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A WOMAN IN CHARGE)
分類: 图书,传记,政治人物,美国,
品牌: 卡尔·伯恩斯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3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8610458/9787508610450
·条形码:978750861045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A WOMAN IN CHARG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是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调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载誉归来,花费六年的时间,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美国政坛上最耀眼、最具争议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真实的人生。出生在罗德姆家族,希拉里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不苟言笑的父亲带给她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恋父情结和传统保守的政治理想,而温顺善良的母亲则教给她人生最重要的态度“隐忍”与“平衡”,正是这两种冰火不容的家庭教育,使得希拉里能够坚定、从容地走过她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一位古板保守的“戈德华特女孩”成长为自由派民主党人,从稚嫩的时尚牺牲品变成身着权力套装的政治领袖,从苦苦挣扎的“第一夫人”变成一个实权在握的参议员。希拉里与克林顿的婚姻曾被无数人称之为“天作之合”,然而他们的政治生涯和感情生活无一不经历了数次的跌宕起伏。他们因为共同的政治理想走到一起,而极具讽刺的是,他们之间所有的矛盾冲突无一不源自他们的伟大梦想。自从比尔•克林顿2001年成功当选总统以来,白宫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高聚光时期,无论是“葆拉•赖斯”案、“白水案”,还是差点葬送克林顿前途的“莱温斯基绯闻”,这位“第一夫人”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媒体猛烈抨击的焦点。乔治•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司法机构确认的总统,而他的当选则是要恢复白宫以前的荣耀,恢复由克林顿夫妇亵渎了的传统价值观念。然而,历史即将被重新书写。随着希拉里逐渐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人物,一位集各种矛盾于一体的政治家,一位大权在握的参议员,一位卓尔不群的政治领袖,这个国家也将可能在她的带领下,沿着另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克林顿式道路前进。
作者简介卡尔·伯恩斯坦,《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台华盛顿站资深记者及主管,《名利场》特约记者。曾为《时代周刊》、《今日美国》、《滚石》及《新共和》杂志撰写文章。1973年,曾和鲍勃·伍德沃德在担任《华盛顿邮报》调查记者期间披露“水门事件”。获得当年美国“普利策奖”。除此以外,伯恩斯坦还著有《约翰’保罗二世与我们当代的秘密》和《总统的仆人》等。在本书中,伯恩斯坦花费六年时间,采访了两百多位希拉里的朋友、同事,以及政敌,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希拉里的传奇人生。
编辑推荐《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或许没有人做好准备迎接美国历史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然而。希拉里在人们的怀疑和唏嘘声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希拉里天生是为政治而生;也有人说,希拉里和克林顿在美国人面前玩起了权力的跷跷板游戏。不管如何,人们对于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转型过程中怀有的种种心态备加关注了。也许,在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比尔•克林顿之后,这是希拉里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持续的满足、欣慰和成就感。现在,无论从婚姻,政治生涯还是个人价值观上,希拉里已然成为一个掌权的女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严苛的童年
在战后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罗德姆一家却像几只不合群的鸭子,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都是因为休•罗德姆古怪的性格。
第二章 独立生活
这个来自中西部的乡下女孩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受到相对周全的庇护,突然间,她来到了一群令她感到自惭形秽的优越年轻女孩中间。
第三章 耶鲁的爱情与战争
为了更好地追求他们超乎寻常的远大抱负,两个性格如此迥异的人居然能够紧密配合,并且相互扶持,可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连做梦都像不到自己能找到一个如此理想的伴侣。
第四章 以阿肯色为家
在刚刚遇到比尔•克林顿的时候,希拉里就热忱地相信一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在,她有些犹豫和迟疑了。
第五章 竞选成功
早在比尔之前,希拉里就相信他能够赢得1992年大选,甚至在老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接近90%的时候,她仍然坚信不疑。
