勿相斗》,现已销售三百多万册,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她们的家长研讨班项目及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制作的录影带,为全球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所使用。她们的最新力作《如何与孩子交谈,如何促进孩子学习》一书,被美国《儿童》杂志誉为家庭问题与儿童教育方面的“年度最佳图书”。
两位作者曾求学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Dr.Haim Ginott),并在纽约市社会研究学校及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任教。除了在美加各地的频繁演讲报告之外,她们还几乎上过了美国的每一重大电视节目:从《早安美国!》到《奥普拉秀》。她们生活在美国的纽约长岛,并且每人各为三个孩子的母亲。
媒体推荐译者的话
来美读完博士学位后才急忙当母亲,又一连生了两个千金。孩子小时,你对孩子呵前护后,关爱被至。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孩子的冷暖温饱照顾得非常周到。同时心中也充满了作为一个成功称职的母亲的自信与自豪。但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成人,随着孩子的世界的日渐纷繁复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在孩子的冷暖温饱之外,还有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还有着一个广袤无际的精神世界。你认识到: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只有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才能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于是,你感到了担心,你感到了迷茫……
你担心,是因为你“在乎”。你“在乎”,是因为你爱。为人父母,还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更重要的呢?但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呢?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沟通技巧呢?
一方面,你生怕有哪一句话没说到,有哪一件事没做到。你担心的是未能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你又时刻在反思你对孩子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你生怕不适当的引导与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莫大的影响与伤害。于是,你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一个思考与探求亲子教育方法的征程。
千百次的寻寻觅觅之后,我在一位美国朋友家中看到了这本书。读后所受到的感动与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知道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注意到,其实美国每家书店的亲子教育专柜中都有这本书。以前真是“视而不见”。读了这本书之后和美国朋友谈起来,才知道有那么多的美国家长那么多次地读过这本书,那么多次地用过这本书,那么高地评价这本书。虽然美国亲子教育方面的“新秀”层出不穷,但这本书以经典之地位雄居美国亲子教育书籍之榜首长达20多 年之久。这本书真可谓是美国“长销不败”的畅销书。波士顿环球邮报誉之为“亲子教育的圣经”。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学到美国家长的教子经验。你可以了解到美国家长所面临的棘手难题。你会了解到造成亲子隔阂的原因。你会找到消除孩子反叛情绪的妙方。你会找到一个教子方面的知心朋友。你会听到美国教育专家的肺腑之言。更为可贵的是,这本书中有着大量幽默风趣的生活实例, 并且还有为家长提供的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读此书犹如与好友谈天:轻松愉快,趣味盎然,幽默睿智。两位作者的分析精辟独到,体察入微。在与孩子的沟通上,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两种说法, 两种感觉,天壤之别。两位作者高瞻远瞩,胸怀广阔,令人感动,令人三思。
于是,我想到了中国。想到了中国的千千万万个父亲﹑母亲,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我想到了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于是,我开始联系本书的作者,联系作者的经记人,查询本书的中文版权情况。同时,我又开始联系中国的出版社。几经周折,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这本书的中文版权终于由中信出版社购下。而我也在两个孩子﹑一份早上6点开始的工作﹑一条狗之外完成了翻译任务。是我对这本书的信心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动,支持着我完成了这一切。
我希望我在中国的亲朋好友们能有机会和我一样读到这本书。我希望中国的千千万万个父亲﹑母亲及教育工作者们能有机会和我一样读到这本书。我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并终身受益于这本书。
编辑推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自1980年首次出版以来,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迄今为止,已在美国畅销近三十年,并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被世界各地的父母们阅读和学习。无数家长热情反馈:书中的方法令他们和孩子受益良多,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他们自身。
目录
给中国朋友的一封信
译者序
致谢
给读者的信
如何阅读及使用本书
第一章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书摘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在我有孩子之前,我自以为是一个妙极了的家长。我可以滔滔不绝地告诉你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有问题。后来,我自己也有了三个孩子。
真正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了,才认识到为人父母的难处。每天早晨我都安慰自己说:“今天就不会那样了。”但每天都是悲剧重演:“你给她的比给我的多!”……“我不要这个粉色的杯子。我要那个蓝色的杯子。”……“这麦片糊跟吐出来的差不多!”……“我就不回房间去。你管不着我!”
他们终于把我给搞垮了。我做了一件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我参加了一个家长研讨班。这个研讨班设在我们那儿的一个儿童教育中心,并由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Dr.Haim Ginott)作指导。
这个研讨班非常引人入胜。讨论的题目是:“孩子的感情世界”。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闪烁着种种新的观念,我手中的笔记本里装满了尚未完全消化的新主意: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感觉好,自然会通情达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感觉良好呢?通过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感觉与感情!
问题的结症所在:我们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感觉与感情。
举例来说,以下不都是我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吗:
“你不可能是真的那么想。”
“你是在故意说反话,你一定是累了。”
“那么一点小事儿, 值得这么伤心吗!”
长期地否认孩子的感觉与感情,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与愤怒。同时也会让他们变得不懂得自己的感觉与感情,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与感情。
还记得刚上完这节研讨班时我心里在想:“也许别的家长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可没这个问题。”但后来我开始留意了。下面这些对话是一天之内在我自己家中发生的:
孩子:妈妈,我累了。
我:你刚刚睡过觉,不可能累。
孩子:(更大声地)但我累了。
我:你不是累, 你只是还有点没睡醒。起来穿上衣服吧。
孩子:(大嚎起来)不要,我累了。
孩子:妈妈, 这里好热。
我:这里很冷。别把秋衣脱下来。
孩子:我要脱。我热!
我:我跟你说了: “别把秋衣脱下来!”
孩子:我要脱。我热!
孩子:这个节目真没劲。
我:别乱讲。这个节目非常有意思。
孩子:这个节目蠢透了。
我:这个节目很有教育意义。
孩子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