第六章 过渡期的女人
大选结束几天后,迪克•莫里斯和希拉里就已经开始在电话上讨论,她应该在新政府中担任什么职位。
第七章 宣誓就职
在新政府的艰难诞生过程中,新政府以及克林顿夫妇的矛盾简直数不胜数。
第八章 白宫的新主人
再怎么形容克林顿上任后的前100天的混乱都不过分,许多错误在竞选胜利到宣誓就职之间的过渡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第九章 “斗士”第一夫人
这些高层官员看到了战斗状态中的希拉里,轻松、机智而且冷静。她审时度势,发出前进指令,并且时刻准备战斗。
第十章 下坡路
克林顿夫妇没有想到,见识过里根夫妇得好莱坞皇家风范和老布什夫妇的贵族气息的白宫,会不欢迎自己的阿肯色风格。
第十一章 处处碰壁的医疗保障
克林顿夫妇来到华盛顿是要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的,其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重塑社会价值
希拉里把1992年总统竞选的胜利看做是全美人民灵魂的一次精华,,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是精神的胜利。
第十三章 艰难时期
在希拉里看来,华盛顿本身的文化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切使得她对于克林顿的助手、国会民主党人和共和党反对派更加火冒三丈。
第十四章 既非骗子,亦非恶棍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希拉里在律师、朋友和一些实力派私人侦探的帮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克林顿的性丑闻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
第十五章 事实还是妄断
独立检察官上任之后,克林顿政府俨然有了两个白宫机构。两者搅在一起,使白宫的正常行政难以为继。
第十六章 低调妥协
尽管希拉里搬出了西翼,不再公开参与决策,但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几乎天天咨询和指点她的律师团,从法律上掌控着局势。
第十七章 漫长的季节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希拉里已经开始计划采取措施,保卫他们的执政地位。她知道,她将可能又一次成为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第十八章 掌权的女人
希拉里竞选总统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由一个女人掌权,前总统丈夫幕后运筹的新的克氏政府将会如何统治这个国家。
致谢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的言行不仅仅会影响到比尔和我的未来,也会影响到整个美国的未来。我的婚姻正摇摇欲坠,我不知道它的天平将要或应该向哪一边倾斜。
——希拉里·克林顿《亲历历史》
1999年2月12日中午,希拉里身着款式保守的裤子、简洁的上衣,脚穿平跟鞋,面带微笑,大踏步地走进了白宫会客厅。她接下来的举动将会改变她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将改变美国的历史。自从1970年她遇见克林顿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对他不离不弃,陪伴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其中包括那件让全世界一片哗然的“莱温斯基事件”。从她和全美国人民听说这个名字的那天算起,一年多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她的生活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盛顿也是如此。现在,希拉里就要摆脱这一切了,不过,她不是要摆脱婚姻,不是要摆脱华盛顿,也不是要摆脱民众意志对她的约束。希拉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她就要做出最后的决定,决定自己是否要在从未生活过的纽约州参加美国国会参议院议员的竞选,从而使自己从第一夫人成为一名真正的公职人员。
楼下的总统办公室里,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身穿宽大的法官袍服,这身法官袍服是他自己设计的,衣袖绣着金边,只有在审理总统弹劾案时他才会穿上这身衣服,这无疑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在每位参议员面前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红色的皮制文件夹,里面有对总统作伪证、妨碍司法公正的正式书面指控,当然还有等待他们填写的选票。这次表决的结果完全在人们预料之中——必须有2/3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宣布总统有罪,而只有共和党人才会投赞成票。第一条罪名45票赞成,第二条罪名50票赞成。继1868年美国第17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之后,克林顿是第一个受到美国众议院弹劾的总统,而他即将被宣告无罪。
克林顿能够继续担任总统职务,主要归功于总统夫人采取的行动。然而,恰恰是他们夫妻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此时陷入受到众议院弹劾的尴尬处境。
7年后,比尔·克林顿开始考虑该怎样生活,而希拉里则在努力成为美国的总统。由于丈夫的不忠,她这位“第一夫人”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而在参议院的一个任期届满后,她已经成了民主党内一名颇具知名度的领袖。她是一位集各种矛盾于一体的政治家,一位与众不同的参议员和名人。她几乎统御了整个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并频繁地在媒体亮相。
2006年,她以绝对的优势再次取得参议员竞选的胜利。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她的政治观点、她敏锐的商业头脑、她的未来、她的道德观念、她的性观念、她的宗教信仰、她的外表以及她的婚姻(还在谈)。她独自一人就已经把克林顿政敌的愤怒及恐惧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之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媒体的煽风点火是一个主要原因,而她从来都会毫不吝啬地满足媒体贪婪的胃口。有时,人们对她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在位总统的关注。2000年,也是那个身穿金边衣袖袍服的大法官与其同僚们在美国最高法院宣布了乔治·布什的当选。乔治·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是由全体选民选出,而是由司法机构确认的总统。他之所以当选是因为他在竞选时向选民们保证,他要恢复白宫以前的荣耀,恢复被克林顿夫妇俩亵渎了的传统价值观念。
然而,就在这位继任者灾难深重的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极度崇拜名人的国度里,希拉里·克林顿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与众不同的人物——达到了即使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黛安娜王妃、艾森豪威尔或者埃莉诺·罗斯福也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在一片喧闹嘈杂中,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激烈争论着希拉里的事,他们相互谴责甚或对骂。在国外,人们遇到一个美国人就会问:“她是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她吗?”“她会当选美国总统吗?”“她是同性恋吗?”在国内,她继续游刃有余地扮演着参议员的角色,以她的魅力打动两个阵营的同僚们;她为同党人士募集金额破纪录的基金(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竞选筹集资金);她慰问了美驻伊部队,一边小心谨慎地对他们的任务表示支持,一边又设法撇清自己和总统签署派兵伊拉克的命令之间的关系,设法让大家忘记她曾经投过的那张促成了此行动的赞成票。
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克林顿成为她坚强的后盾。现在,角色出现了三百六十度大逆转,克林顿政治联盟的重心转移到了争取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希拉里一边。在将希拉里打造成为“第一女人”的工程中,克林顿一直站在幕后添砖加瓦,做她的顾问、咨询师和战略制定者。
在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的那些年里,他们的朋友及同事可以清楚地看出克林顿与希拉里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希拉里具有极强的自我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感情上,他只是个刚刚从牛津学成回国的毛头小伙子。”克林顿夫妇在2001年1月20日搬离白宫时,一位身心俱疲的总统助手如是说。另一方面,希拉里参议员则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她那非同一般的适应能力——从为戈德华特助选的“戈德华特女孩”成长为自由派民主党人,从稚嫩的时尚牺牲品变为身着权力套装的老江湖,从曾苦苦挣扎的“第一夫人”变成一个实权在握的参议员。
在“莱温斯基事件”无情侵袭她的生活时,她成功转型,以快刀斩乱麻的果决摆脱了这个问题的纠缠,这是最能体现她应变天赋的事例。“希拉里做的这件事想一想都让人觉得荒谬。”一位曾在他们夫妇手下工作的助理说,“现任的美国第一夫人还没有离开白宫,就打算到她从未生活过的纽约去参加参议员的竞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治顾问都会说,太荒谬了,太可笑了,简直愚不可及。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而她的确做到了!”
事实上,尽管二十多年间新闻界一直揣测说希拉里有这样的野心,她的密友们也曾力劝她去参加竞选,但她却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去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在成为第一夫人后的几年间,她一直盼望着能过上一种与学术为伍,兼顾政策倡议活动的生活,她最大的愿望也许是当上某个大学的校长或某个基金会的主席。只有那么一次,竞选公职的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而过。那是1989年,当她得知丈夫自以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的时候。她曾经考虑过与他离婚,然后在第二年(克林顿州长任期届满的时候)去竞选阿肯色州的州长。知情的少数人说,她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受了很大伤害,感到愤慨难平。不过,虽几经周折,希拉里和克林顿终于还是和好了。1991年,希拉里告诉克林顿,是他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了,他会赢得1992年的大选。
在比尔·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希拉里曾向她的闺中密友黛安娜·布莱尔透露,一旦人主白宫,克林顿的性冲动——多年以来她怒火和痛苦的根源——一定会因总统职位所限而有所收敛,即使不是因总统职责的庄严而心生敬畏,也会因为被关在白宫这个“金笼子”里而动弹不得。
不可避免地,弹劾的丑闻爆发之时,就像以往共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危机和斗争一样,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才是家庭和国会战争中谁都没有说出口的开战理由,“莱温斯基事件”只是催化剂而已,如何应对总统的弹劾最真切地反映出了她所做出的选择。
葆拉·琼斯控告克林顿总统对其有性骚扰行为,此控告直接导致了莫尼卡·莱温斯基丑闻的东窗事发。克林顿在此案中的代理律师罗伯特·贝内特后来说道,琼斯事件的结果恰恰凸显了他所说的“希拉里问题”。贝内特确信,克林顿拒绝听从法律顾问明智的建议与琼斯庭外和解(琼斯声称当时克林顿不请自脱,对她意图骚扰),只是因为害怕希拉里生他的气并离他而去。而与总统有染的其他女人,已经与希拉里以及克林顿的总统职位纠缠在一起,无法理清了。
希拉里本能地意识到了琼斯案的危险所在,感觉其中隐藏的破坏性因子可能会进一步摧毁他们苦心经营的世界。琼斯案件开庭之前不久,希拉里曾和克林顿的前州长办公室主任贝齐·赖特通过电话,哽咽着请求她帮忙想办法阻止案件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那个时候克林顿的政敌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案情的进展。案子在继续审理中,而克林顿夫妇的婚姻关系又一次陷入了绝境。克林顿不敢向妻子承认这件事,担心还有其他事情跟琼斯案一起浮出水面。因此,他决心赌一把,而这一次的赌注就是他的总统职位。他当初否认曾与莱温斯基发生过性关系时,也是这样考虑的。
而那些非常了解克林顿的人都知道,这是克林顿的一贯伎俩。可以这么说,没有希拉里就没有克林顿的一切,希拉里是与克林顿的过去、现在以及他的总统职位和感情生活唯一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他们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相识到克林顿当上阿肯色州州长,再到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的22年期间,克林顿夫妇俩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信仰、一整套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共同点是他们一次次讨论、一次次完善的结果。虽然他们两个人本身具有不同的个人经历、专业知识和背景,但现在他们很清楚彼此是这条路上的唯一旅伴。虽然希拉里的智力能力远不如克林顿卓越,政治天赋也稍显愚钝,可是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希拉里都是克林顿的政治合伙人,他总是和她一起商讨有关政策制定、战略方针、思想观念和雄心壮志等各种意义重大的事情。
1974年夏天,希拉里应邀参加了司法部“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该调查以尼克松总统引咎辞职而告终)。在调查委员会的工作结束之后刚刚一周,希拉里就把自己的行李打包进一辆大众汽车,离开华盛顿到阿肯色州投奔克林顿,帮助他竞选国会议员。她又花了一年时间才下定决心嫁给他,因为她非常清楚,他从一而终的概率比他当上总统的概率还要低。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说过希拉里:难道她真的能够在克林顿追求仕途的时候生活在阿肯色州这个穷乡僻壤吗?难道她真的心甘情愿放弃自己成为政界新星的大好前途而把自己的命运和克林顿的未来拴在一起吗?她这样做怎么能够获得这个女权主义盛行的时代的认同呢?希拉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总是:“我爱他。”同时,她不断提醒自己,克林顿是她及她的朋友们认识的最光彩夺目的人(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
事实证明,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婚姻有延绵不断的爱情,有旷日持久的思想和激情的冲撞,而激烈的争论就是一个个休止符。希拉里的忠告向来是克林顿处事技巧和政坛发展过程中的指针。不过,在当州长和总统期间,他偶尔也会不听从希拉里的建议,而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让希拉里备感受挫。
他们常用“旅途”来描述一起走过的日子。这段旅途中既有无尽的浪漫又有勃勃野心。这条路穿越了广阔的政治原野,在那里,他们意图用自己及同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理想目标来影响、激发和鼓舞整个国家的社会意识。从他们自己及其朋友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确信,从恋爱时期开始,他们就把彼此看做是自己宇宙里最明亮的星辰。他们能量和志向的融合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他们两个,是为了创造无限的可能。他们会重新书写美国故事。随着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生涯逐渐接近巅峰,他们的对手和敌人也越来越多,受到的打击也越来越大。无论是什么样的屈辱,他们都不会屈服;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危机、陷阱或者攻击,他们都兀自岿然不动;稍微软弱一点的人都无法承受那样的打击。当代美国政坛中还没有谁的旅途比他们的更充满激情、更震撼人心。
在盖棺论定将克氏旅途写进历史的那一天,相信有史家良知的修希德狄斯们一定会把1993—2000年这一时期描述成克林顿夫妇共同执政的时期。这个概念最初是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克林顿1992年在新罕布什尔的一次竞选集会上自豪地提出的。不过,这种提法很快就因为在政治上不够谨慎而被收回了。当上总统之后,他就开始偷偷实施这一理念了。在接下来的8年里,它界定了美国政治生活的基调,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根本上来说,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最基本同时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动力系统就是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关系紧张时就像齿轮里进了沙子,关系融洽时就像上了润滑油。这种情况是白宫里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有时甚至连总统自己也不知如何处理所谓的“希拉里因素”。
姑且不论克林顿路人皆知的渔色本性,入主白宫后,尤其是在初期,克林顿所犯下的各种战略和战术上的弥天大错都跟希拉里有关。这一系列失误包括:她搞砸了的医疗制度改革,在他们执政时期一直犹如乌云罩顶的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还有导致共和党人在国会占据上风的种种错误和失败。另外,白宫许多工作人员根本就不称职,司法部部长连连下马而且总是找不到合适人选,希拉里所谓的商品期货交易丑闻,白宫旅行办公室资金管理丑闻,白水土地交易案调查,以及重要的参议员与众议员的离心离德——这一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该归咎于希拉里。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夫人亲手将丈夫的执政列车推出轨道。在执政两年后,克林顿夫妇的联合执政触礁了。第一夫人担心自己会受到指控,而且也确实面临这样的威胁。当时,总统和夫人都经历了严重的精神抑郁。在1992年克林顿宣誓就职的那一天,希拉里被当做偶像受万人景仰,而此后,她一直受到政敌的无情打击,时至今日,不仅极端右翼分子憎恨她,数以百万从来没有支持过共和党的选民也开始讨厌她了。在华盛顿,只有少数人爱戴她,更多的人则很怕她。克林顿以他惯常的逃避方式来寻求安慰,而希拉里则重新捧起《圣经》,温习童年时代学习的卫理公会教派教义,重新思考该教派创始人约翰·韦斯利所教诲的“服务”的教义:尽可能地做一切好事,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方式,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地方,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尽可能地惠及一切人,尽可能地持之以恒。在整整两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所有这些努力帮助希拉里意识到,自己已别无选择,要么主动脱离白宫的权力链条,要么等着被剥夺这些权力。于是,她离开了华盛顿,到第三世界国家去待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通过团结那里的女性来重新寻找迷失的目标,补救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她和他的重新崛起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不过,纽特·金里奇的傲慢给他们帮了大忙。1995年,金里奇带领议员抵制总统提出的财政预算,导致了预算流产,许多政府部门因此而无法运作。(金里奇也是莫妮卡·莱温斯基快餐性服务的始作俑者。)1996年,克林顿在大选中成功连任,克林顿夫妇大获全胜。没有几个政治分析家能够预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克林顿夫妇的开局太不利了。
1997年1月20日,克林顿第二次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的“旅程”似乎又回到了正轨。这是对那些曾试图纠缠、烦扰他们的人的有力回击,同时也反映了所有美国人对克林顿夫妇政策和政见的认可。
一年后,灾难再次降临。《华盛顿邮报》及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都报道说,独立检察官在别人的劝说下重整旗鼓,又开始了总统调查工作。这一次,检察官后知后觉地发现克林顿总统曾与一名白宫实习生维持暧昧关系长达16个月之久,而总统在葆拉·琼斯案审理中否认了此事,作了伪证。由此引发的烈焰几乎吞噬了克林顿的总统宝座。但是,6天后,希拉里出现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今天》节目中,并宣称作为他的妻子,她信任他,相信他“没有与那个女人——莱温斯基女士,发生过性关系”。正是作为妻子的希拉里对他的信任挽救了他的总统职位。在1992年的总统竞选中她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中,向全国人民保证,那个他所谓的情人无非想要炒作一条八卦绯闻,好骗取一本畅销书写作的合同。
尽管其他所有人都不相信,但她却真的相信他的说辞,相信这一次最具毁灭性的对克林顿不忠的指责纯粹是诬蔑。在此后7个月里,希拉里都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派律师来通知她做好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山崩地裂,因为此前他对她撒了谎——他向全美和全世界承认,他的确撒了谎。
这也许是他们两个人生活的最低谷了,而希拉里却再一次挽救了他。首先,她决定暂时维持他们的婚姻。她请来牧师和心理咨询师照顾他。然后,她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都投到了这场战斗中,试图摆脱他被弹劾的厄运。她愤慨而又伤心地意识到,克林顿实际上已经把他们共同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部抹杀了。作为他的妻子,一名律师,一个政治战略家,以及唯一能够拯救克林顿时代的人,她的资质是无懈可击的。她后来在书中写道:“我从水门事件调查中学到的一切都让我相信,没有任何可以拿来弹劾比尔的依据。”
根据已经发生的一切来看,希拉里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届满之后的崛起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一步步接近总统大选,人们开始对她对于政治转型所怀有的心态倍加关注了。
也许,在做出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比尔·克林顿的决定之后,这是希拉里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持续的满足、欣慰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是她成年以后从来没有过的。其中的不同之处似乎在于,她现在确实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掌权的女人了——无论是在婚姻上、工作上还是在个人价值实现上,她都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希拉里最亲密的朋友们注意到:“她现在已经能够代表自己讲话了。”德博拉·塞尔与希拉里已经相识了几十年,她说:“她不再为克林顿或她所代表的组织而感到困惑。曾几何时,她必须考虑自己第一夫人、州长夫人甚至是儿童保育基金负责人的身份。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由了……这就是希拉里目前真实的生活状态。”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希拉里已不再生活在克林顿的阴影之下,不再效命于他的政治需求和目的,不再一味迎合他巨大的政治胃口,不再屈尊将自己的政治生命奉献给他并忍受他的“摆布”。
现在,希拉里已经声名远扬。这并不是由于克林顿或白宫的错误使她蒙羞,而是由于她走出了困境,由于她在参议院的仕途一帆风顺,以及她令人赞叹不已的掌握政治游戏规则的能力。
她与克林顿的婚姻对她来说仍是一个支柱,只是他们婚姻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了转变。多丽斯·卡恩斯·古德温在10年前便预测,他们夫妇将上演一场跷跷板游戏。
随着总统大选日益临近,政治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说:“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她的婚姻是她生命的核心,她与克林顿是难解难分的。没有了克林顿,她寸步难行,同样,没有了她,克林顿也成不了总统。如果她成为总统,克林顿将在她的任期内扮演核心角色,正如她在他的任期内一样。这是这个国家必须要考虑到的。”正如希拉里的一名竞选助理所说的:“傻瓜,别忘了他们是夫妇俩。”
希拉里总统竞选中最令人关注的事情是,克林顿是否能够做到足够成熟、自律和自制,是否能够爱戴和尊重他的妻子,并且不做妨碍她的事情。由此,克林顿再次接受了来自公众的考验(正如当年他入主白宫一样),包括他的那些追随者和诽谤者。
但是,他们婚姻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希拉里很清楚,如果克林顿故态复萌并因此而妨碍到她的选举,这对他们来讲将是最大的不幸。希拉里的一个朋友认为,如果希拉里竞选失败,她将继续在参议院工作,而他们之间扭曲的婚姻将成为这一竞选之旅的墓志铭。希拉里已经完全做好了竞选失败的准备,她的这位朋友说:“她喜欢参议院,在那里她的工作很出色。如果竞选失败,她仍将回到参议院。”
同时,克林顿已经找到了他总统卸任之后的出路。他正在致力于“克林顿全球倡议”和“克林顿基金会”的工作。为此,他已经建立了一套机制,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促进研究和解决世界后千年时代的疑难问题。许多与克林顿同时代或稍晚些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人道主义者都加入了他的这项工作。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的婚姻已日渐稳固,他们两人也已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将继续达到某些新的目的——特别是,他们正力争实现第三个克氏总统任期。
一位克林顿夫妇的前女助理说:“阻止克林顿乱来的最好办法就是使他感到自己不可或缺。只要克林顿认为希拉里离不开他,他便会去协助希拉里……但是,如果公众认为希拉里离不开克林顿,这也会产生问题。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个人认为,她必将会面对许多新问题……她周围的女人们认为,事情会一帆风顺的,她们了解克林顿,她和他之间经常通电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只是实际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因为克林顿是一名摇滚爱好者,而希拉里正忙于竞选总统。但是,你会听街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说克林顿正与一帮不务正业的男孩子厮混。”
希拉里竞选的组织人十分担心希拉里的敌人们会想方设法唤起选民们对克林顿白宫执政期间那不堪回首的记忆、偏见和关注,而且这种糟糕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选举日。克林顿夫妇的一名好朋友不无幽默地说:“每当查帕瓜(克林顿夫妇现在居住的地区,位于纽约市郊外)地区有人离婚时,便会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比尔。”
另外一名朋友说:“他看上去很高兴。通过设立基金会,他已经完成了许多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且他还将继续完成更多重要的事情。目前,他希望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因此他便有了自己的使命。他是她最重要的顾问。在这一点上,任何其他人都无法与他相比。”
一名参加过克林顿夫妇婚礼的朋友说:“希拉里从他们的婚姻和克林顿身上获得了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她仍旧依赖这段婚姻。”但是,随着希拉里政治上的平步青云,她已经成了主角。她自己也已经意识到并且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正如希拉里过去为克林顿所做的一样,现在轮到克林顿为希拉里奔忙了。他竭力为希拉里的过去打圆场,支持她,宣扬她的智慧和能力——夸大其优势,掩饰其缺点。这俨然是当年莱温斯基案时希拉里担保他的忠诚并支持他的翻版。但是,竞选总统的决定是希拉里做出的,而不是克林顿。这一基本事实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气候,而且改变了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视野,甚至改变了她的情绪。
在参议院这一别人看上去最不可能的权力集团里,希拉里找回了自我。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国会,她都把学会妥协(成为政治家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达到目的的法宝。作为一名代表选民意志的领袖人物,她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赢得了韦尔斯利学院和国会山的同僚们的信任;同时,作为一名独立的女性,她的人生历程也令人艳羡不已。
作为克林顿的战略顾问和精神后盾,她对克林顿的执政影响至深。在阿肯色州,她在维护法律服务项目法令和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克林顿的总统任职期间,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政治角度,希拉里的经历都极为糟糕。
一位朋友说:“当希拉里和比尔初来华盛顿时,他们认为他们完全可以适应那里的文化,后来他们才意识到他们不能。”“对她来讲,学习的难度更大,她也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但我认为,她一到参议院,便给了许多人惊喜。人们对她的期望已经超出了她的实际情况。在国会山,作为一名后起之秀,她对立法环境比许多人想象的都更加了如指掌。她知道,参议院的工作远不同于身在白宫和身为第一夫人时的工作。”
在克林顿执政早期,希拉里在医疗保障改革上的失败使她存在一些复仇心理。在其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她经常会表现出不理智的冲动。但是,为了克林顿1996年的大选,她从执政第一线退出,这一点便能说明希拉里的变化。同样,在1996年大选前的几个星期,她不得不接受克林顿签署福利制度改革的法案,尽管她认为这一法案存在许多缺陷。经过了惨痛的教训之后,希拉里认识到,白宫的权力可以通过妥协(而不是专制)得以巩固。
在她作为总统候选人推出医疗保障计划之后,她的政治生涯奇迹般地从一蹶不振中(1993~1994年期间的医疗保障改革)恢复了活力。这一次,对于医疗保障计划,希拉里说:“我已经从我过去的失误中吸取了经验。”此话似乎打消了记者们的疑虑,并打动了许多曾经对希拉里持怀疑态度的民主党选举人。尽管这一新的方案在很多方面与之前的方案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来自其丈夫继任者的财政上的支持——人事和环境方面的变化至少与方案的内容本身同等重要。
2007年,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州首府康科德对听众说:“当时我们初来乍到,对如何处理一些事情并不太懂。如果我们当时便像现在一样了解情况,事情可能完全不同。”她的这一叙述也映射出了她当时为什么支持授权乔治·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同样在2007年,希拉里说如果早知道情况是现在这样,便不会有人去投票,她也绝不会投票给总统授权。
无论是来自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希拉里的敌人们都宣称,这只是希拉里的托词,也是她的优势和劣势(在白宫任职,医疗保障改革)以及违心(对“白水案”、“旅行门”的解释,募集资金滥用以及对战争的投票),尽管这些表面看上去表现是某种程度的谦逊、公允和自省。这在其竞选总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许,她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她能够于困境中崛起——尽管她在“白水案”、在白宫遭遇到了挫折,但她却抓住了每一次机会,她和克林顿在1992年和1996年曾两次击败共和党右翼势力。
现在,克林顿夫妇一心为了希拉里的竞选而努力。尽管希拉里从来不使用“东山再起”一词,但他们的确在行“东山再起”之实。在希拉里的一些竞选活动中,克林顿总是一马当先,出现在电视节目、募捐活动以及采访现场。很明显,在布什政府的统治之下,人们经常会怀念克林顿执政时期和平、繁荣的岁月。希拉里的总统竞选再次成了克林顿夫妇共同的事业。
对于那些宣称希拉里并没有怎么改头换面的民主党对手们,希拉里说:“自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来,民主党拥有了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连任。对克林顿总统的反对,就意味着反对2008年大选的获胜。大家知道,20世纪90年代,民主党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实际上,不论是相对于布什还是切尼,民主党人都要比共和党人做得好。即使是在刑事犯罪和国家安全的表现上,民主党人也不输于共和党人。自从林登·约翰逊以来,民主党人实行了最大规模的医疗保障改革以及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我们取得的成绩?”
她的对手们曾极力形容“新克林顿主义”和希拉里早已过时。他们断言,她所代表的是一帮迂腐的政客和知识分子,并不能把美国领上正轨,并在小布什的灾难性统治之后使美国走上新的道路。这是希拉里政敌手中最强的一张牌。特别是巴拉克·奥巴马的参选也妨碍了希拉里和克林顿顺利进行民主党初选和提名的如意算盘。希拉里并没有为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总统候选人感到高兴,她反而被一名黑人(奥巴马)压住了风头。他利用这一机会对希拉里的竞选做了定性——克林顿二世的选举,以此缓解自己的选举压力。他把自己定义为带来变革的人,恰如克林顿在1992年的表现。对希拉里来讲,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奥巴马坚决反对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在谈到自己的候选资格时,奥巴马大胆谈了自己的想法:“我怀疑,如果比尔·克林顿也参加这次选举,那么他也会这么做。我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正确把握了这个国家的脉搏,并看到了民主党内部所应当进行的一场改革。因此,2008年,我们也不得不做与1992年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效法1992年的做法,因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希拉里领导集团中,奥巴马发起的挑战,特别是他自称代表民主党所必须变革的方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博拉·塞尔说:“希拉里已经意识到,在发动变革方面她不及他。他是不同时代的人。克林顿的执政对她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又拖了她的后腿。她很清楚这一点,她永远无法否认。她只是一再强调她的优势,没有人会料到来自于奥巴马的反对,她意识到了他的实力强大和机智过人。同时,她还最终看到,不管她有多么不情愿,她也必须要向媒体多献殷勤,尽管她几十年来对媒体一直没什么好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越来越认为,她的这位‘不速之敌’不负责任地高估了华盛顿可能接受的变革的深远程度。”
希拉里竞选总统可以最终归结为一场二人共同执政,这将促使克林顿夫妇利用他们所有的才干、经验和教训去扭转被动局面,这一局面自从他们不体面地搬出白宫的那一天便形成了。
在竞选历程中,他们两人总是一起参与,一起并肩作战,不管克林顿在第一次竞选总统时是如何单枪匹马做了许多事情。直到克林顿遭受弹劾以及希拉里当选参议员,他们的目标越发清晰,那就是希拉里继克林顿之后竞选总统,不管他们之前遭受了多少非议和诽谤。毕竟,希拉里为他们夫妇又赢得了一个走向光辉顶点的机会,他们将借此机会弥补克林顿从前由于鲁莽而失败的事业。但是,希拉里从未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过。
如果这件事情果真发生,这便如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不再过于招摇,不再妄自尊大,让自己的见识和经验随着岁月的年轮增加而增长。希拉里以年届六十的年龄使其当选总统成为可能,使她的理想和想象成为可能。
现在,随着前方道路上的障碍逐一扫清(共和党人可能已经向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剩下的便是要使选民们相信,他们夫妇不是要故伎重演,而是要使这个国家在他们夫妇的带领下积极进取,使这个国家摆脱过去遇到的危险。他们的想法来自于他们广泛的经验以及接触过的众多优秀人物;同时,克林顿贪婪的知性主义以及希拉里坚定的乐观主义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很少去谈论希拉里在参议院到底为纽约人做了什么,从来没有讨论过她所提议或者宣扬的立法,但是人们却乐于讨论希拉里带来的富有责任感的克林顿式的态度和品质,包括教育、努力工作和人性原则。作为参议员和第一夫人,她已经访问过83个国家。
他们两人已经形成了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而且不断向人们上演一出出好戏。他们头脑中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使他们总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他们有资金、实力以及足够的能力(并且永远相信民主党的原则)去对抗以小布什为代表的不可知论的共和主义;他们完全能够担得起把这个国家拯救出困境的责任,使美国恢复公平的经济原则,并使美国处理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便是她作为总统候选人所要传达的信息。人们也许会出于怀旧而选举她,因为她说:“我参加总统竞选的原因,是我认为我能够获胜,我们可以重新回到白宫。我将充分利用20世纪90年代的宝贵经验,并避免去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她并没有对“我们”一词做出解释。
2007年10月
文摘插图:
插图:
第一章严苛的童年希拉里•罗德姆小时候住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的威斯纳街235号。这是一所位于郊区的房子,前门廊搭起了遮阳篷,正对着一片坡度平缓的草坪。但是,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像她的居住环境那样具有宁静质朴的田园风味。在战后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罗德姆一家却像是几只不合群的鸭子,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也不跟邻居们交往,这都是因为希拉里的父亲休‘罗德姆古怪的性格。休是个脾气暴躁、郁郁不得志的男人。他总是毫不留情地对孩子们冷嘲热讽、蓄意贬低他们,还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孩子们不得不默默忍受父亲经常让他们感到难堪的场面,而面对父亲对母亲的侮辱和谩骂,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尽管休•罗德姆苛刻、易怒还满口污言秽语,但他和妻子多萝西’豪厄尔仍然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浓厚的家庭观念,创造出一家人团结互爱的传统。这一点对希拉里具有重大的意义。1975年,希拉里和比尔在阿卡普尔科度蜜月时,她的父母及两个兄弟——休吉和托尼,就跟新娘和新郎住在同一家宾馆里。
去过罗德姆家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多萝西和休之间刻意的病态和压抑的紧张气氛。不过,他们夫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默契,两人都是专制的家长,想要在20世纪中叶向孩子们灌输老派价值观念和真理体系推崇的精神遗产。他们坚信,只要有纪律、勤奋,有适当的鼓励,再加上充分的家庭、学校和宗教教育,孩子就能够实现任何梦想。他们唯一的女儿希拉里出生于1947年10月26日,他们的教育理念在她身上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效果。她拥有两个弟弟都不具备的坚定信念和目标感,正是凭借着这些素质,她冲出了帕克里奇,闯入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家里,休具有绝对权威,他的父权统治让大家都感到不快乐,不过,他唯一开明的地方就是他坚信,不能因为希拉里是个女孩子就限制她把握机遇和掌握技艺的权利。
休•罗德姆的父母是威尔士移民,休性格阴郁、秉性吝啬,处处与人唱反调,总是夸夸其谈地炫耀自己的成就。开崭新的林肯或凯迪拉克的排场对他很重要,而他往窗户外吐烟草渣时也是从来都不会犹豫的。他嗜嚼烟草块,总是毫不犹豫地投票支持共和党,他还有个可恶的毛病——不肯夸奖孩子们。“他比玉米棒子芯还粗野,脾气也坏得不能再坏。”一个熟人曾这么说他。抚养和夸奖孩子基本上都是他妻子的事,而他则总是耻笑妻子的智
……[看更多书摘]